捉麈谈方熟,持螯酒屡斟

捉麈谈方熟,持螯酒屡斟

诗句读音
捉麈谈方熟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
韵脚:入一屋
拼音: zhuōzhǔ tánfāng2
持螯酒屡斟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下平二十一侵
拼音: chíáo3lǚ1

捉麈谈方熟,持螯酒屡斟释义

【捉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側角切,莊入聲。《說文》搤也。一曰握也。《廣韻》捉搦也。《前漢·王褒傳》周公躬吐捉之勞。《註》一飯三吐飡,一沐三捉髮。《蜀志·趙雲傳註》先主捉手而別。又《增韻》捕也。《釋名》促也。使相促及也。又《唐書·兵志》唐初,兵之戍邊者,大曰軍,小曰守捉。

【麈谈】清谈。亦泛指闲居谈论。宋辛弃疾《满江红·中秋》词:“更如今,不听麈谈情,愁如髮。”宋林景熙《访僧邻庵次韵》:“寂寥午夜松风响,疑是神仙接麈谈。”清赵翼《白须》诗:“麈谈助霏清玉屑,牙慧增吐艳雪花。”

【方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府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分房切,音芳。《說文》倂船也。象兩舟省總頭形。或从水作汸。《詩·周南》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《傳》方,泭也。《釋文》小筏曰泭。《爾雅·釋水》大夫方舟。《註》倂兩船。《史記·酈食其傳》方船而下。《註》謂船也。又《易·坤卦》六二直方大。《註》地體安靜,是其方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圜者中規,方者中矩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天道曰圓,地道曰方。方者主幽,圓者主明。又《易·觀卦》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。《疏》省視萬方。《詩·大雅》監觀四方。《周禮·天官·冢宰》辨方正位。《註》別四方。《

【熟】〔古文〕《玉篇》市六切《廣韻》殊六切,音淑。《說文》本作。食飪也。《玉篇》爛也。《禮·祭義》亨熟羶薌。又《廣韻》成也。《書·金滕》歲則大熟。又《戰國策》願王熟慮之。又《史記·齊悼惠王世家》灌將軍熟視笑曰:人謂魏勃勇,妄庸人耳。又《史記·大宛傳》率多進熟于天子。《註》漢書音義曰:進熟,美語如成熟者也。又《釋名》荆豫人謂長婦曰熟。熟,祝也。祝,始也。 《韻會》熟,本作孰。後人加火,而孰但爲誰孰字矣。zdic.net漢&#

【持】《唐韻》直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澄之切,音治。《說文》握也。《廣韻》執也。《詩·大雅·鳧鷖序》持盈守成。《疏》執而不釋謂之持,是手執之也。《禮·射義》持弓矢審固。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大吏持祿取容。又把持也。《史記·酷吏傳》寧成爲任俠,持吏長短。又軍持,汲水具,梵語也,猶華言缾。《陸游詩》遊山雙不借,取水一軍持。《註》不借,草履名。又《正韻》知切,音馳。義同。又叶如切,音除。《古隴西行》淸白各異尊,酒上玉華疏。酌酒持與客,客言主人持。

【螯】《唐韻》五勞切《韻會》牛刀切,音遨。《玉篇》車螯。《本草》其殻色紫,璀粲如玉,斑點如花,海人以火炙之,則殻開,取肉食之。《梁元帝·謝車螯啓》車螯,味高食部,名陳物志。又蟹螯。《韻會》大足,在首上如鉞者。《大戴禮》蟹二螯八足,非蛇蛆之穴,無所寄託者,用心躁也。《晉書·畢卓傳》左手持酒杯,右手持蟹螯。 通作敖。《荀子·勸學篇》蟹六跪二敖。 《說文》本作。《韻會》或作螯、。

【酒】《唐韻》子酉切,愀上聲。《說文》就也,所以就人性之善惡。一曰造也。吉凶所造也。《釋名》酒,酉也,釀之米麴,酉澤久而味美也。亦言踧也,能否皆彊相踧持飮之也。又入口咽之,皆踧其面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酒正》辨三酒之物,一曰事酒,二曰昔酒,三曰淸酒。《註》事酒,有事而飮也。昔酒,無事而飮也。淸酒,祭祀之酒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酒,百藥之長。《東方朔傳》銷憂者莫若酒。《江純·酒誥》酒之所興,肇自上皇,成之帝女,一曰杜康。又酒,明水也。《禮·明堂位》夏后氏尚明水,殷尚醴,周尚酒。又天酒,甘露也。《瑞應圖》王者施德惠,則甘露

【屡】〔古文〕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龍遇切,音慮。數也。《增韻》煩數。又疾也。《詩·周頌》屢豐年。《書·益稷》屢省乃成。《註》屢,數也,當數顧省汝成功也。或作婁。

【斟】《廣韻》職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諸深切,音針。《說文》勺也。《楚辭·天問》彭鏗斟雉帝何饗。《註》斟,勺也。又《周語》而後王斟酌也。《註》斟,取也。又《後漢·馮衍傳》意斟愖而不澹。《註》斟愖,猶遲疑也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斟,益也。《註》言斟酌而益之。又《玉篇》計也。又國名。《左傳·襄四年》滅斟灌及斟尋氏。《註》二國,夏同姓諸侯,仲康之子。又姓。《姓氏急就篇》漢博士斟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