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崇惧乖尊意,显号恐玷徽音

追崇惧乖尊意,显号恐玷徽音

诗句读音
显号恐玷徽音平仄:仄 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xiǎn4|2kǒngdiànhuī yīn
追崇惧乖尊意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 仄
韵脚:去七志
拼音: zhuī chóngjùguāi1yì

追崇惧乖尊意,显号恐玷徽音释义

【显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呼典切,音憲。《爾雅·釋詁》光也。又見也。《玉篇》明也,覿也,著也。《書·泰誓》天有顯道,厥類惟彰。《傳》言天有明道,其義類惟明。又達也。《左傳·僖二十五年》是求顯也。《孟子》而未嘗有顯者來。《疏》言未嘗有富貴顯達者來家中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周卿顯甫。又《正韻》曉見切,音韅。覿也。又人名。《禮·檀弓》子顯致命于穆公。《釋文》顯,呼遍切。又叶馨煙切,音羶。《郭璞·朝鮮贊》箕子避商,自朝鮮。善者所壯,豈有隱顯。 《說文》顯,頭明飾也。从頁聲。 俗作,非。

【号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同號。詳虍部號字註。(號)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胡刀切《集韻》乎刀切,音豪。大呼也。《詩·大雅》式號式呼。《小雅》載號載呶。《傳》號呶,號呼讙呶也。又哭也。《易·同人》先號咷而後笑。《周語》夫婦哀其夜號也。而取之以逃于褒。又雞鳴也。《晉書·律歷志》雞始三號。又《廣韻》胡到切,音号。名號也。《公羊疏》春秋貴賤不嫌同號。《註》通同號稱也。《白虎通》春秋傳曰:王者受命于王,必擇天下之美號,以爲號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祝》掌辨六號。《註》號謂尊其名,更爲美稱。又《夏官·大司馬》家以號名。《

【恐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丘隴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丘勇切,音。《說文》懼也。从心巩聲。《徐曰》恐,猶兇也。《黃帝素問》腎在志爲恐。《註》恐,所以懼惡也。《正韻牋》恐有驚惶之意。懼乃畏怕之實,恐在懼前也。《海錄》唐太宗撰太子接三師禮,與三師書,前名惶恐。後名惶恐再拜。又惶恐,灘名。《蘇軾詩》地名惶恐泣孤臣。又《廣韻》區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欺用切,去聲。疑也,慮也,億度也。 从。今省作卂。俗从几,誤。

【玷】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都念切,音坫。《集韻》玉病。《增韻》缺也。《詩·大雅》白圭之玷。《傳》玷,缺也。《前漢·韋成傳》成復作詩,自著復玷缺之囏難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多忝切,音點。義同。又《集韻》丁兼切,音。與敁同。敁挅,以手稱物。《玉篇》或作。

【徽音】1.犹德音。指令闻美誉。《诗·大雅·思齐》:“大姒嗣徽音,则百斯男。”郑玄笺:“徽,美也。”汉蔡邕《太傅胡公夫人灵表》:“至德修於几微,徽音畅于神明。”南朝齐谢朓《齐敬皇后哀策文》:“爰定厥祥,徽音允穆。”宋苏轼《永安永昌永熙陵忌辰奏告昭宪等皇后表本》:“顾明发之永怀,仰徽音之如在。”清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之一一七:“侯王宗庙求元妃,徽音岂在纤厥趾。”2.佳音,嘉讯。《文选·谢灵运<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>诗》:“儻遇浮丘公,长絶子徽音。”吕良注:“徽,美也。言我儻遇此仙公,长絶子美音信。”明王世贞《过维扬有怀

【追崇】对死者追加封号。《梁书·侯景传》:“景又矫萧栋詔,追崇其祖为大将军,考为丞相。”唐刘知几《史通·称谓》:“至如元氏起于边朔,其君乃一部之酋长耳,道武追崇所及,凡二十八君。”宋王谠《唐语林·政事下》:“锡望守城而死已有追崇。”清昭槤《啸亭续录·本朝祧庙之制》:“本朝太祖肇基东土,抚有寰区,追崇原皇帝四圣神主,即安奉於大庙后殿。”

【惧】〔古文〕愳《唐韻》其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衢遇切,音具。《說文》恐也。从心瞿聲。或省作瞿。又《集韻》俱遇切《正韻》居遇切,音屨。《集韻》無守貌。又《集韻》懽俱切,音劬。亦恐也。《前漢·惠帝贊》聞叔孫通之諫,則懼然。《東方朔傳》吳王懼然易容。

【乖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古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公懷切,怪平聲。《說文》背呂也。象脅肋形。《玉篇》戾也,異也。睽也,背也。《易·序卦傳》家道窮必乖,故受之以睽。睽者,乖也。《左傳·昭三十年》伍員曰:楚執政衆而乖。又貴州夷寨有乖西。又《韻補》叶公回切,音規。《前漢·敘傳》官失學微,六家分乖。壹彼壹此,庶硏其幾。

【尊】《唐韻》《韻會》祖昆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租昆切,音遵。《說文》高稱也。《廣韻》重也,貴也,君父之稱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尊地,乾坤定矣。《孟子》天下有達尊三:爵一,齒一,德一。《禮·表記》使民有父之尊,有母之親,而後可以爲民父母。又敬也。《禮·曲禮》禮者,自而尊人。雖負販者,必有尊也。又《說文》註酒器。《周禮·春官》司尊彝,掌六尊六彝之位。六尊,謂犧尊,象尊,著尊,壺尊,太尊,山尊,以待祭祀賔客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尊盧氏之後。與宗通。又叶將鄰切,音津。《前漢·班固敘傳》大祖元勳,啓立輔臣。支庶藩屛,侯王尊。又叶此

【意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於記切《正韻》於戲切,音。志之發也。《禮·大學疏》總包萬慮謂之心,爲情所意念謂之意。《禮運》非意之也。《註》意,心所無慮也。《疏》謂於無形之處,用心思慮也。無慮,卽慮無也。又與抑通。《徐鍇曰》見之於外曰意。意,猶抑也。舍其言,欲出而抑之。《大戴禮》武王問黃帝,顓頊之道存乎,意亦忽不可得見歟。意猶抑。《論語》抑與之歟。《漢石經》作意,抑猶意,古通用也。又《轉注古音》於宜切,音醫。《前漢·韓信傳》意嗚猝嗟。又叶乙力切,音億。《秦之罘刻石文》大矣哉。宇縣之中,承順聖意。羣臣頌功,請刻於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