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年真率性,上古太平人
中年真率性,上古太平人释义
【上古】。《易·繫辞下》:“上古结绳而治,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。”唐杜甫《晦日寻崔戢李封》诗:“上古葛天民,不貽黄屋忧。”元李冶《敬斋古今黈》卷五:“前人论三古各别,从所见者言之,故不同。然以吾身从今日观之,则洪荒太极也,不得以古今命名,大抵自羲、农至尧、舜为上古。”杨朔《征尘》:“一阵风,一阵土,等我再勉强睁开眼,前面是一片滚滚的黄尘,我似乎跌进上古的洪荒时代。”2.较早的古代。我国史学界在中国历史分期上,多称商、周、秦、汉时代为上古。有时亦兼指史前时代。
【太平】1.谓时世安宁和平。《吕氏春秋·大乐》:“天下太平,万物安寧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黔首脩絜,人乐同则,嘉保太平。”唐温庭筠《长安春晚》诗之二:“四方无事太平年,万象鲜明禁火前。”老舍《龙须沟》第一幕:“有一天,沟不臭,水又清,国泰民安享太平。”2.泛指平静无事。《警世通言·王娇鸾百年长恨》:“店主人见张客无事,偶语及此房内曾有妇人縊死,往往作怪,今番却太平了。”巴金《家》三九:“带着那么多银元,路上很不方便。幸而最近这一路还太平。”3.谓高低、胜负。《秦併六国平话》卷中:“周霸不赶,在阵上高叫:‘秦
【人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如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而鄰切,音仁。《說文》天地之性最貴者也。《釋名》人,仁也,仁生物也。《禮·禮運》人者,天地之德,隂陽之交,鬼神之會,五行之秀氣也。又一人,君也。《書·呂》一人有慶,兆民賴之。又予一人,天子自稱也。《湯誥》嗟爾萬方有衆,明聽予一人誥。又二人,父母也。《詩·小雅》明發不寐,有懷二人。又左人,中人,翟國二邑。又官名。《周禮》有庖人,亨人,漿人,凌人之類。又楓人,老楓所化,見《朝野僉載》。又蒲人,艾人,見《歲時記》。又姓。明人傑。又左人,聞人,俱複姓。又《韻補》叶如延
【中年】收成的年岁。《周礼·地官·均人》:“丰年则公旬用三日焉,中年则公旬用二日焉。”《管子·治国》:“中年,亩二石,一夫为粟二百石。”2.犹隔年。《礼记·学记》:“比年入学,中年考校。”郑玄注:“中,犹閒也。乡遂大夫,閒岁则考。”3.指四五十岁的年纪。《列子·周穆王》:“宋阳里华子中年病忘。”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:“谢安尝谓羲之曰:‘中年以来,伤於哀乐。’”元孟汉卿《魔合罗》楔子:“月过十五光明少,人到中年万事休。”谌容《人到中年》:“中年人,正是大显身手的时候。”4.犹言中世,中期。《晋书·后妃传序》:“爰自夐
【真】同眞。俗字。
【率性】循其本性;尽情任性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。”《梁书·文学传下·刘峻》:“峻率性而动,不能随众沉浮,高祖颇嫌之,故不任用。”唐柳宗元《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》:“夙抱丘壑尚,率性恣游遨。”明方孝孺《养素斋记》:“惟知率性任质,直躬正色,无求於人。”叶圣陶《隔膜·阿菊》:“一阵率性的附和的喧笑声发出来,各人的耳鼓都感到剧烈的震动。”2.禀性;本性。南朝梁何逊《秋夕叹白发》诗:“昔年十四五,率性颇廉隅。”《北齐书·刘孟和传》:“孟和少好弓马,率性豪侠。”明李贽《答耿中丞书》:“夫以率性之真,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