濯锦江边木有桤,小园封植伫华滋

濯锦江边木有桤,小园封植伫华滋

诗句读音
小园封植伫华滋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xiǎoyuánfēngzhízhùhuá zī
濯锦江边木有桤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
拼音: zhuó jǐn jiāngbiānmùyǒu|yòuqī

濯锦江边木有桤,小园封植伫华滋释义

【园】《唐韻》五丸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五官切,音岏。與刓同。《正韻》圭角泯鑠也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五者园而幾向方矣。 《集韻》同團。或作抏。(園)《唐韻》羽元切《集韻》于元切,音袁。《說文》所以樹果也。《初學記》有藩曰園。《易·賁卦》賁于丘園,束帛戔戔。《詩·鄭風》將仲子兮,無踰我園。《註》園者,圃之樊,其內可樹木也。又《周禮·地官·載師》以場圃任園地。《註》圃,種果蓏之屬。季秋,於其中爲場。樊圃謂之園,任者取正於是也。《又》園廛二十而一。《註》廛無穀,園少利,故僅二十而稅一也。又歷代帝王陵寢曰園。漢制,園陵有令,

【植】《唐韻》常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丞職切,音殖。《說文》戸植也。《爾雅·釋宮》植謂之傳,傳謂之突。《疏》植謂戸之維持鏁者也,植木爲之。又名傳。亦名突。又《玉篇》根生之屬曰植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土會之法,辨五地之物生。一山林,其植物宜皁物。二川澤,其植物宜膏物。三丘陵,其植物宜覈物。四墳衍,其植物宜莢物。五原隰,其植物宜叢物。《註》謂櫟、楊、柳、李、梅、王棘、萑葦之屬。又樹立也。《左傳·襄三十年》鄭子產曰:亡國也,其君弱植。《正義》草木爲植,物植爲樹,君志弱不樹立也。《周禮·地官》大田獵則萊山田之

【伫】《唐韻》直呂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丈呂切,音宁。《爾雅·釋詁》佇,久也。《說文》佇,久立也。《詩·邶風》瞻望弗及,佇立以泣。《屈原·離騷》結幽蘭以延佇。

【华滋】1.形容枝叶繁茂。《古诗十九首·庭中有奇树》:“庭中有奇树,緑叶发华滋。”宋王安石《今日非昨日》诗:“仰看青青叶,亦復少华滋。”清方文《送三兄仁植先生应召北上》诗之四:“受气本不殊,华滋有先后。”2.润泽。唐李白《大猎赋》:“诞金德之淳精兮,漱玉露之华滋。”明刘基《述志赋》:“漱飞泉之华滋兮,浥灝露之醇英。”3.形容容色丰美滋润。唐骆宾王《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》诗之二:“坐叹华滋歇,思君谁为言?”郑泽《赠钝根游海上》诗:“归期準如燕,颜色当华滋。”4.比喻优美的文辞。清吴定《祭家蕙川文》:“子之文章,

【濯锦江】锦江。岷江流经成都附近的一段。一说,成都市内之浣花溪。濯锦,锦彩鲜润逾于常,故名。唐王维《送王尊师归蜀中拜扫》诗:“大罗天上神仙客,濯锦江头花柳春。”唐李白《上皇西巡南京歌》之六:“濯锦清江万里流,云帆龙舸下扬州。”唐杜甫《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》诗:“奉乞桃栽一百根,春前为送浣花村。河阳县里虽无数,濯锦江边未满园。”

【边】〔古文〕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眠切,音編。《玉篇》畔也,邊境也。《禮·玉藻》其在邊邑。《註》邊邑,九州邊鄙之邑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蕩搖我邊疆。又《正韻》旁近也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齊邊楚。又側也。《禮·檀弓》齊衰不以邊坐。《疏》喪服宜敬,起坐宜正,不可著齊衰而偏坐也。又邊璋,半文飾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邊璋七寸。又姓。周大夫邊伯之後。南唐有邊鎬。《說文》作。漢典考證:〔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搖蕩我邊疆。〕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。 考證:〔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搖蕩我邊疆。〕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。

【木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莫卜切,音沐。《說文》冒也。冒地而生,東方之行。从屮,下象其根。《徐鍇曰》屮者,木始申坼也,萬物皆始於微,故木从屮。《白虎通》木之爲言觸也。《玉篇》燧人氏鑽出火也。《書·洪範》五行:一曰水、二曰火、三曰木、四曰金、五曰土。《易·說卦傳》爲木。《疏》木可以揉曲直,卽順之謂也。《禮·月令》某日立春,盛德在木。《疏》春則爲生,天之生育,盛德在於木位。又八音之一。《周禮·春官·太師》金石土革絲木匏竹。《註》木,柷敔也。又質樸。《論語》剛毅木訥近仁。又木彊,不和柔貌。《前漢·周勃傳》

【有】〔古文〕《唐韻》云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云九切,音友。《說文》不宜有也。《春秋傳》曰:日月有食之。从月又聲。《九經字樣》有,从月。从冃,譌。又《玉篇》不無也。《易·大有疏》能大所有。又《繫辭》富有之謂大業。又《詩·商頌》奄有九有。《傳》九有,九州也。又《左傳·桓三年》有年。《註》五穀皆熟書有年。又《玉篇》果也,得也,取也,質也,寀也。又姓。《論語》有子。《註》孔子弟子有若。又《集韻》尤救切。與又通。《書·堯典》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。《詩·邶風》不日有曀。《註》有,又也。又《韻補》叶羽軌切。《前漢·敘

【桤】《韻會》丘其切,音。木名。《益部方物記》民家樹榿,不三年,材可倍常,疾種移取,里人以爲利。《杜甫·覓榿木栽詩》飽聞榿樹三年大,爲致溪邊十畝隂。《王安石·榿木詩》濯錦江邊木有榿,野園封植佇華滋。地偏幸免桓魋伐,歲晚還同庾信移。又《正字通》苦駭切,音楷。又《齊東野語》榿字,五來切,音獃。義同。zdic.net漢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