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兴谁草诏,君盍在承明

中兴谁草诏,君盍在承明

诗句读音
中兴谁草诏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zhōng xīng23zhào
君盍在承明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jūnhézàichéng míng

中兴谁草诏,君盍在承明释义

【中兴】振兴;转衰为盛。《诗·大雅·烝民序》:“任贤使能,周室中兴焉。”南朝梁钟嵘《诗品·总论》:“太原中,三张二陆、两潘一左,勃尔復兴,踵武前王,风流未沫,亦文章之中兴也。”宋王观国《学林·中兴》:“中兴者,在一世之间,因王道衰而有能復兴者,斯谓之中兴。”特指恢复并非由本人失去的帝位。2.特指恢复并非由本人失去的帝位。宋陆游《南唐书·萧俨传》:“儼独建言:帝王,己失之,己得之,谓之反正;非己失之,自己復之,谓之中兴。”3.偏安的讳称。《宋书·谢灵运传论》:“在晋中兴,玄风独善。”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涉务》:“

【谁】《五音集韻》是爲切《玉篇》是推切,音垂。《說文》何也。《玉篇》不知其名也。《易·同人》出門同人。又誰咎也。《詩·召南》誰其尸之,有齊季女。《左傳·隱元年》其誰曰不然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吾不知誰之子。《莊子·天運篇》子生,五月而能言,不至乎孩而始誰。《註》未至孩童,便知人之姓名爲誰。又《爾雅·釋訓》誰昔昔也。《詩·國風》誰昔然矣。《傳》猶言疇昔也。郭璞曰:誰,發語辭。又《正韻》誰何,詰問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利兵而誰何。《師古註》問之爲誰也。又《前漢·五行志》大誰卒。《師古註》主問非常之人,云姓名是誰也。大誰,

【诏】《廣韻》之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笑切,音照。《說文》吿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導也。《註》敎導之也。《又》勴也。《註》謂贊勉。《疏》敎導,卽贊勉也。《韻會》詔者,上下通用之義。《左傳·成二年》欒伯曰:燮之詔也。書何力之有焉。《註》吿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以八柄詔王馭羣臣。《註》告也,助也。《莊子·盜跖篇》爲人父者,必能詔其子。《如淳註》敎也。又《廣韻》上命也。秦漢以下,天子獨稱之。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二十六年,秦幷天下,丞相王綰、御史大夫馮劫、廷尉李斯等,議命爲制,令爲詔。《前漢·周勃傳》軍中聞將軍之命

【君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舉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拘云切,音軍。《說文》尊也。从尹,發號,故从口。《白虎通》君者,羣也,羣下歸心也。《易·師卦》大君有命。《書·大禹謨》皇天眷命,奄有四海,爲天下君。又凡有地者,皆曰君。《儀禮·子夏傳》君,至尊也。《註》天子,諸侯,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。《晉語》三世仕家君之。又夫人亦稱君。《詩·鄘風》我以爲君。《傳》君國小君。《箋》夫人對君稱小君。《論語》邦君之妻,邦人稱之曰君夫人。稱諸異邦曰寡小君,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。又子稱父母曰君。《易·家人》家人有嚴君焉,父母之謂也。又子孫稱先

【盍】《唐韻》胡臘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轄臘切《正韻》胡閤切。與盇同。《說文》覆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合也。《易·豫卦》朋盍簪。《疏》羣朋合聚而疾來也。又何不也。《左傳·桓十一年》盍請濟師於王。《論語》盍各言爾志。又《魏略·西域傳》氐人分竄山谷閒,其種非一,自相號曰盍稚。又姓。宋盍著,嘉七年,以殿中丞知常熟縣事。又《韻會》或作蓋。《詩·小雅》蓋云歸處。《孟子》則蓋反其本矣。又《集韻》丘葛切,音渴。盍旦,鳥名。《禮·坊記》詩云:相彼盍旦,尚猶患之。《註》夜鳴求旦之鳥。《集韻》與曷鶡同。又《集韻》丘蓋切,音嘅。義同。 《字

【在】《唐韻》昨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盡亥切,裁上聲。《爾雅·釋訓》居也。《易·乾傳》在下位而不憂。又察也。《書·舜典》在璿璣玉衡,以齊七政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。又存也。《論語》父母在。又所在也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徵詣行在。《蔡邕·獨斷》天子以四海爲家,謂所居爲行在所。又姓。晉汝南太守在育。又脾神曰常在,見《黃庭經》。又昨代切,音載。義同。又叶雌氏切。音此。善也。《詩·小雅》不屬于毛,不離于裏。天之生我,我辰安在。又叶才里切。示上聲。《屈原·離騷》吾令豐隆乗雲兮,求虙之所在。解佩纕以結言兮,

【承明】1.古代天子左右路寝称承明,因承接明堂之后,故称。汉刘向《说苑·修文》:“守文之君之寝曰左右之路寝,谓之承明何?曰:承乎明堂之后者也。”2.即承明庐。《汉书·翼奉传》:“未央宫又无高门、武臺、麒麟、凤皇、白虎、玉堂、金华之殿,独有前殿、曲臺、渐臺、宣室、承明耳。”南朝梁元帝《去丹阳尹荆州》诗:“驂驾乘駟马,謁帝朝承明。”宋辛弃疾《木兰花慢·滁州送范倅》词:“想夜半承明,留教视草,却遣筹边。”参见“承明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