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堂朱绂映采服,瑶池无日无春风

中堂朱绂映采服,瑶池无日无春风

诗句读音
瑶池无日无春风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yáo chíwú4chūn fēng
中堂朱绂映采服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
拼音: zhōng tángzhū fúyìngcǎi fú

中堂朱绂映采服,瑶池无日无春风释义

【瑶池】1.古代传说中昆仑山上的池名,西王母所居。《史记·大宛列传论》:“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里,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。其上有醴泉、瑶池。”《穆天子传》卷三:“乙丑,天子觴西王母於瑶池之上。”唐太宗《帝京篇》诗序:“忠良可接,何必海上神仙乎?丰镐可游,何必瑶池之上乎?”元关汉卿《裴度还带》第四折:“瑶池謫降玉天仙,今夜高门招状元。”郭小川《昆仑行》诗:“据说,西王母兴建瑶池,一古脑--用尽山中的流泉。”2.美池。多指宫苑中的池。唐陆扆《禁林闻晓莺》诗:“绣户惊残梦,瑶池囀好音。”

【无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,亡也。奇字,无通。王育說,天屈西北爲无。《易·乾卦》无咎。《釋文》无音無。易內皆作此字。《藝苑雄黃》无亦作亡。古皆用亡无,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。詩、書、春秋、禮記、論語本用无字,變篆者變爲無,惟易、周禮盡用无。然論語亡而爲有,我獨亡,諸無字,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,故不改也。又《廣韻》莫胡切,音模。南无,出《釋典》。(無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扶切《廣韻》武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微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亡也。《玉篇》不有也。《書·舜典》剛而無虐,而無傲。又《益

【日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人質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入質切,音。《說文》實也。太陽之精不虧。《博雅》君象也。《釋名》日,實也,光明盛實也。《易·乾卦》與日月合其明。又《繫辭》縣象著明,莫大乎日月。又《說卦》離爲火爲日。《周禮·天官·九註》日者天之明。《禮·祭義》日出於東。《史記·天官書註》日者,陽精之宗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日合於天統。《後漢·荀爽傳》在地爲火,在天爲日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火氣之精者爲日。又《書·舜典》協時月正日。《傳》合四時之氣節,月之大小,日之甲乙,使齊一也。又《洪範》五紀,三曰日。《傳》紀一日

【春风】春天的风。战国楚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赋》:“寤春风兮发鲜荣,絜斋俟兮惠音声。”唐元稹《莺莺传》:“春风多厉,强饭为嘉。”张天翼《春风》:“春风是平等待人的。无论大小,一律要吹到春风的。”2.喻恩泽。三国魏曹植《上责躬应诏诗表》:“伏惟陛下德象天地,恩隆父母,施畅春风,泽如时雨。”清钱谦益《河南卫辉府辉县知县陈必谦前母钱氏赠孺人制》:“因亲以及亲,使海隅之枯木,咸被春风。”3.喻融和的气氛。陶行知《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》:“视察员到时,不是带来恐怖,而是带来春风。”4.比喻教益;教诲。参见“春风化雨”。5.形容喜

【中堂】1.正中的厅堂。《仪礼·聘礼》:“公侧袭受玉于中堂与东楹之间。”郑玄注:“中堂,南北之中也。”《古今小说·张舜美中宵得丽女》:“庵主出迎,拉至中堂供茶。”冰心《往事》二:“今夜没有电光,中堂燃着两支蜡烛。”2.指厅堂之中。《文选·张衡<西京赋>》:“促中堂之陿坐,羽觴行而无筭。”薛综注:“中堂,中央也。”3.正室。《旧唐书·马璘传》:“璘之第,经始中堂,费钱二十万贯,他室降等无几。”4.庭院。三国魏曹丕《感物赋》:“掘中堂而为圃,植诸蔗于前庭。”明何景明《寄孙世其》诗:“繫马中堂树,听鶯上苑花。”5.犹明

【朱绂】1.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。后多借指官服。《易·困》:“困于酒食,朱紱方来。利用享祀,征凶无咎。”程颐传:“朱紱,王者之服,蔽膝也。”《汉书·韦贤传》:“黼衣朱紱,四牡龙旂。”南朝陈徐陵《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》:“黑貂朱紱,王侯满筵。”唐杜牧《书怀寄中朝往还》诗:“朱紱久惭官借与,白头还嘆老将来。”宋王安石《致仕虞部曲江谭君挽辞》:“它日白衣霄汉志,暮年朱紱水云身。”2.指做官。唐陈子昂《晖上人房饯齐少府使入京府序》:“青霞路絶,朱紱途遥。”《古今小说·吴保安弃家赎友》:“臣今幸沾朱紱,而保安子天祐,食藿悬鶉

【映】《廣韻》於敬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於慶切《正韻》於命切,英去聲。《說文》明也,隱也。《梁元帝·纂要》日在午曰亭,在未曰映。《潘岳·射雉賦》畏映日之儻朗。又《王羲之·蘭亭詩序》映帶左右。又《廣韻》烏朗切《集韻》倚朗切,音坱。《玉篇》映,不明也。

【采服】1.古代按等级区分的有彩色纹饰的衣服。《国语·楚语下》:“使名姓之后,能知四时之生、牺牲之物、玉帛之类,采服之仪……而心率旧典者为之宗。”2.泛指色彩华美的衣服。唐权德舆《送崔端公入京觐省》诗:“带月轻帆疾,迎霜采服新。”古代“九服”之一。《周礼·夏官·职方氏》:“其(男服)外方五百里曰采服。”参见“九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