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简韦编写六经,不知何用捣枯藤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竹简韦编写六经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: zhú jiǎnwéi biānxiěliù jīng |
不知何用捣枯藤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bù|fǒuzhī|zhìhé yòngdǎo1téng |
竹简韦编写六经,不知何用捣枯藤释义
【竹简】书写、记事的竹片。《后汉书·宦者传·蔡伦》:“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,其用縑帛者谓之为纸。”晋荀勗《<穆天子传>序》:“汲县民不準盗发古冢所得书也,皆竹简素丝编,以臣勗前所考定古尺度其简,长二尺四寸,以墨书,一简四十字。”清俞樾《茶香室续钞·宋人书帖犹用竹简》:“南宋初,士大夫书翰犹用竹简。”胡适《答任叔永书》:“正如古人用刀刻竹作字,后来有了纸笔,便不用刀笔竹简了。”2.指史册。清陈梦雷《作书友人投笔志恨》诗之一:“我志原何许,逢人却乞怜。是非留竹简,方寸付苍天。”
【韦编】用竹简书写,用皮绳编缀称“韦编”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读《易》,韦编三絶。”后以“韦编”借指《易》。唐杨炯《<王勃集>序》:“每览韦编,思弘大《易》。”唐许浑《元处士自洛归宛陵山居》诗:“紫霄峯下絶韦编,旧隐相如结韈前。”自注:“元君旧隐庐山学《易》。”2.泛指古籍。唐周弘亮《除夜书情》诗:“还伤知候客,花景对韦编。”明陈汝元《金莲记·慈训》:“今汝萤火曾亲,蠹书堪读,可将玉管,从事韦编。”田北湖《论文章源流》:“始点漆於韦编,继操刀於简版。”参见“韦编三絶”。
【写】《唐韻》悉也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洗野切《正韻》先野切,音瀉。《說文》置物也。《廣韻》除也,程也。《增韻》傾也,盡也,輸也。《詩·邶風》駕言出遊,以寫我憂。《註》寫,除也。《小雅》我心寫兮。《註》謂我心輸寫,而無留恨也。又《禮·曲禮》御食於君,君賜餘器之漑者不寫,其餘皆寫。《註》謂萑竹所織,不可洗滌,則傳寫於他器而食之,不欲口澤之凟也。又洩也。《周禮·地官》稻人掌稼下地,以澮寫水。又膽鈔也。《古諺》書三寫,魚成魯,帝成虒。又摹畫也。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秦每破諸侯,寫放其宮室,作之咸陽。《註》放,效也。又鑄像曰寫
【六经】儒家经典。《庄子·天运》:“孔子谓老聃曰:‘丘治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六经,自以为久矣,孰知其故矣。’”《汉书·武帝纪赞》:“孝武初立,卓然罢黜百家,表章六经。”颜师古注:“六经,谓《易》、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春秋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也。”汉以来无《乐经》。今文家以为“乐”本无经,皆包含于《诗》、《礼》之中;古文家以为《乐》毁于秦始皇焚书。参见“六艺”。汉
【不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《註》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《韻會》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負切《廣韻》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甫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也。亦作鳺鴀。《爾雅·釋鳥》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
【知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陟离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珍離切《正韻》珍而切,智平聲。《說文》詞也。从口从矢。《徐曰》知理之速,如矢之疾也。又《玉篇》識也,覺也。《增韻》喩也。《易·繫辭》百姓日用而不知。《書·臯陶謨》知人則哲,能官人。又漢有見知法。《史記·酷吏傳》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,作見知法。《註》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。又相交曰知。《左傳·昭四年》公孫明知叔孫于齊。《註》相親知也。又《昭二十八年》魏子曰:昔叔向適鄭,鬷蔑一言而善,執手遂如故知。《楚辭·九歌》樂莫樂兮新相知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匹也。《詩·檜風》樂子之無知。《
【何用】1.为什么。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:“国既卒斩,何用不监?”孔颖达疏:“何以不监察之而令相伐也?”《穀梁传·庄公六年》:“何用弗受也?为以王命絶之也。”2.凭什么;用什么。《穀梁传·僖公元年》:“是齐侯与?齐侯也。何用见其是齐侯也?”汉王充《论衡·骨相》:“人曰命难知。命甚易知。知之何用?用之骨体。”唐韩愈《食曲河驿》诗:“杀身谅无补,何用答生成?”3.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用、不须。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:“文举舍我死,吾何用生为?”唐王泠然《题河边枯柳》诗:“今日摧残何用道!数里曾无一株好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帝显
【捣】《韻會》覩老切《正韻》都皓切,同擣。詳擣字註。
【枯】《唐韻》苦胡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空胡切,音刳。《說文》槀木也。《史記·諸侯表》摧枯朽者易爲力。又《周禮·天官·鄭註》童枯不稅。《疏》山林不茂爲童,山澤無水爲枯。又《集韻》後五切,音戸。竹名。通作楛。詳楛字註。又叶苦禾切,音科。《黃庭經》金鈴朱帶坐婆娑,調血理命身不枯。
【藤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徒登切,音騰。《說文》藟也。今總呼草蔓延如藟者。又《集韻》苰藤,草名。胡麻也。又州名。《韻會》隋攺永平州爲藤州。《唐書·李嗣眞傳》來俊臣獄興,嗣眞上書,流藤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