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门大有长吟处,刚傍愁人又送愁

朱门大有长吟处,刚傍愁人又送愁

诗句读音
朱门大有长吟处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zhū méndà yǒucháng yínchǔ|chù
刚傍愁人又送愁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下平十八尤
拼音: gāngbàngchóuchóu rényòusòng

朱门大有长吟处,刚傍愁人又送愁释义

【朱门】贵族豪富之家。晋葛洪《抱朴子·嘉遯》:“背朝华於朱门,保恬寂乎蓬户。”唐杜甫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: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”明李攀龙《平凉》诗:“惟餘青草王孙路,不属朱门帝子家。”清吴伟业《芦州行》:“金戈铁马过江来,朱门大第谁能顾。”

【大有】《易》卦名。即乾下离上。象征大,多。《易·序卦》:“与人同者,物必归焉,故受之以《大有》。”高亨注:“《大有》,所有者大,所有者多也。”2.丰收。唐储光羲《观竞渡》诗:“能令秋大有,鼓吹远相催。”明徐渭《先除夕二日雪甚如婴儿拳》诗:“明年从大有,连岁却餘殃。”《镜花缘》第四十回:“今登极以来,十有餘年,屡逢大有,天下太平。”

【长吟】1.犹长鸣。汉司马相如《长门赋》:“孔雀集而相存兮,玄猨啸而长吟。”汉祢衡《鹦鹉赋》:“长吟远慕,哀鸣感类。”鲁迅《朝花夕拾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:“鸣蝉在树叶里长吟。”2.哀愁怨慕时发出长而缓的声音。汉刘向《九叹·离世》:“立江界而长吟兮,愁哀哀而累息。”三国魏嵇康《赠秀才入军》诗之十二:“心之忧兮,永啸长吟。”唐张鷟《游仙窟》:“独嚬眉而永结,空抱膝而长吟。”清刘大櫆《杂诗》之四:“沉忧不能寐,揽衣起长吟。”3.吟咏,吟诵。唐杜甫《解闷》诗之七:“陶冶性灵存底物,新诗改罢自长吟。”明申涵光《野兴》诗:

【处】《唐韻》昌與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敞呂切,音杵。《玉篇》居也。《詩·王風》莫或遑處。又止也。《詩·召南》其後也處。 《廣韻》留也,息也,定也。又居室也。《詩·大雅》于時處處。又歸也。《左傳·襄四年》民有寢廟,獸有茂草,各有攸處。又分別也。《晉書·杜預傳》處分旣定,乃啓請伐吳之期。又制也。《晉書·食貨志》人閒巧僞滋多,雖處以嚴,而不能禁也。又姓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《處子》九篇。《師古註》《史記》云:趙有處子。《廣韻》《風俗通》云:漢有北海太守處興。又州名。《一統志》晉屬永嘉郡,隋置處州。又《廣韻》讀去聲,昌據切。

【刚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古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郞切,音岡。《說文》彊斷也。从刀,岡聲。《增韻》堅也,勁也。《易·乾卦》大哉乾乎,剛健中正。《司馬光·潛虛》剛,天之道也。又作。《史記·樂書》而民毅。

【傍】《唐韻》步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蒲光切。通旁。《說文》近也。《廣韻》側也。又姓。唐北地羌豪傍企本。又《集韻》補朗切,音縍。左右也。《賈子保傅篇》成王之生,仁者養之,孝者强之,四聖傍之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蒲浪切,音。《正韻》倚也。《集韻》亦近也。或作並。又《正韻》補耕切,音綳。《詩·小雅》四牡彭彭,王事傍傍。《朱傳》傍傍然不得已也。

【愁】《唐韻》士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鋤尤切,音。《說文》憂也。从心秋聲。《廣韻》悲也。《增韻》慮也。又《正韻》卽由切,音揫。《禮·鄕飮酒義》秋心爲言愁也。《註》愁讀爲揫。又《集韻》將由切。與楢同。《說文》楢,聚也。或作愁。又《集韻》財勞切,音曹。揚雄有畔牢愁。又叶士交切,音巢。《道藏歌》椿齡會足衰,劫往豈足遼。虛刀揮至空,鄙滯五神愁。 或書作。

【愁人】1.令人发愁。《楚辞·九歌·大司命》:“结桂枝兮延佇,羌愈思兮愁人。愁人兮奈何,愿若今兮无亏。”2.心怀忧愁的人。晋傅玄《杂诗》:“志士惜日短,愁人知夜长。”宋张先《酒泉子》词:“亭柳霜凋,一夜愁人窗下睡。”清纳兰性德《满江红》词之三:“甚天公不肯惜愁人,添憔悴。”郭沫若《反正前后》第一篇:“酒是只有增长愁人的愤懑。”

【又】《唐韻》于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尤救切《正韻》爰救切,音宥。《說文》手也。象形。三指者,手之多,略不過三也。《韻會》偏旁作。又《廣韻》又,猶更也。又《韻補》叶夷益切,音亦。復也。《詩·小雅》人之齊聖,飮酒溫克。彼昏不知,壹醉日富。各敬爾儀,天命不又。富音偪。

【送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蘇弄切,音。《說文》遣也。《詩·邶風》遠送于野。《禮·曲禮》使者歸,則必拜送于門外。又《增韻》將也。《儀禮·聘禮》賔再拜稽首,送幣。《又》公拜送醴。又《正韻》贈行曰送。《詩·秦風》我送舅氏。又株送,罪人相牽引也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廼徵諸犯,令相引數千人,名株送。《註》先至者爲魁株,被牽引者爲其根株所送也。又目送,以目相送也。《左傳·桓元年》目逆而送之。《史記·留侯世家》四人趨出,上目送之。又縱送,善射之貌。《詩·鄭風》抑縱送忌。《註》舍拔曰縱,覆彇曰送。 《玉篇》籀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