中间楚妃奏,十指哀婵娟

中间楚妃奏,十指哀婵娟

诗句读音
十指哀婵娟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
拼音: shízhǐ1chán juān
中间楚妃奏平仄:平 平 仄 平 仄
韵脚:去五十候
拼音: zhōng jiānchǔ fēi4

中间楚妃奏,十指哀婵娟释义

【十】《唐韻》《韻會》是執切《集韻》寔入切《正韻》寔執切,音拾。《說文》十,數之具也。一爲東西,丨爲南北,則四方中央具矣。易,數生于一,成于十。《易·繫辭》天九地十。《前漢·韓安國傳》利不十者,不易業。又通作什。《孟子》或相什百。《前漢·谷永傳》天所不饗,什倍於前。《枚乗傳》此其與秦地相什,而功相百。又《韻會》令官文書借作拾。又《陸游老學菴筆記》轉平聲,可讀爲諶。白樂天詩:綠浪東西南北路,紅欄三百九十橋。宋文安公宮詞:三十六所春宮館,一一香風送管絃。鼂以道詩:煩君一日殷勤意,示我十年感遇詩。

【指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職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軫視切,音旨。《說文》手指也。《易·說卦》艮爲指。《疏》取其執止物也。《左傳·宣四年》子公之食指動。《疏》一巨指,二食指,三將指,四無名指,五小指。又《定十四年》以戈擊闔廬傷將指。《註》足,大指也。言其將領諸指。足之用力,大指居多。手之取物,中指爲長。故足以大指爲將,手以中指爲將。又《廣韻》斥也。《易·繫辭》辭也者,各指其所之。《疏》各斥其爻卦之所適也。又示也。《禮·玉藻》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。《前漢·蕭何傳》發蹤指示獸處者,人也。《註》指示者,以手指示之。又《增韻》指

【哀】《唐韻》烏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於開切,音唉。《說文》閔也。《玉篇》哀傷也。《書·大誥》允蠢鰥寡哀哉。《詩·豳風》哀我人斯。又《爾雅·釋訓》哀哀悽悽,懷報德也。《詩·小雅》哀哀父母。又憐也,愛也。《呂氏春秋》人主胡可以不務哀士。又《莊子·德充符》衞有惡人焉,曰哀駘它。《註》哀駘,醜貌;它,其名。又《諡法》恭仁短折曰哀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魯哀以後,因諡爲姓。《前漢·王莽傳》梓潼人哀章。《姓譜》宋有哀長吉。《正字通》明嘉靖進士哀貞,上命攺哀爲衷。又國名。《後漢·南蠻傳》哀牢人皆穿鼻儋耳。又叶於希切,音衣。

【婵娟】1.姿态美好貌。《文选·张衡<西京赋>》:“嚼清商而却转,增嬋娟以此豸。”薛综注:“嬋娟此豸,姿态妖蛊也。”一本作“嬋蜎”。唐李商隐《霜月》诗:“青女素娥俱耐冷,月中霜里鬭嬋娟。”元沉禧《一枝花·赠人》套曲:“腰肢嫋娜,体态嬋娟。”2.指美人。唐方干《赠赵崇侍御》诗:“却教鸚鵡呼桃叶,便遣嬋娟唱《竹枝》。”元李致远《新水令·离别》曲:“青锁畔,綉幃前,少箇嬋娟,酬不了少年愿。”清洪昇《长生殿·夜怨》:“笑君王见错,把一箇罪废残粧,认是金屋嬋娟。”3.形容花木秀美动人。三国魏阮籍《咏怀》之二六:“庭木谁能近

【中间】1.两者(人或地、时、物)之间;当中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离立者不出中间。”郑玄注:“离,两也。”唐杜牧《献记启》:“某苦心为诗,本求高絶,不务奇丽,不涉习俗。不今不古,处于中间。”宋杨万里《彭少初字序》:“吾友安福彭仲庄,少同学且同志,中间合而离,离而合者三十年。”郭沫若《我的童年》第一篇一:“两边的人家有很高而阔的街檐,中间挟着一条仅备采光和泄水用的窄窄的街心。”2.介绍。《孔子家语·致思》:“由闻之,士不中间见,女嫁无媒,君子不以交,礼也。”王肃注:“中间谓绍介也。”3.里面。唐吕岩《七言诗》之三七

【楚妃】楚国的王妃。所指因文而异。唐李白《望夫石》诗:“有恨同湘女,无言类楚妃。”王琦注:“楚子灭息,以息嬀归,生堵敖及成王焉。未言,楚子问之,对曰:‘吾一妇人而事二夫,纵勿能死,其又奚言?’”此指楚文王夫人息妫。《文选·陆机<吴趋行>》:“楚妃且勿叹,齐娥且莫謳。四座并清听,听我歌《吴趋》。”李善注:“楚妃,樊姬。”此指楚庄王妃樊妃。2.《楚妃叹》的省称。《文选·嵇康<琴赋>》:“《王昭》、《楚妃》、《千里别鹤》,犹有一切,承问簉乏,亦有可观者焉。”李周翰注:“《王昭》、《楚妃》、《千里别鹤》,三者曲名也。”参

【奏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則切,諏去聲。進也,薦也。《書·舜典》敷奏以言。《詩·小雅》以奏膚公。又樂一更端曰奏,故九成謂之九奏。《周禮·春官》九奏乃終,謂之九成。《詩·小雅》樂具入奏。《禮·樂記》節奏合以成文。《註》節謂曲節,奏謂動作。《漢書》作族。《嚴安傳》調五聲,使有節族。又類。《晉法》召王公以一尺奏,王公以下用一尺版。又人臣言事章疏曰奏。《前漢·汲黯傳》上嘗坐武帳,黯前奏事。又與腠通。《儀禮·公食大夫禮》載體進奏。《註》奏,謂牲體皮膚之理也。又與輳湊通。《前漢·成帝紀》帝帥羣臣,橫大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