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年忝班列,备见朝廷事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备见朝廷事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:去七志 拼音: bèijiàn|xiàncháo tíngshì |
中年忝班列 | 平仄: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: zhōng niántiǎnbān liè |
中年忝班列,备见朝廷事释义
【备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平祕切,音避。成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樂師》凡樂成則告備。又咸也,副也。《書·周官》官不必備惟其人。又先具以待用也。《書·說命》惟事事,乃其有備,有備無患。《左傳·僖五年》凡分至啓閉,必書雲物,爲備故也。又足也。《易·繫辭》易之爲書也,廣大悉備。又《禮·祭統》福者,備也。備者,百順之名也。無所不順者之謂備。又盡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季秋之月,乃命冢宰,農事備收。又長兵曰備。《左傳·昭二十一年》用少莫如齊致死,齊致死莫如去備。又搔也。《周禮·秋官》冥氏若得其獸,則獻其皮革齒須備。《註》
【见】《唐韻》《廣韻》古甸切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經電切,堅去聲。《說文》視也。从目从儿。《易·乾卦》飛龍在天,利見大人。《疏》德被天下,爲萬物所瞻覩。《書·立政》灼見三有俊心。《禮·王制》問百年者就見之。《周禮·春官》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,春見曰朝,夏見曰宗,秋見曰覲,冬見曰遇,時見曰會,殷見曰同。《註》此六禮者,以諸侯見王爲義。《史記·五帝紀》舜擇吉月日,見四嶽、諸牧、班瑞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未得省見。《註》言不爲所拔識也。又《通鑑》漢武帝元光五年,張湯、趙禹定律令,務在深文,作見知法。詳矢部知字註
【朝廷】“朝庭”。1.君王接受朝见和处理政务的地方。《论语·乡党》:“其在宗庙朝廷,便便言,唯谨尔。”邢昺疏:“朝廷,布政之所。”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:“是故朝廷芜而无迹,田野辟而无草。”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艺二·阿房宫赋》:“先帝为咸阳朝廷小,故营阿房为堂室。”2.指以君王为首的中央政府。《商君书·农战》:“今境内之民及处官爵者,见朝廷之可以巧言辩説取官爵也,故官爵不可得而常也。”《史记·汲郑列传》:“大将军闻,愈贤黯,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,遇黯过於平生。”《后汉书·皇后纪下·灵思何皇后》:“并州牧董卓被徵,将兵
【事】〔古文〕叓《唐韻》鉏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仕吏切,音示。大曰政,小曰事。《廣韻》使也,立也,由也。《釋名》事,偉也。偉立也。凡所立之功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六府三事允治。又《詩·小雅》三事大夫,莫肯夙夜。《註》三公也。又《詩·大雅》三事就緒。《註》三農之事也。又奉也。《禮·曲禮》年長以倍。則父事之。又營也,治也。《史記·曹參世家》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,見參不事事。又《廣韻》《類篇》側吏切。事刃,與倳剚同。別見人部倳字註。又《韻補》叶逝支切,音時。《蔡邕詞》帝曰休哉,命公三事。乃耀柔嘉,是式百司。又叶詩紙切,音始。
【中年】收成的年岁。《周礼·地官·均人》:“丰年则公旬用三日焉,中年则公旬用二日焉。”《管子·治国》:“中年,亩二石,一夫为粟二百石。”2.犹隔年。《礼记·学记》:“比年入学,中年考校。”郑玄注:“中,犹閒也。乡遂大夫,閒岁则考。”3.指四五十岁的年纪。《列子·周穆王》:“宋阳里华子中年病忘。”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:“谢安尝谓羲之曰:‘中年以来,伤於哀乐。’”元孟汉卿《魔合罗》楔子:“月过十五光明少,人到中年万事休。”谌容《人到中年》:“中年人,正是大显身手的时候。”4.犹言中世,中期。《晋书·后妃传序》:“爰自夐
【忝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他點切,音餂。《說文》辱也。《書·堯典》否德忝帝位。《詩·小雅》無忝爾所生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他念切,音舚。義同。
【班列】1.朝班的行列。晋潘岳《夏侯常侍诔》序:“天子以为散骑常侍,从班列也。”唐王勃《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》:“﹝公﹞加上柱国,随班列也。”2.指朝廷或朝官。唐虚中《献郑都官》诗:“早晚辞班列,归寻旧隐峯。”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·主司失意》:“形神虽处於遐陬,梦寐尚驰於班列。”宋王谠《唐语林·补遗二》:“裴延龄恃恩轻躁,班列惧之。”3.官阶;品级。明王鏊《震泽长语·官制》:“臺省寺监卫率之官,止以辨班列之崇卑,制廩禄之厚薄,多无职业,其所谓官,乃古之爵也。”《清通典·职官八》:“鑾仪使三人,掌供奉乘舆秩序卤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