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龙衔尾转山房,饮足寒清滴夜长

竹龙衔尾转山房,饮足寒清滴夜长

诗句读音
饮足寒清滴夜长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yǐnzúhán qīngdīyècháng|zhǎng
竹龙衔尾转山房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
韵脚:下平十陽
拼音: zhú lóngxián wěizhuǎn|zhuàn|zhuǎi1fáng

竹龙衔尾转山房,饮足寒清滴夜长释义

【足】〔古文〕疋《唐韻》卽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縱玉切,音哫。《說文》人之足也。在下,从止口。《註》徐鍇曰:口象股脛之形。《釋名》足,續也,言續脛也。《易·說卦》震爲足。《疏》足能動用,故爲足也。《禮·玉藻》足容重。《註》舉欲遲也。又《廣韻》滿也,止也。《書·仲虺之誥》矧予之德,言足聽聞。《詩·小雅》旣霑旣足。《禮·學記》學然後知不足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知足不辱。又不可曰不我足。《吳語》天若棄吳,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。又草名。《爾雅·釋草》虃,百足。《註》音纖。又姓。《戰國策》足强。《註》韓人。又《廣韻》子句

【寒清】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:“又东南五十里,曰高前之山。其上有水焉,甚寒而清,帝臺之浆也,饮之者不心痛。”后以“寒清”指寒凉而清澈的酒。唐皮日休《奉和鲁望看压新醅》诗:“一簀松花细有声,旋将渠椀撇寒清。”2.指寒冷之气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寒清数举,暑令乃薄。”汉

【滴】《廣韻》都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丁歷切,音的。《說文》水註也。《增韻》涓滴,水點。又瀝下也。《王子年·拾遺記》香露滴瀝。 《廣韻》亦作。《法華經》作渧,與滳異。

【夜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羊謝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寅謝切《正韻》寅射切,耶去聲。日入爲夜,與晝對。《夏小正》時有養夜。《註》猶言永夜也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寤氏》以星分夜,以詔夜士夜禁。《衞宏·漢舊儀》晝漏盡,夜漏起,省中黃門持五夜。《註》晝有朝禺中晡夕,夜有甲乙丙丁戊。漢制,金吾掌宮外,戒非常,惟元夜弛禁,前後各一日,謂之放夜。又宣夜,窺天之器。《蔡邕·釋誨》言天體者有三,一曰周髀,二曰宣夜,三曰渾天。又夜明,祭月之坎。《禮·祭法》夜明,祭月也。又武宿夜,武舞曲名。《禮·祭統》舞莫重於武宿夜。又子夜,晉曲名。《樂府·解

【长】〔古文〕镸《唐韻》《集韻》直良切《正韻》仲良切,音場。《增韻》短之對也。《孟子》今交九尺四寸以長。《前漢·田橫傳》尺有所短,寸有所長。又久也。《詩·商頌》濬哲維商,長發其祥。《箋》長,猶久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長生。又遠也。《詩·魯頌》順彼長道,屈此羣醜。《箋》長,遠也。《古詩》道路阻且長。又常也。《陶潛·歸去來辭》門雖設而長關。《李商隱詩》風雲長爲護儲胥。又大也。《世說新語補》願乗長風,破萬里浪。又善也。《晉書·樂廣傳》論人必先稱其所長。《唐書·韓琬傳》文藝優長。又《博

【竹龙】1.一种上架版屋的巨型竹筏。《新五代史·死节传·刘仁赡》:“世宗攻寿州,围之数重,以方舟载礮,自淝河中流击其城;又束巨竹数十万竿,上施版屋,号为竹龙,载甲士以攻之。”2.连接在一起的引水竹筒。宋陈郁《藏一话腴》:“明之慈溪县西北有庆安寺……寺后有泉出於深谷,僧以巨竹连筒引水,行数里支分於松下石池溢入於谿。舒龙图亶有诗云:‘门前屏障绕潺湲,付与材僧夜定还。松盖作云遮千里,竹龙行雨出千山。’”3.一种竹制民间工艺品。《文汇报》1984.2.1:“只要旋动龙头下的撑棒,竹龙即嘎嘎作响,游舞起来。”

【衔尾】谓前后相接。汉桓宽《盐铁论·力耕》:“是以驘驴馲駞,衔尾入塞。”《汉书·匈奴传下》:“如遇险阻,衔尾相随。”颜师古注:“衔,马衔也;尾,马尾也。言前后单行,不得并驱。”唐刘禹锡《山南西道新修驿路记》:“狭逕深陘,衔尾相接。”清龚自珍《妙法莲花经四十二问》:“使与前经衔尾相承,由迹生本可乎?”沈从文《从文自传·辰州》:“二十四只大船有时衔尾下滩,有时疏散散浮到那平潭里。”衔尾。谓前后相连接。啣,马嚼子;尾,马尾。《痛史》第八回:“等了良久,方见一行韃兵,骑着马,啣尾而来。”

【转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陟兗切《正韻》止兗切,專上聲。《說文》轉運也。《前漢·韓安國傳》轉粟輓輸以爲之備。又《廣韻》動也,旋也。《詩·周南》輾轉反側。《註》輾者轉之半,轉者輾之周。又《韻會》軫轉,無窮也。《揚子·太經》軫轉其道。又《廣韻》知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株戀切,專去聲。凡物自轉則上聲,以力轉物則去聲。又車上衣裝曰轉。《左傳·襄二十四年》踞轉而鼓琴。

【山】《廣韻》所閒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師閒切《正韻》師姦切,與刪音同。《說文》山宣也。宣氣散生萬物,有石而高也。《徐曰》象山峰起之形。《釋名》山,產也。產萬物者也。《易·說卦》天地定位,山澤通氣。《書·禹貢》奠高山大川。《爾雅·釋山》河南華,河西嶽,河東岱,河北恆,江南衡,《周禮》謂之鎮。《鄭註》鎮名山安地德者也。又《山海經》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。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。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,今隴西甘肅玉門外,其地也。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,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。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,則禹貢

【房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符方切,音防。《說文》室在旁也。又東南宿名。《爾雅·釋天》天駟房也。《禮·月令》十月日在房。《尙書運期授》所謂房四表之道。又州名。春秋時房渚,秦爲房陵郡,唐武德時改爲房州。又姓。舜封堯子爲房邑侯,子陵以父封爲氏。又俎名。《詩·魯頌》籩豆大房。《註》半體之俎,足下有跗,如堂房也。又箭室也。《左傳·宣十二年》知莊子每射抽矢菆,納諸子之房。又《廣韻》步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蒲光切,音傍。《廣韻》阿房,秦宮名。又《韻補》叶符風切,音馮。《道藏·中嶽仙人謌》徘徊元嶽顚,翻焉御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