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琢垂今后,敦庞得古初
追琢垂今后,敦庞得古初释义
【追琢】雕琢,雕刻。追,通“雕”。《诗·大雅·棫朴》:“追琢其章,金玉其相。”毛传:“追,彫也。金曰彫,玉曰琢。”唐刘禹锡《上仆射李相公启》:“夫沟中之木与牺象同体,追琢不至,坐成枯薪。”清黄鷟来《述别叙怀》诗:“殷勤望后辈,追琢离雕虫。”况周颐《蕙风词话》卷五:“自性灵中出佳,从追琢中来亦佳。”
【垂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是爲切,音甀。自上縋下。《易·大傳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。《詩·小雅》垂帶而厲。又布也。《後漢·鄧禹傳》垂功名於竹帛。又同陲。堂之盡處近階者。《書·顧命》一人冕執戣,立于東垂。一人冕執瞿,立于西垂。《史記·袁盎傳》臣閒千金之子,坐不垂堂。又邊垂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虔劉我邊垂。《前漢·谷永傳》方今四垂宴然。又地名。《春秋·隱八年》宋公衞侯遇于垂。《註》垂,衞地,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。《宣八年》仲遂卒于垂。《註》齊地。又《集韻》馳僞切,音縋。鄉名。在縣。又《集韻》樹僞切《正韻》殊僞切
【今后】从今以后。宋苏轼《登州召还议水军状》:“今后宣命,抽差本城兵士往诸处,只於威边等指挥内差拨。”元张养浩《登泰山》诗:“向来井处方知隘,今后巢居亦觉宽。”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二:“我们厂长今后吃不开了,要靠你们工人了。”
【敦庞】亦作“敦龎”。1.丰厚,富足。明归有光《何氏先茔碑》:“凡何氏之葬者,悉山泽之敦龎纯固,以忠厚世其家。”清钱谦益《<石田诗钞>序》:“石田生于天顺,长于成弘,老于正德初,当国家昌明敦龎,重熙累洽之世。”参见“敦厖”。2.厚大;壮大。宋陈亮《陈府君墓志铭》:“生而敦庞,以壮门户;长则克家,以光厥祖。”清钱谦益《赠文文起宫相六十序》:“敦庞魁硕之人,应运而生。”3.敦厚朴实。汉孔融《肉刑议》:“古者敦庞,善否不别。”明方孝孺《王中夫先生像赞》:“生混合治安之时,备敦龎淳厚之气。”清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之一五○:
【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多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的則切,音德。《說文》行有所得也。《玉篇》獲也。《韻會》凡有求而獲皆曰得。又賦受亦曰得。《易·乾卦》知得而不知喪。《禮·曲禮》臨財毋苟得。《左傳·定九年》凡獲器用曰得,得用焉曰獲。《孟子》求則得之。又貪也。《論語》戒之在得。又《韻會》與人契合曰相得。《王褒·聖主得賢臣頌》聚精會神,相得益章。又得得,唐人方言,猶特地也。《全唐詩話》貫休入蜀,以詩投王建曰:一瓶一鉢垂垂老,千水千山得得來。又叶都木切,音篤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罪莫大於可欲,禍莫大於不知足,咎莫大於欲得
【古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公戸切《韻會》果五切《正韻》公土切,音鼓。《爾雅·釋詁》古,故也。《說文》从十,口。識前言者也。《徐鉉曰》十口所傳,是前言也。《玉篇》久也,始也。《書·堯典》曰若稽古帝堯。《詩·邶風》逝不古處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世歷三古。《孟康曰》伏羲上古,文王中古,孔子下古。又《禮·祭義》以祀天地、山川、社稷、先古。《註》先古,謂先祖也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輪已庳,則於馬終古登阤也。《註》終古,猶言常也。又賁古,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益州郡賁古縣。又姓。《廣韻》周太王從邠適岐,稱古公,其後氏焉。
【初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楚居切《正韻》楚徂切,楚平聲。《說文》始也。从刀衣,裁衣之始也。《徐曰》禮之初,施衣以蔽形。《書·禹謨》率百官若帝之初。《蔡仲》愼厥初。又《禮·檀弓》夫魯有初。《註》初謂故事。又《列子·天瑞篇》太初者,氣之始也。《韓愈詩》賢愚同一初。《韻會》又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