珠箔寄钩悬杳霭,白龙遗爪印穹苍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珠箔寄钩悬杳霭 | 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: zhū bójìgōuxuányǎo ǎi |
白龙遗爪印穹苍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bái lóngyí3|3yìnqióng cāng |
珠箔寄钩悬杳霭,白龙遗爪印穹苍释义
【珠箔】即珠帘。《汉武故事》:“武帝起神室,以白珠织为箔。”唐李白《陌上赠美人》诗:“美人一笑褰珠箔,遥指红楼是妾家。”宋刘秉《七夕》诗:“珠箔风轻月似钩,还将锦绣结高楼。”明夏完淳《怨晓月赋》:“美人二八兮捲珠箔,明月三五兮流华阁。”清汪懋麟《东风第一枝》词:“喜六街高揭金幡,万户低垂珠箔。”参见“珠帘”。
【寄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義切《正韻》吉器切,音記。《說文》托也。《增韻》寓也。《周語》國無寄寓。《註》不爲廬舍以寄羈旅之客也。又《齊語》管子曰:作內政而寄軍令焉。又《廣韻》附也。《增韻》傳也。《禮·王制》東方曰寄。《註》東方通言之官,謂傳寄東方之言也。又郊遂寄棘,屛退不率敎者於遠方曰寄。又《史記·酷吏傳》請寄無所聽。《註》請寄,猶囑托也。又寄生,草名。又寄居,小蟹名。
【钩】《廣韻》古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侯切,音溝。《玉篇》鐵曲也。又《廣韻》劒屬。《韻會》古兵有鉤,有鑲,皆劒屬。引來曰鉤,推去曰鑲。《前漢·韓延壽傳》鑄作刀劒鉤鐔。《註》鉤,亦兵器也。似劒而曲,所以鉤殺人也。又劒環。《戰國策》無鉤竿鐔,蒙須之便。《註》鉤,劒頭環。《史記·楚世家》楚國折鉤之喙,足以爲九鼎。《註》凡戟有鉤喙,鉤口之尖也。言楚國戟之鉤,口尖有折者,足以爲鼎也。又劒名。《淮南子·修務訓》純鉤魚腸。《註》純鉤,利劒名。又刀名。《鮑照·樂府》錦帶佩吳鉤。《沈括曰》吳鉤,刀名也。刀彎,今南蠻用之,
【悬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胡涓切,音泫。本作縣。《說文》繫也。或从心。《孟子》猶解倒懸。又叶熒絹切,音院。《張衡·西京賦》後宮不移,樂不徙懸。門衞供帳,官以物辯。
【白龙】1.传说中白色的龙。《墨子·贵义》:“帝以甲乙杀青龙於东方,以丙丁杀赤龙於南方,以庚辛杀白龙於西方,以壬癸杀黑龙於北方。”唐孙处士《送青城丈人酒》诗:“深羡青城好洞天,白龙一觉已千年。”宋周密《齐东野语·祥瑞》:“三年,麟见永泰,白龙见卭江。”《清史稿·灾异志一》:“乾隆二年二月,潮阳白龙见。”2.形容奔腾直泻的溪流瀑布。唐孟郊《寒溪》诗:“一曲一直水,白龙何鳞鳞。”宋朱熹《次观瀑布韵》:“快泻苍崖一道泉,白龙飞下鬱蓝天。”3.神话中的河神。4.传说伏羲时的刑官名。《唐律疏议·名例序》:“昔白龙白云,则伏
【爪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側絞切,音抓。《說文》覆手曰爪。《詩·小雅》祈父子王之爪牙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梓人》凡攫閷援簭之類,必深其爪,出其目,作其鱗之而。《廣韻》手足甲也。《集韻》本作。或作蚤搔。◎按韻會云:說文爪本爲抓爪之爪,非手足甲也。亦太迂泥,不可从。又《集韻》《類篇》阻敎切,音笊。《集韻》覆手取物。一曰扟也。
【印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於刃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伊刃切《正韻》衣刃切,因去聲。《說文》執政所持信也。从爪从卪。卪象相合之形。今文作卩,瑞信也。手爪以持印。會意。《廣韻》符,印也。印,信也,亦因也,封物相因付。《增韻》刻文合信也。《前漢·百官公卿表》二千石皆銀印,二百石以上皆銅印。《註》師古曰:刻文云:某官之印。又姓。《廣韻》左傳,鄭大夫印段,出自穆公子印,以王父字爲氏。
【穹苍】亦作“穹仓”。1.苍天。《诗·大雅·桑柔》:“靡有旅力,以念穹苍。”孔颖达疏:“穹苍,苍天,《释天》云。李巡曰:‘古时人质仰视天形,穹隆而高,色苍苍然,故曰穹苍。’是也。”《隶释·汉北海相景君铭》:“於何穹仓,布命授期。”晋成公绥《啸赋》:“南箕动於穹苍,清飈振乎乔木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二三回:“触目晚霞掛林藪,侵人冷雾弥穹苍。”许地山《海角底孤星》:“你看我们在这林中,好像双星悬在洪蒙的穹苍下一般。”2.指天帝。元李文蔚《蒋神灵应》第三折:“神军驾祥云回奏穹苍。”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