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公卜迁鼎,彼肯事无益

周公卜迁鼎,彼肯事无益

诗句读音
彼肯事无益平仄:仄 仄 仄 平 仄
拼音: bǐkěnshìwú yì
周公卜迁鼎平仄:平 平 平 仄
拼音: zhōugōngbǔ|boqiān dǐng

周公卜迁鼎,彼肯事无益释义

【肯】〔古文〕《正韻》苦等切,音懇。《爾雅·釋言》肯,可也。《詩·衞風》惠然肯來。《箋》可也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高帝數讓,衆莫肯爲。又《集韻》可亥切,音愷。《字林》著骨肉也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技經肯綮之未嘗。《註》著骨肉也。肯,著也。 《集韻》或作肎肻。又。

【事】〔古文〕叓《唐韻》鉏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仕吏切,音示。大曰政,小曰事。《廣韻》使也,立也,由也。《釋名》事,偉也。偉立也。凡所立之功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六府三事允治。又《詩·小雅》三事大夫,莫肯夙夜。《註》三公也。又《詩·大雅》三事就緒。《註》三農之事也。又奉也。《禮·曲禮》年長以倍。則父事之。又營也,治也。《史記·曹參世家》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,見參不事事。又《廣韻》《類篇》側吏切。事刃,與倳剚同。別見人部倳字註。又《韻補》叶逝支切,音時。《蔡邕詞》帝曰休哉,命公三事。乃耀柔嘉,是式百司。又叶詩紙切,音始。

【无益】利益的事。《书·旅獒》:“不作无益害有益,功乃成。”2.没有好处;没有裨益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吾尝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以思,无益,不如学也。”《史记·张释之冯唐列传》:“吾老且贱,自度终无益於张廷尉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祝盟》:“故知信不由衷,盟无益也。”唐杜甫《送李校书》诗:“自恐二男儿,辛勤养无益。”邹韬奋《本刊与民众》:“什么是民众……徒赖遗产,除衣食住及无谓消遣以外,对于人类丝毫无益的蠹虫也不在内。”

【周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職流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之由切,音州。《廣韻》徧也。《易·繫辭》知周乎萬物。又至也。《書·泰誓》雖有周親,不如仁人。《傳》周,至也。又忠信也。《書·太甲》自周有終。《傳》用忠信有終也。《詩·小雅》行歸于周。《論語》君子周而不比。《註》忠信爲周,阿黨爲比。又終也。《左傳·昭二十年》以周事子。《註》周,猶終竟也。又《說文》密也。《管子·樞言篇》先王貴當貴周,周者不出于口,不見于色,一龍一蛇,一日五化,之謂周。《註》深密不測,故周也。又曲也。《詩·唐風》生于道周。《傳》周,曲也。又《詩·周南疏》周

【公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古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沽紅切,音工。《說文》平分也。从八从厶。八,猶背也。厶音私。《韓非曰》自營爲厶,背厶爲公。《徐曰》會意。《爾雅·釋言》無私也。《書·周官》以公滅私,民其允懷。又《玉篇》方平也,正也,通也。又《禮·禮運》大道之行,天下爲公。《註》公猶共也。又爵名,五等之首曰公。《書·微子之命》庸建爾于上公。又三公官名。《韻會》周太師,太傅,太保爲三公。漢末大司馬,大司徒,大司空爲三公。東漢太尉,司徒,司空爲三公。又官所曰公。《詩·召南》退食自公。又父曰公。《列子·黃帝篇》家公執

【卜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博木切,音樸。《說文》灼剝龜也。象炙龜之形。一曰象龜兆之縱橫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卜註》問龜曰卜。《禮·曲禮》龜爲卜,筴爲筮。《詩·大雅》考卜維王,宅是鎬京,維龜正之。《春秋·元命包》古司怪主卜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卜,予也。《註》卜,賜予也。《疏》予卽與也。《詩·小雅》君曰卜爾,萬壽無疆。又姓。《韻會》孔子弟子卜商。

【迁鼎】1.犹迁都。北魏于子建《武德郡建沁水石桥记》:“属皇朝迁鼎,卜食漳滨,遂方割四县,在古州城置武德郡焉。”南朝齐王融《三月三日曲水诗序》:“度邑静鹿丘之嘆,迁鼎息大坰之慙。”明无名氏《精忠记·赏春》:“粤自夏河亶甲迁鼎於此,嗣后秦强楚霸定盟於兹。”清顾炎武《晋王府》诗:“卜雒方迁鼎,封唐次翦珪。”2.易代;亡国。《晋书·桓玄传赞》:“肆逆迁鼎,凭威纵慝;违天虐人,覆宗殄国。”唐张鷟《朝野佥载》卷一:“武后彊盛,武三王梁、魏、定等并开府,自餘郡王十餘人,几迁鼎矣。”前蜀韦庄《湘中作》诗:“臣心未肯教迁鼎,天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