仲秋已戒寒,九月常霣霜

仲秋已戒寒,九月常霣霜

诗句读音
仲秋已戒寒平仄:仄 平 仄 仄 平
拼音: zhòng qiūyǐjiè hán
九月常霣霜平仄:仄 仄 平 平
韵脚:下平十陽
拼音: jiǔ yuè2yǔnshuāng

仲秋已戒寒,九月常霣霜释义

【仲秋】秋季的第二个月,即农历八月。因处秋季之中,故称。《书·尧典》:“宵中星虚,以殷仲秋。”晋陶潜《归去来兮辞序》:“仲秋至冬,在官八十餘日。”《初学记》卷三引南朝梁元帝《纂要》:“八月仲秋,亦曰仲商。”《旧唐书·归崇敬传》:“时皇太子欲以仲秋之月,於国学行齿胄之礼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回:“这日公子别了华忠上路,那时正是将近仲秋天气,金风颯颯,玉露泠泠。”《文汇报》1982.9.25:“仲秋时节,著名的莱阳梨饱含着梨乡人民的盛情,源源不断地进入各地市场。”

【已】《廣韻》羊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養里切,音以。《玉篇》止也,畢也,訖也。《廣韻》成也。《集韻》卒事之辭。《易·損卦》已事遄往。又《玉篇》退也。《廣韻》去也,棄也。《書·堯典》試可乃已。《論語》三已之。又太也。《廣韻》已,甚也。《孟子》仲尼不爲已甚者。《註》不欲爲已甚,太過也。又《廣韻》過事語辭。《史記·灌夫傳》已然諾。《註》索隱曰:謂已許諾,必使副其前言也。又《類篇》語已也。《增韻》語終辭。《前漢·梅福傳》亦無及已。又踰時曰已而。《史記·高帝紀》已而有娠。又與以通。《荀子·非相篇》人之所以爲人者,何

【戒寒】告诫人备寒。亦借指霜降以后天气。《国语·周语中》:“駟见而陨霜,火见而清风戒寒。”韦昭注:“戒寒,谓霜降以后,清风先至,所以戒人为寒备也。”唐陈子昂《谢赐冬衣表》:“当戒寒之初候,沐挟纊之殊荣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一回:“转眼长夏已过,又是新秋,清风戒寒。”蔡有守《九日寄刘三》诗:“衝节驰诗何限意,戒寒怜菊未成黄。”

【常】《唐韻》市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辰羊切,音裳。《玉篇》恆也。《正韻》久也。《易·坤卦》後得主而有常。《繫辭》動靜有常。《詩·周頌》常于時夏。《箋》謂久長之功,於是夏而歌之。《朱傳》謂君臣父子之常道。又五常。《書·舜典愼徽五典傳》五典,五常之敎,父義,母慈,兄友,弟恭,子孝。又《五品傳》五品,謂五常。《疏》此事可常行,乃爲五常耳。又神名。《荀子·九家易》兌爲常,西方之神也。又地名。《詩·魯頌》居常與許。《傳》常許,魯南鄙西鄙也。又州名。《隋書·地理志》毗陵郡平置常州。又山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常山郡。《註》恆山

【霣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于敏切《集韻》羽敏切,音殞。《說文》雨也。齊人謂雷爲霣。从雨員聲。《玉篇》雷起出雨也。又《說文》一曰雲轉起也。又墮也。與隕同。《公羊傳·莊七年》夜中星霣如雨。又《集韻》公渾切,音昆。齊人謂雷曰霣。又《集韻》王問切,音運。義同。

【霜】《唐韻》所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師莊切,音驦。《玉篇》露凝也。《釋名》其氣慘毒,物皆喪也。《大戴禮》陽氣勝,則散爲雨露。隂氣勝,則凝爲霜雪。《易·坤卦》履霜堅冰至。《詩·秦風》白露爲霜。又《字彙補》國名。《西域記》屈霜國。又姓。見《姓苑》。又《正字通》歷年曰霜。《李白詩》陛下之壽三千霜。又《集韻》《類篇》色壯切,音孀。隕霜,殺物也。或作灀。《潘岳·馬汧督誄》馬生爰發,在險彌亮。精貫白日,猛烈秋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