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侯贪割据,群盗恣并吞

诸侯贪割据,群盗恣并吞

诗句读音
诸侯贪割据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
拼音: zhū hóu1gē jù
群盗恣并吞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qúndàozìbìng tūn

诸侯贪割据,群盗恣并吞释义

【诸侯】1.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。在其统辖区域内,世代掌握军政大权,但按礼要服从王命,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,并有出军赋和服役的义务。《易·比》:“先王以建万国,亲诸侯。”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,以征不享,诸侯咸来宾从。”宋高承《事物纪原·官爵封建·诸侯》:“《帝王世纪》曰:女媧未有诸侯,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,炎帝世,乃有诸侯,风沙氏叛,炎帝修德,风沙之民自攻其君,则建侯分土自炎帝始也。”郭沫若《中国史稿》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:“为了统治广阔的被征服地区,周初曾大规模分封诸侯,即‘封邦建国’

【贪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他含切,音。《說文》欲物也。《釋名》貪,探也。探入他分也。《詩·大雅》貪人敗類。《禮·禮運》用人之仁,去其貪。《屈原·離騷》衆皆競進以貪婪兮。《王逸註》愛財曰貪,愛食曰婪。又《集韻》他紺切,音探。義同。

【割据】占据。谓占据一方领土,成立政权。《汉书·叙传下》:“割据河山,保此怀民。”唐杜甫《丹青引》:“英雄割据虽已矣,文彩风流犹尚存。”宋苏轼《策略》:“乱臣割据,四分五裂,是伐之而已也。”毛泽东《井冈山的斗争》:“所谓割据,必须是武装的。”汉

【群】《五經文字》羣,俗作群。

【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徒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大到切《正韻》杜到切,音導。《說文》私利物也。《易·說卦》坎爲盜。《疏》取水行潛,竊如盜賊也。《左傳·文十八年》竊賄爲盜,盜器爲姦。《周禮·秋官》司隸帥其民而搏盜賊。《詩·小雅》君子信盜,亂是用暴。《傳》盜,逃也。《風俗通》言其晝伏夜奔,逃避人也。又《正字通》凡隂私自利者皆謂之盜。《穀梁傳·哀四年》春秋有三盜,微殺大夫,謂之盜。非所取而取之,謂之盜。辟中國之正道以襲利,謂之盜。又泉名。《後漢·郡國志》徐州有盜泉。《說苑》水名盜泉,孔子不飲,醜其名也。又星名。《宋史·天

【并吞】侵吞。汉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有席卷天下,包举宇内,囊括四海之意,并吞八荒之心。”唐李山甫《乱后途中》诗:“诸侯贪割据,羣盗恣并吞。”宋岳飞《御书屯田三事跋》:“祜(羊祜)辅晋武,慨然有并吞之心。”2.容纳合并。晋郭璞《江赋》:“揔括汉泗,兼包淮湘,并吞沅澧,汲引沮漳。”把别国的领土或别人的产业等强行纳入自己的范围内。明无名氏《临潼斗宝》第一折:“某有心併吞十七国诸侯,争奈无有妙计。”清无名氏《义火可握国记》:“其后虽併吞四邻,不復染指於该国。”柯超《辛壬琐记》:“贼既败窜,散处绍属。绍民疲敝,无所得食,每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