椓杙知樵子,乘舟识钓翁

椓杙知樵子,乘舟识钓翁

诗句读音
椓杙知樵子平仄:平 平 仄
拼音: zhuó yìzhī|zhìqiáo zǐ
乘舟识钓翁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chéng|shèngzhōushí|zhìdiào wēng

椓杙知樵子,乘舟识钓翁释义

【椓杙】“椓弋”。谓捶钉木桩。《尚书大传》卷四:“椓杙者有数。”郑玄注:“杙者,繫牲者也。”《隋书·酷吏传·元弘嗣》:“每鞫囚徒,多以酢灌鼻,或椓弋其下窍,无敢隐情,姦伪屏息。”宋苏辙《书郭熙横卷》诗:“投篙椓杙便止宿,买鱼沽酒相逢迎。”典

【知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陟离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珍離切《正韻》珍而切,智平聲。《說文》詞也。从口从矢。《徐曰》知理之速,如矢之疾也。又《玉篇》識也,覺也。《增韻》喩也。《易·繫辭》百姓日用而不知。《書·臯陶謨》知人則哲,能官人。又漢有見知法。《史記·酷吏傳》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,作見知法。《註》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。又相交曰知。《左傳·昭四年》公孫明知叔孫于齊。《註》相親知也。又《昭二十八年》魏子曰:昔叔向適鄭,鬷蔑一言而善,執手遂如故知。《楚辭·九歌》樂莫樂兮新相知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匹也。《詩·檜風》樂子之無知。《

【樵子】樵夫。唐皇甫冉《杂言月洲歌送赵冽还襄阳》诗:“苦竹林,香枫树,樵子罛师几家住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一回:“仔细再看,乃是一个樵子,在那里举斧砍柴。”清黄鷟来《和陶<饮酒>》之五:“浩歌闻谷口,歘见樵子还。”漢

【乘】ZDIC.NET汉典

【舟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職流切《韻會》之由切,音周。《說文》船也。《釋名》舟言周流也。《易·繫辭》刳木爲舟,剡木爲楫。舟楫之利,以濟不通。《書·說命》若濟巨川,用汝作舟楫。《爾雅·釋水》天子造舟。《註》比船爲橋。《又》諸侯維舟。《註》維連四船。《又》大夫方舟。《註》倂兩船。《又》士特舟。《註》單船。《揚子·方言》關西謂之船,關東謂之舟。今吳越皆謂之船。《世本》黃帝臣共鼓貨狄,刳木爲舟。《呂氏春秋》虞姁作舟。《山海經》滛梁生番禺,是始爲舟。《物理論》化〈彳瓜〉作舟。《束皙·發蒙記》伯盆作舟。又《正韻》載也。

【识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賞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設職切,音式。《說文》常也。一曰知也。《長箋》訓常無意義。《玉篇》識,認也。《增韻》能別識也。又見識也。《詩·大雅》不識不知,順帝之則。《左傳·襄二十九年》吳公子札聘于鄭,見子產如舊相識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前識者,道之華而愚之始。《莊子·繕性篇》道固不小行,德固不小識。《揚子·法言》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,至識也。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,迷識也。又草名。《大戴禮·夏小正》三月采識。識,草也。又州名。《唐書·地理志》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。又姓。見《姓纂》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

【钓翁】渔翁。唐李贺《南园》诗之十:“舍南有竹堪书字,老去溪头作钓翁。”前蜀李珣《南乡子》词之六:“云带雨,浪迎风,钓翁迴棹碧湾中。”清龚自珍《能令公少年行》:“敲门借书者钓翁,探碑学搨者溪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