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夜揽衣起,星疏松月明

中夜揽衣起,星疏松月明

诗句读音
中夜揽衣起平仄:平 仄 仄 平 仄
韵脚:上六止
拼音: zhōng yèlǎn yīqǐ
星疏松月明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xīngshū sōngyuè míng

中夜揽衣起,星疏松月明释义

【中夜】半夜。《书·冏命》:“怵惕惟厉,中夜以兴,思免厥愆。”孔传:“言常悚惧惟危,夜半以起。”三国魏曹植《美女行》:“盛年处房室,中夜起长叹。”唐杜牧《投知己书》:“自十年来,行不益进,业不益修,中夜忖量,自愧於心。”茅盾《将赴重庆赠陈此生感怀》诗:“中夜起徘徊,寒螿何凄切!”

【揽衣】“擥衣”。提起衣衫。唐白居易《酬集贤刘郎中对月见寄兼怀元浙东》诗:“下有白头人,擥衣中夜起。”汉

【星】〔古文〕曐皨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桑經切《正韻》先靑切,音腥。《說文》萬物之精,上爲列星。从晶生聲。一曰象形。从口。古口復注中,故與日同。《釋名》星,散也,列位布散也。《書·堯典》曆象日月星辰。《傳》星,四方中星。又《洪範》五紀,四曰星辰。《傳》二十八宿迭見,以敘節氣。《又》庶民惟星,星有好風,星有好雨。《傳》星,民象,箕星好風,畢星好雨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星者,金之散氣。《註》五星五行之精,衆星列布,體生於地,精成於天,列居錯行,各有所屬。在野象物,在朝象官,在人象事。《前漢·天文志》經星常宿中外官,凡

【疏松】宽松;松散。范文澜蔡美彪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二编第四章第三节:“西晋士族,生活是优裕的,礼法的束缚是疏松的。”华山《山中海路》:“陡坡上的风化岩石太疏松,站不住脚。”

【月明】。唐白居易《崔十八新池》诗:“见底月明夜,无波风定时。”元袁士元《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》:“小桥夜静人横笛,古渡月明僧唤舟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九回:“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。”2.指月亮;月光。唐李益《从军北征》诗:“磧里征人三十万,一时回向月明看。”明寓山居士《鱼儿佛》第一出:“白苹红蓼緑簑衣,青海滩头一钓磯。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,满船空载月明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