昼夜竖起脊梁,勇猛切莫放倒

昼夜竖起脊梁,勇猛切莫放倒

诗句读音
昼夜竖起脊梁平仄:仄 仄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zhòu yèshùqǐjǐ liáng
勇猛切莫放倒平仄:仄 仄 平 仄 仄 仄
拼音: yǒng měngqiè mòfàng dǎo

昼夜竖起脊梁,勇猛切莫放倒释义

【昼夜】和黑夜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!”唐元稹《人道短》诗:“天道昼夜迴转不曾住,春秋冬夏忙。”老舍《二马》第四段九:“伊牧师脸上瘦了一点,因为昼夜的念中国书,把字典已掀破了两本,还是念不明白。”2.指代一切事物的两种相互对立、消长的力量,或阴阳两个方面。《易·繫辞上》:“刚柔者,昼夜之象也。”高亨注:“此云昼夜者,盖以昼夜代表阴阳也。”《易·繫辞上》:“通乎昼夜之道而知。”高亨注:“焦循曰:‘昼夜之道即一阴一阳之道也。’知读为智。此言《易经》贯通阴阳对立转化之规律而有智慧,能预知吉凶。”

【竖】《唐韻》臣庾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上主切,音裋。《說文》豎立也。《徐曰》豆器,故爲豎立。《後漢·靈帝紀》槐樹自拔倒豎。《魏志·鍾繇傳》起偃爲豎。又《韻會》貞也。《字彙》直也。又《廣韻》童僕之未冠者。《列子·說符篇》鄰人亡羊,請楊子之豎追之。《宋書·周朗傳》婢豎無定科。又內廷之小臣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內豎掌內外之通令,凡小事。《註》豎,未冠者之官名。《左傳·僖二十四年》晉侯之豎頭須,守藏者也。《註》豎,左右小吏。又凡鄙者皆曰豎。《史記·留侯世家》豎儒幾敗乃公事。《晉書·阮籍傳》時無英雄,使豎子成名。又姓。《左傳·

【脊梁】1.脊背。其骨为全身骨骼的主干所在,如屋之有梁,故称。元关汉卿《拜月亭》第一折:“你心里把褐衲袄脊梁上披,强似着紫朝衣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一回:“﹝洪太尉﹞取过丹詔,用黄罗包袱背在脊梁上,手里提着银手炉,降降地烧着御香。”浩然《艳阳天》第一○三章:“有人怕光膀子麦芒扎肉,他不在乎,那古铜色的脊梁上好似刷了一层桐油闪着亮。”2.用作比喻。常指人的意志、胆量和节操。《朱子语类》卷五二:“况当世衰道微之时,尤用硬着脊梁,无所屈挠方得。”曹禺等《胆剑篇》第五幕:“一个人只要有条脊梁,有点血性,今天就再也不会想到向夫差

【勇猛】1.勇敢有力。《汉书·杜业传》:“窃见朱博忠信勇猛,材略不世出,诚国家雄俊之宝臣也。”《敦煌变文集·张义潮变文》:“汉军勇猛而乘势,曳戟衝山直进。”《说唐》第二七回:“不料守将华公义十分勇猛,连战数阵,不能取胜。”魏巍《东方》第三部第六章:“以上部队应该不怕一切疲劳,排除万难,勇猛前进。”2.指勇武之士。《管子·枢言》:“先王不以勇猛为边竟,则边竟安。”漢

【切莫】务必不要。南唐冯延巳《应天长》词:“同心牢记取,切莫等閒相许。”宋梅尧臣《闻欧阳永叔谪夷陵》诗:“黄牛三峡近,切莫听愁猨。”鲁迅《彷徨·孤独者》:“我正要告诉你呢:你这几天切莫到我寓里来看我了。”漢

【放倒】;使之倒下。宋钱易《南部新书》己:“君不见布袋盛米,放倒即慢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七回:“﹝大圣﹞将身一纵,跳出丹炉……慌得那架火、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,被他一个个都放倒。”马长炎《暗斗明争进江全》:“我们一阵排子枪打倒一些穿黄呢军装的指挥官,放倒几个包黄头巾的头目,他们便乱作一团,丢下大刀向回跑去。”2.犹放下,停止。《朱子全书》卷三七:“居之无倦者,便是要此心长在做主,不可放倒,便事事都应得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