昼锦西归及早秋,十年太学为亲留

昼锦西归及早秋,十年太学为亲留

诗句读音
昼锦西归及早秋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zhòu jǐnxī guījízǎo qiū
十年太学为亲留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 平 平
韵脚:下平十八尤
拼音: shí niántài xuéwéi|wèiqīn|qìngliú

昼锦西归及早秋,十年太学为亲留释义

【昼锦】《汉书·项籍传》载秦末项羽入关,屠咸阳。或劝其留居关中,羽见秦宫已毁,思归江东,曰:“富贵不归故乡,如衣锦夜行。”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作“衣绣夜行”。后遂称富贵还乡为“衣锦昼行”,省作“昼锦”。《北史·毛鸿宾传》:“明帝以鸿宾兄弟所定处多,乃改北地郡为北雍州,鸿宾为刺史。詔曰:‘此以昼锦荣卿也。’”前蜀贯休《送友人及第后归台州》诗:“嫖姚留不住,昼锦已归迟。”清吴伟业《项王庙》诗:“凄凉思昼锦,遗恨在彭城。”

【西归】1.向西归还;归向西方。《诗·桧风·匪风》:“谁将西归,怀之好音。”南朝梁何逊《临行与故游夜别》诗:“復如东注水,未有西归日。”唐孟郊《感怀》诗之五:“去去荒泽远,落日当西归。”2.用作人死亡的婉词。如:跨鹤西归;鸾驭西归。

【早秋】初秋。唐王勃《秋江送别》诗之一:“早是他乡值早秋,江亭明月带江流。”唐雍陶《咏双白鹭》:“一足独拳寒雨里,数声相叫早秋时。”

【十年】形容时间长久。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:“一薰一蕕,十年尚犹有臭。”杨伯峻注:“十年,言其久也。”唐贾岛《剑客》诗:“十年磨一剑,霜刃未曾试。”

【太学】国学。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。西周已有太学之名。汉武帝元朔五年(公元前124年)立五经博士。弟子五十人,为西汉置太学之始。东汉太学大为发展,顺帝时有二百四十房,一千八百五十室。质帝时,太学生达三万人。魏晋到明清,或设太学,或设国子学(国子监),或两者同时设立,名称不一,制度亦有变化,但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兴太学,修郊祀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九回:“贡入太学肄业。”参见“大3学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