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行虽有寘,殷鉴在前规

周行虽有寘,殷鉴在前规

诗句读音
周行虽有寘平仄:平 平 平 仄
韵脚:去五寘
拼音: zhōu xíngsuīyǒu|yòuzhì
殷鉴在前规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yīn jiànzài qiánguī

周行虽有寘,殷鉴在前规释义

【周行】。《诗·小雅·大东》:“佻佻公子,行彼周行。”朱熹集传:“周行,大路也。”2.周官的行列。《诗·周南·卷耳》:“嗟我怀人,寘彼周行。”毛传:“行,列也。思君子,官贤人,置周之列位。”后用以泛指朝官。唐王维《请施庄为寺表》:“元圣中兴,羣生受福,臣至庸朽,得备周行。”清吴伟业《通元老人龙腹竹歌》:“京师公卿谁旧识?与君异国共周行。”3.至善之道。《诗·小雅·鹿鸣》:“人之好我,示我周行。”毛传:“周,至;行,道也。”马瑞辰通释:“郑注《莱誓》云:‘至,犹善也。’是知<传>训‘周行’为‘至道’,即善道也。郑注

【虽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息遺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宣隹切,音綏。《說文》似蜥蜴而大。从虫唯聲。又《玉篇》詞兩設也。《廣韻》助語也。《集韻》不定也。况辭也。《爾雅·釋訓》每有,雖也。《註》詩曰:每有良朋,辭之雖也。《禮·少儀》雖請退可也。《疏》雖,假令也。當此时假令請退則可也。又《玉篇》推也。又與唯通。《禮記·表記》唯天子受命於天。註:唯當爲雖。又《荀子·性恶篇》今以仁義法正爲固無可知可有之理耶,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,不能仁義法正也。楊僦註:唯,讀爲雖。漢典考證:〔《註》小雅棠棣曰,每有良朋〕 謹照原文小雅棠棣曰改詩曰

【有】〔古文〕《唐韻》云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云九切,音友。《說文》不宜有也。《春秋傳》曰:日月有食之。从月又聲。《九經字樣》有,从月。从冃,譌。又《玉篇》不無也。《易·大有疏》能大所有。又《繫辭》富有之謂大業。又《詩·商頌》奄有九有。《傳》九有,九州也。又《左傳·桓三年》有年。《註》五穀皆熟書有年。又《玉篇》果也,得也,取也,質也,寀也。又姓。《論語》有子。《註》孔子弟子有若。又《集韻》尤救切。與又通。《書·堯典》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。《詩·邶風》不日有曀。《註》有,又也。又《韻補》叶羽軌切。《前漢·敘

【寘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支義切,音觶。《說文》置也。《正韻》納之也,猶言安著也。《詩·小雅》寘子于懷。《註》親之也。《魯語》藏罟不如寘里克於側之不忘也。又《左傳·隱十一年》凡而器用,財賄,無寘於許。又《廣韻》止也,廢也。《詩·周南》寘彼周行。《註》寘,舍也。《周禮·秋官·大司》寘之圜土。又《左傳·隱元年》遂寘姜氏於城颍。又通作示。《禮·中庸》其如示諸掌乎。《註》示讀如寘。置也。 俗作寘,非。漢典考證:〔《左傳·隱元年》遂寘姜氏於城颖。〕 謹照原文颖改颍。 考證:〔《左傳·隱元年》遂寘姜氏於城颖。〕

【殷鉴】监”。谓殷人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鉴戒。《诗·大雅·荡》:“殷鉴不远,在夏后之世。”《韩诗外传》卷五作“殷监”。后泛指可以作为借鉴的往事。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史传》:“表徵盛衰,殷鉴兴废。”唐陈子昂《上军国利害事·人机》:“隋氏之失,可以殷鉴。”明皇甫汸《广寒宫登眺》诗:“殷监良非远,秦宫亦可哀。”鲁迅《伪自由书·文人无文》:“﹝‘姓张的’﹞举了一些日本文人的‘恶癖’的例子,来作中国的有为的青年的殷鉴。”

【规】《唐韻》居追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均窺切《正韻》居爲切,音。《說文》有法度也。《玉篇》正圜之器也。《禮·經解》規矩誠設,不可欺以方圜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衡運生規,規圜生矩。《莊子·馬蹄篇》圜者中規,方者中矩。《淮南子·時則訓》規者所以圜萬物也。又以法正人曰規。《書·征》官師相規。《傳》規,正也。《詩·衞風·淇奥序》武公能聽其規諫。《疏》正圜以規使依度,猶正君以禮使人德,故謂之規諫。又規,求計也。《左傳·昭二十六年》規求無度。又規避違法,以方爲圜也。《正字通》引唐書:規影徭賦。又謀度也。《禮·儒行》其規爲有如此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