诛茅初一亩,广地方连延
诛茅初一亩,广地方连延释义
【广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魚檢切《韻會》疑檢切,醃上聲。《說文》因广爲屋。象對刺高屋之形。《徐鉉曰》因广爲屋,故但一邊下。《增韻》棟頭曰广。《韓愈·遊湘西寺詩》剖竹走泉源,開廊架屋广。又《釋名》衾,广也。其下廣大,如广受人也。又《廣韻》魚掩切,音隒。義同。(廣)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古晃切,光上聲。《說文》殿之大屋也。又《玉篇》廣,大也。《廣韻》廣,闊也。《易·繫辭》廣大配天地。《疏》大以配天,廣以配地。又州名。《唐書·地理志》嶺南道有廣州。又姓。《姓譜》出丹陽,廣成子之後,宋有廣漢。又《玉篇》古曠切,光去聲。《
【地方】古人的一种地理观念。谓地呈方形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:“天圆地方,道在中央。”《晋书·天文志上》:“天员如张盖,地方如棊局。”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十九章:“再往后又是一院,神殿两层,上圆下方,象征古人想象中的‘天圆地方’。”2.中央以下各级行政区划的统称。明唐顺之《与陆东湖锦衣都督》:“賑荒供军之费,一无所出。江北军需,正额地方所供,计十六万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这一个水灾,也不知伤了多少民田民命,地方大吏飞章入奏请帑。”毛泽东《论十大关系》五:“中央要发展工业,地方也要发展工业。”这里地方与“中
【连延】莚”。1.连续;绵延。《文选·枚乘<七发>》:“沋沋湲湲,蒲伏连延。”李善注:“连延,相续貌。”唐元稹《竞舟》诗:“连延数十日,作业不復忧。”宋赞宁《宋高僧传·感通三·义师》:“其夜市火连莚而燎,唯所截簷屋数閒存焉。”范祥雍校:“连莚,扬州本、大正本‘莚’作‘延’。按莚、延同音通借。”王西彦《古屋》第三部二:“我的眼睛投向窗外,那里是灰白色的天,连延不绝的雨点和檐溜。”2.犹结交。唐李白《叙旧赠江阳宰陆调》诗:“我昔鬭鸡徒,连延五陵豪。”3.犹拖延。元刘祁《归潜志》卷十二:“又念平生为文,今而遇此患难,以
【诛茅】“诛茆”。1.芟除茅草。南朝梁沉约《郊居赋》:“或诛茅而剪棘,或既西而復东。”闽徐夤《新葺茆堂》诗:“翦竹诛茆就水滨,静中还得保天真。”明汪廷讷《狮吼记·谈禅》:“他风流慷慨世间稀,选胜诛茅堂搆美。”2.引申为结庐安居。庞树松《檗子书来约游》诗:“到此倘嫌山水浅,人间何地可诛茅。”典
【初一】第一,最先。《书·洪范》:“初一曰五行。”2.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。清翟灏《通俗编·天文》:“京中士夫贺正,皆于初一元旦。”3.初级中学一年级的省称。汉
【亩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莫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莫後切,謀上聲。司馬法,六尺爲步,步百爲畝。泰孝公制,二百四十步爲畝。宋程頤曰:古者百畝,止當今之四十畝。今之百畝,當古之二百五十畝。《書·盤庚》惰農自安,不昬作勞,不服田畝。《詩·小雅》南東其畝。《朱註》畝,壟也。又丘名。《爾雅·釋地》如畝畝丘。《註》丘有隴界,如田畝。《釋名》畝丘,丘體滿一畝之地也。《詩·小雅》楊園之道,猗于畝丘。《傳》畝丘,丘名。又地名。《左傳·桓二年》晉侯之夫人姜氏,以條之役生太子,命之曰仇。其弟以千畝之戰生,命之曰成師。《註》西河界休縣南有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