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楼银阁正平生,碧草青苔坐芜漫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碧草青苔坐芜漫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: bì3qīng táizuòwú màn |
朱楼银阁正平生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: zhū lóuyíngé zhèngpíng shēng |
朱楼银阁正平生,碧草青苔坐芜漫释义
【碧】《廣韻》彼役切《集韻》兵役切《韻會》兵亦切,音筆。《說文》石之靑美者。《山海經》高山多靑碧。《郭註》亦玉類也。今會稽縣東山出碧。《班固·西都賦》珊瑚碧樹。《註》崐崘山有碧樹。《張衡·南都賦》綠碧紫英。《註》碧有縹碧,有綠碧。又《增韻》碧,深靑色。唐官制,八品九品服碧代靑也。又《韻會》竹書紀年:惠成王七年,雨碧於郢。又《度人經·碧落註》東方第一天有碧霞遍滿,是云碧落。又姓。明洪武中訓導碧潭。
【青苔】苔藓。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:“穷谷之污,生以青苔。”高诱注:“青苔,水垢也。”南朝梁江淹《青苔赋》:“嗟青苔之依依兮,无色类而可方。”宋赵师秀《大慈道》诗:“青苔生满路,人迹至应稀。”明李唐宾《梧桐叶》第二折:“花飞锦机,草偃青苔。”冰心《寂寞》:“他便脱鞋和袜子,轻轻的走入水里,一面笑道:‘凉快极了,只是底下有青苔,滑得很。’”
【坐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徂臥切,音座。行之對也。《禮·曲禮》坐如尸。《又》虛坐盡後,食坐盡前。又便坐,別坐之處。《前漢·文翁傳》在便坐受事。又《後漢·宣秉傳》秉修高節,光武特拜御史中丞,詔與司隸校尉中書令同專席而坐,京師謂之三獨坐。又猶守也。《左傳·桓十二年》楚伐絞,軍其南門。絞人爭出,驅楚役徒于山中。楚人坐其北門,而覆諸山下,大敗之。又古者謂跪爲坐。《禮·曲禮》先生琴瑟書策在前,坐而遷之。《註》坐,跪也。又《律》有罪坐。《前漢·文帝紀》除收帑相坐律令。又罪人對理曰坐。《左傳·僖二十八年》
【芜漫】1.荒芜;荒凉。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·迦湿弥罗国》:“有故伽蓝,形製宏壮,芜漫良甚。”唐韦应物《简郡中诸生》诗:“药园日芜漫,书帷长自閒。”宋苏轼《去杭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》:“葑合平湖久芜漫,人经丰岁尚凋疎。”2.冗杂散乱。南朝梁锺嵘《<诗品>总论》:“若但用赋体,患在意浮,意浮则文散,嬉成流移,文无止泊,有芜漫之累矣。”
【朱楼】谓富丽华美的楼阁。《后汉书·冯衍传下》:“伏朱楼而四望兮,採三秀之华英。”唐白居易《骊宫高》诗:“高高驪山上有宫,朱楼紫殿三四重。”《西湖二集·吹凤箫女诱东墙》:“潘用中始初见对面楼上画阁朱楼,好生齐整。”清龚自珍《洞仙歌》:“此花开近处,不是朱楼,杰阁三层絶依倚。”
【银】《唐韻》語巾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魚巾切,音誾。《說文》白金也。《爾雅·釋器》白金謂之銀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朱提銀,重八兩,爲一流,直一千五百八十,它銀一流直千。《註》朱提,縣名,出善銀。又黃銀。《山海經·臯塗之山註》黃銀出蜀中,與金無異,但上石則色白。又《唐書·房齡傳》賜齡黃銀帶。又《寶藏論》銀有十七種,天生牙出銀坑內石縫中,狀如亂絲,色紅者上,入火紫白,如草根者次之。銜黑石者最奇,生樂平鄱陽產鉛之山,一名龍牙,一名龍鬚。生銀出石中,成片塊,大小不定,狀如硬錫。母砂銀生五溪丹砂穴中,色理赤光。黑鉛銀得
【阁正】同“閤正”。宋朱熹《与柯国材书》:“阁正孺人,令郎各安佳。”一本作“閤正”。
【平生】1.平素;往常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,久要不忘平生之言,亦可以为成人矣。”唐杜甫《梦李白》诗:“出门搔白首,若负平生志。”周立波《懒蛋牌子·去抓赵子彬》:“人人都知道,赵子彬平生有三好:好喝大酒,好耍大钱,好看娘们。”2.指平素的志趣、情谊、业绩等。晋陶潜《停云》诗:“人亦有言,日月于征,安得促席,説彼平生?”唐裴度《中书即事》诗:“盐梅非拟议,葵藿是平生。”清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十三:“唐子方自有平生,他日不烦诸曲笔!”3.旧交;老交情。唐杨衡《送郑丞之罗浮中习业》诗:“何当真府内,重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