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州无殍饿,南土竭脂膏

中州无殍饿,南土竭脂膏

诗句读音
中州无殍饿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zhōng zhōuwú34
南土竭脂膏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nán|nātǔjiézhī gāo

中州无殍饿,南土竭脂膏释义

【中州】1.古豫州(今河南省一带)地处九州之中,称为中州。汉王充《论衡·对作》:“建初孟年,中州颇歉,潁川汝南民流四散。”晋桓温《平洛表》:“今中州既平,宜时绥定。”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听稗》:“小生姓侯,名方域,表字朝宗,中州归德人也。”2.指中原地区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全琮传》:“是时中州士人,避乱而南依琮者以百数。”宋王安石《黄河》诗:“派出昆仑五色流,一支黄浊贯中州。”汤用彤《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》第一分第四章:“是时交州为东西海程之中心,因能吸收异教异俗,思想较中州能自由开发。”3.归属中土的州郡。唐陈子昂

【无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,亡也。奇字,无通。王育說,天屈西北爲无。《易·乾卦》无咎。《釋文》无音無。易內皆作此字。《藝苑雄黃》无亦作亡。古皆用亡无,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。詩、書、春秋、禮記、論語本用无字,變篆者變爲無,惟易、周禮盡用无。然論語亡而爲有,我獨亡,諸無字,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,故不改也。又《廣韻》莫胡切,音模。南无,出《釋典》。(無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扶切《廣韻》武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微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亡也。《玉篇》不有也。《書·舜典》剛而無虐,而無傲。又《益

【殍】《廣韻》平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被表切,音摽。餓死曰殍。或作,亦作。《前漢·食貨志贊》塗有餓。與殍同。又通作莩。《孟子》野有餓莩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芳無切,音敷。義同。《白居易·坐隅詩》俱化爲餓莩。莩作夫字押,是也。《集韻》或从耳作。又《廣韻》符鄙切《集韻》部鄙切,音痞。義同。一曰草木枯落也。或作。 《韻會》按《說文》音皫,物落也。凡从者皆當作。从爪从又,今變爲孚,轉寫訛耳。本非孚信之孚,然今經史承訛難遽改,故韻書兩存之。

【饿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五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牛箇切,我去聲。《玉篇》飢也。《廣韻》不飽也。《禮·檀弓》昔者衞國凶飢,夫子爲粥,與國之餓者。◎按韓子飾邪篇:家有常業,雖飢不餓。淮南子說山訓:寧一月飢,毋一旬餓。以此推之,餓甚于飢也。故孟子朝不食,夕不食,兼飢餓言。

【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那含切,音男。《說文》草木至南方,有枝任也。《徐曰》南方主化育,故曰主枝任也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太陽者,南方。南,任也。陽氣任養物,於時爲夏。《白虎通》八月之律,謂之南呂何。南者,任也。言陽氣尚有任生薺麥也。又樂名。《詩·小雅》以雅以南。《韻會》南亦雅樂名,猶九夏也,南夏皆文明之方,故名南。周南召南,亦樂名。又姓。《韻會》魯大夫南遺。《宋書·律志》班左並馳,董南齊轡。又雙南,金也。《范仲淹金在鎔賦》英華旣發,雙南之價彌高。鼓鑄未停,百鍊之功可待。又《翻譯名義》合掌作禮

【土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他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統五切,吐上聲。五行之一。《說文》地之吐生物者也。二象地之下,地之中,丨物出形也。《易·離彖傳》百穀草木麗乎土。《書·禹貢》冀州厥土惟白壤,兗州厥土黑墳,靑州厥土白墳,徐州厥土赤埴墳,揚州荆州厥土惟塗泥,豫州厥土惟壤下土墳壚,梁州厥土靑黎,雍州厥土惟黃壤。又《書·禹貢》徐州厥貢惟土五色。《註》諸侯受命,各錫以方色土,建大社于國中,一曰冢土。《詩·大雅》乃立冢土。又后土,取厚載之義。共工氏子句龍爲后土,位在中央,主於四季各十八日。《禮·月令》中央土,其日戊己,其帝黃帝,

【竭】《廣韻》渠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巨列切,音傑。盡也。《禮·曲禮》君子不盡人之歡,不竭人之忠。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神大用則竭。又《說文》負舉也。《禮·禮運》五行之運,迭相竭也。《註》竭猶負戴也。言五行運轉,更相爲始。又《玉篇》敗也。《左傳·莊十年》曹劌曰:一鼓作氣,再而衰,三而竭。又叶去例切。《妻誄柳下惠文》夫子之不竭兮,三黜終不弊兮,豈弟君子,永能厲兮。

【脂膏】油脂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脂膏以膏之。”孔颖达疏:“凝者为脂,释者为膏。”北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荏蓼》:“荏油色緑可爱,其气香美,煮饼亚胡麻油,而胜麻子脂膏。”唐杜甫《黄鱼》诗:“脂膏兼饲犬,长大不容身。”闻一多《红烛》诗:“请将你的脂膏,不息地流向人间,培出慰藉底花儿,结出快乐的果子!”2.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。《后汉书·仲长统传》:“使饿狼守庖厨,饿虎牧牢豚,遂至熬天下之脂膏,斵生之骨髓。”唐李敬方《汴河直进船》诗:“东南四十三州地,取尽脂膏是此河。”金赵元《修城去》诗:“一锹復一杵,沥尽民脂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