卓哉居士翁,方心不姿媚

卓哉居士翁,方心不姿媚

诗句读音
方心不姿媚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fāng xīnbù|fǒuzī mèi
卓哉居士翁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
韵脚:上平一東
拼音: 2zāijū shìwēng

卓哉居士翁,方心不姿媚释义

【方心】方正之心。《管子·霸言》:“先王之争天下也以方心,其立之也以整齐,其治之也以平易。”唐柳宗元《乞巧文》:“凿臣方心,规以大圆;拔去呐舌,约以工言。”宋周必大《正月三日胡季亨李达可雨中小集迭秀阁·答李达可》诗:“圆规枉把方心凿,尘世常令笑口开。”清王鹏运《沁园春·代词答》词:“谁遣方心,自成沓名,翻讶《金荃》不入时。”

【不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《註》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《韻會》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負切《廣韻》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甫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也。亦作鳺鴀。《爾雅·釋鳥》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

【姿媚】媚。三国魏阮籍《咏怀》之十二:“流盼发姿媚,言笑吐芬芳。”南朝梁徐防《长安有狭斜行》:“小妇多姿媚,红纱映削成。”唐韩愈《石鼓歌》:“羲之俗书趁姿媚,数纸尚可博白鹅。”宋苏舜钦《和韩三谒欧阳九之作》:“自顾屯钝极,出语少姿媚。”典

【卓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竹角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側角切,音涿。《說文》高也。早上爲卓。隸作卓。《揚子·法言》顏苦孔之卓。《註》顏之苦亡它,惟苦孔子之道卓然高堅也。又《釋名》超卓也。舉脚有所卓越也。又姓。《後漢·卓茂傳》卓茂字子康,南陽宛人也。

【居士】1.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。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居士锦带。”郑玄注:“居士,道艺处士也。”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:“齐东海上有居士曰狂矞、华士昆弟二人者立议曰:‘吾不臣天子,不友诸侯,耕作而食之,掘井而饮之,吾无求於人也。’”《魏书·儒林传·卢景裕》:“其叔父同职居显要,而景裕止於园舍,情均郊野,谦恭守道,贞素自得,由是世号居士。”《北史·韦夐传》:“夐对翫琴书,萧然自逸,时人号为居士焉。”2.梵语意译。原指古印度吠舍种姓工商业中的富人,因信佛教者颇多,故佛教用以称呼在家佛教徒之受过“三归”、“五

【翁】《廣韻》《正韻》烏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烏公切,音螉。《說文》頸毛也。《玉篇》鳥頸下毛。《前漢·禮樂志》赤鴈集六紛員,殊翁雜五采文。《註》孟康曰:翁,鴈頸。又《玉篇》飛貌。又《廣雅》翁,父也。《史記·項羽紀》吾翁卽若翁。又《玉篇》老稱。《史記·灌將軍傳》與長孺共一老禿翁。《註》年老頭禿也。又姓。《前漢·貨殖傳》翁伯以脂而傾縣邑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鄔孔切,音。《周禮·天官·酒正註》盎,猶翁也。成而翁翁然,蔥白色,如今酇白矣。《釋文》翁,音嗚動反。一音於勇反。又《韻補》葉烏光切。《道藏歌》霄駢縱橫舞。紫蓋託朱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