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粉翻新箨,荷花拭靓妆
竹粉翻新箨,荷花拭靓妆释义
【荷】《唐韻》胡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寒歌切,音何。《爾雅·釋草》荷,芙渠。《註》別名芙蓉,江東人呼荷。《詩·鄭風》隰有荷華。《傳》荷華,扶渠也。又《陳風》有蒲與荷。《箋》芙渠之莖也。《埤雅》荷,總名也,華葉等名具衆義,故以不知爲問,謂之荷也。又《本草》薄荷,莖、葉似荏而長。又地名。《吳志·裴松之傳》吳圍成陽都尉張喬于揚荷橋。又《集韻》居何切,音歌。水名,與菏同。註詳菏字。又《廣韻》胡可切。《左傳·昭七年》其子弗克負荷。《註》荷,擔也。《論語》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。《疏》荷,擔揭也。《晉書·輿服志》八座尚
【花】〔古文〕蘤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呼瓜切,音譁。《正字通》草木之葩也。《歐陽修·花品序》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,稱牡丹則直曰花。又地名。《廣州志》南海縣有花田。又姓。唐有花驚定。《杜甫詩》成都猛將有花卿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宋有尚書郞花尹。又《韻補》音訶。《棗據詩》延首觀神州,廻晴盻曲阿。芳林挺修榦,一歲再三花。 《說文》本作華。榮也。从艸,鄭氏曰:,象華葉垂敷之形,亏象蔕萼也。《唐韻古音》按花字,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,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,或是後人攺易。唯《後漢書·李諧·述身賦》曰:樹先春而動色,草迎歲而發花。
【拭】《唐韻》賞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設職切,音識。《爾雅·釋詁》淸也。《增韻》抆拭,揩也。《六書故》以巾拭垢濡也。《禮·雜記》雍人拭羊。《註》拭,靜也。《釋文》亦作靚。《儀禮·聘禮》賈人北面坐拭圭。 《集韻》或作。
【靓妆】浓妆艳抹。南朝宋鲍照《代朗月行》:“靚妆坐帷里,当户弄清絃。”元钱抱素《琐窗寒·题玉山草堂》词:“璚莲倚盖,晓水靚妆孤裊。”清袁枚《新齐谐·披麻煞》:“旦覘新妇,则已靚妆坐牀,琴瑟之好甚篤。”茅盾《生活之一页·时间怎样消磨》:“每当路灯放光,晚风渐有凉意之际,街头巷角便有三五靓妆的少女连臂伫立。”2.借指妆饰华美的女子。宋张先《少年游·井桃》词之二:“行歌声外,靚妆丛里,须贵少年身。”1.打扮。《陈书·皇后传论》:“﹝张贵妃﹞常於阁上靚粧,临于轩槛,宫中遥望,飘若神仙。”宋曾巩《南湖行》之二:“东南溪水来
【竹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張六切《正韻》之六切,音竺。《說文》冬生靑艸,象形。下垂箁箬也。《竹譜》植類之中,有物曰竹。不剛不柔,非草非木。小異空實,大同節目。《又》竹雖冬蒨,性忌殊寒。九河鮮育,五嶺實繁。《詩·衞風》綠竹猗猗。《禮·月令》日短至,則伐木取竹箭。《周禮·夏官》東南曰揚州,其利金、錫、竹箭。《史記·貨殖傳》渭川千畝竹,其人與千戸侯等。《釋名》竹曰个。《淮南子·俶眞訓》竹以水生。又八音之一。《周禮·春官》播之以八音:金石土革絲木竹。《禮·樂記》竹聲濫,濫以立會,會以聚衆。《史記·律書註》古律用竹。
【粉】《廣韻》方吻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府吻切,分上聲。《篇海》米粉。《釋名》分也。硏米使分散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修籩之實,糗餌粉餈。《註》豆屑也。又《說文》傅面者也。《韻會》古傅面亦用米粉。又染之爲紅粉,後乃燒鉛爲粉。《博物志》燒鉛成胡粉。《釋名》胡粉,胡餬也,脂和以塗面也。又《正韻》設采潤色謂之粉澤。又煆石爲白灰,塗牆壁曰粉。《白居易詩》文昌新入有光輝,紫界金牆白粉闈。《註》尙書省皆以粉圖壁,畫古賢列士,曰畫省,亦曰粉省。又《事文類聚》海粉母如墨魚形,大三四寸,冬畜家中,春種海濵田內,色綠如荷包,海粉卽所
【翻新】的变化出新的。清周亮工《书影》卷八:“释氏止因圣人之言,平易正直,习之生厌,故更将其理翻新换异,横见侧出,以使人鼓舞不倦耳。”清薛福成《宁波府学记》:“就文章而论,固极翻新,然静思之,确有是理,亦必确有是事,此之谓立言不朽。”朱德《和郭沫若同志<登尔雅台怀人>》:“北国翻新看后劲,东邻陨越可先闻。”2.把旧的东西拆了重做。多指衣服。
【箨】《廣韻》《正韻》他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闥各切,音託。《類篇》竹皮也。《謝靈運詩》初篁苞綠籜。《註》籜,竹皮也。又草名。《山海經》甘棗之山,其下有草,葵本而杏葉,黃花而莢實,名曰籜。可以已瞢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