啄木不啄新生枝,惟啄槎牙枯树腹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啄木不啄新生枝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平 平 韵脚:上平五支 拼音: zhuózhuó mùbù|fǒuxīn shēngzhī|qí |
惟啄槎牙枯树腹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:入一屋 拼音: wéizhuóchá yákū shùfù |
啄木不啄新生枝,惟啄槎牙枯树腹释义
【啄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竹角切,音涿。《說文》鳥食也。《廣韻》鳥啄也。《詩·小雅》率場啄粟。《戰國策》俛啄蚉而食之。《集韻》通作噣。《韻會》通作啅。又剝啄。《韓愈·剝啄行》剝剝啄啄,有客至門。我不出應,客去而嗔。又《廣韻》丁木切《集韻》都木切,音豰。義同。《集韻》咮也。《易林》鳧得出沒,喜笑自啄。毛羽悅澤,利以攻玉。又《廣韻》啄木鳥。又《正韻》職救切,音晝。與咮噣同。《韓詩外傳》鳥之美羽句啄者,鳥畏之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尻益高者,鶴俛啄也。《註》師古曰:啄音竹救反。
【啄木】木鸟。《艺文类聚》卷九二引晋傅玄《啄木》诗:“啄木高翔鸣喈喈,飘摇林薄著桑槐。”前蜀贯休《湖头别墅》诗之三:“园飞青啄木,簷挂白蜘蛛。”清赵翼《戏咏蛛网》诗:“啄木嘴画符,树蠹起受劾。”参见“啄木鸟”。汉
【不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《註》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《韻會》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負切《廣韻》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甫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也。亦作鳺鴀。《爾雅·釋鳥》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
【新生】1.刚出生。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汝瞳焉,如新生之犊,而无求其故。”2.刚产生;刚出现。如:新生事物、新生力量。3.再生;获得新的生活。巴金《新生·五月二十五日》:“到了A地,你底生活史上又会翻开一篇新页了。你得到了新生,我和静淑都替你高兴。”郭小川《闪耀吧,青春的火光》诗:“在我目光所及的地方,处处都浮跃着新生的喜欢。”胡采《<在和平的日子里>序》:“在书的结尾部分,作者也没有完全杜绝梁建新生的可能性。”4.新生命。鲁迅《<呐喊>自序》:“第一步当然是出杂志,名目是取‘新的生命’的意思,因为我们那时大抵带
【枝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章移切《正韻》旨而切,音支。《說文》木別生條也。《徐曰》自本而分,故曰別生。《廣韻》枝柯也。《左傳·隱八年》疏枝布葉分。又散也。《易·下繫》中心疑者其辭枝。又與支通。《詩·大雅》本支百世。左傳作本枝。又支持也。《史記·項羽紀》諸將懾服,莫敢枝梧。《瓚曰》小柱爲枝,斜柱爲梧。又干支亦作幹枝。《博雅》甲乙爲幹。幹者,日之神也。寅卯爲枝。枝者,月之靈也。又手節曰枝。《孟子》爲長者折枝。《趙岐註》折枝,按摩手節也。又《管子·度地篇》水別于他水,入于大水及海者,命曰枝水。又枝江,縣名。《前漢
【惟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以追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夷隹切,音維。《說文》凡思也。从心隹聲。《玉篇》有也,爲也,謀也,伊也。又語辭也。《毛晃曰》有是惟之惟,書濟河惟兗州之類。有思惟之惟,書視遠惟明,詩載謀載惟之類。有惟獨之惟。書惟王不邇聲色之類。又姓。又《正韻》無非切,音微。義同。◎按《說文》从心隹聲,則梁韻弋隹切,唐韻以追切,宋韻夷隹切,切喩母也。獨正韻竟作無非切,則切微母矣。
【啄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竹角切,音涿。《說文》鳥食也。《廣韻》鳥啄也。《詩·小雅》率場啄粟。《戰國策》俛啄蚉而食之。《集韻》通作噣。《韻會》通作啅。又剝啄。《韓愈·剝啄行》剝剝啄啄,有客至門。我不出應,客去而嗔。又《廣韻》丁木切《集韻》都木切,音豰。義同。《集韻》咮也。《易林》鳧得出沒,喜笑自啄。毛羽悅澤,利以攻玉。又《廣韻》啄木鳥。又《正韻》職救切,音晝。與咮噣同。《韓詩外傳》鳥之美羽句啄者,鳥畏之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尻益高者,鶴俛啄也。《註》師古曰:啄音竹救反。
【槎牙】“槎枒”。亦作“槎岈”。1.树木枝杈歧出貌。唐元稹《寺院新竹》诗:“寳地琉璃坼,紫苞琅玕踊……槎枒矛戟合,屹仡龙蛇动。”宋王安石《虎图》诗:“槎牙死树鸣老乌,向之俯噣如哺雏。”明李东阳《悼手植桧次匏庵先生韵》:“嗟哉古檜燬,仅见孤根存。槎岈插高空,突兀撑重门。”清唐孙华《治圃》诗之二:“束缚少生意,卑枝自槎牙。”叶圣陶《寒晓的琴歌》:“白蒙蒙的晓雾笼罩着杨树的顶部,只见很模糊的稀疏而槎枒的枝痕,仿佛是用淡墨描的。”2.形容错落不齐之状。用于云、山、碑、石等。唐刘禹锡《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》:“
【枯树】凋枯之树。汉焦赣《易林·小畜之蛊》:“寄生无根,如过浮云,立本不固,斯须落去,更为枯树。”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:“观其字势疏瘦,如隆冬之枯树。”唐杜甫《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》之五:“四山多风溪水急,寒雨颯颯枯树湿。”元虞集《画枯木赋》:“夫谁画此枯树兮,临不食之散泉。”明刘基《彭泽阻风》诗:“枯树掛崖眠復起,老藤牵石坠还留。”杨朔《蚁山》:“蚂蚁时常借着一段砍剩的枯树桩子做梁架,一点一点衔着土粒往上垒。”
【腹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六切,音福。《說文》本作腹,厚也。一曰身中。《爾雅·釋詁》腹,厚也。《詩·小雅》出入腹我。《傳》厚也。《箋》腹,懷抱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孟冬之月,水澤腹堅。《註》腹,厚也。又《增韻》肚也。《釋名》腹,複也,富也,腸胃之屬,以自裹盛復於外複之,其中多品,似富者也。《易·說卦》坤爲腹。《疏》坤能包藏含容,故爲腹也。又凡借以喻物。《詩·周南》赳赳武夫,公侯腹心。《河圖引蜀謠》汶阜之山,江出其腹。又遺腹。《前漢·昭帝紀》泗水戴王有遺腹子煖。又腹疾。《左傳·宣十六年》叔展曰:河魚腹疾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