烛烧花蜡夜嫌短,词斲锦囊尊不空
| 诗句 | 读音 |
|---|---|
| 烛烧花蜡夜嫌短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仄 韵脚:上二十四緩 拼音: zhúshāohuālàyèxiánduǎn |
| 词斲锦囊尊不空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平 韵脚:上平一東 拼音: cízhuójǐnnáng|nāng1bù|fǒukōng|kòng|kǒng |
烛烧花蜡夜嫌短,词斲锦囊尊不空释义
【烛】《集韻》持中切,音蟲。旱灼也。本作爞。或省。通作蟲。 《字彙》俗作燭字。非。(燭)《唐韻》之欲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朱欲切,音囑。《說文》庭燎火燭也。《廣韻》燈燭。《禮·曲禮》燭至起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烜氏》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。又《玉篇》照也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日月所燭,莫不率。又《爾雅·釋天》四時和謂之玉燭。《註》道光照也。《梁書·文帝紀》太平玉燭,爾乃議之。又《楚辭·天問》日出不到燭龍何燿。又星名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燭星,狀如太白,其出也不行,見則滅,如星非星,如雲非雲,名曰歸邪。歸邪出,必有歸國者。漢元鳳四年
【烧】《唐韻》式昭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尸招切,音。《說文》也。《玉篇》燔也。《禮·月令》仲夏毋燒灰。《戰國策》以責賜諸,民因燒其券。又燒當,羌名。《後漢·西羌傳》至硏十三世孫燒當立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失照切,音少。《廣韻》放火。《韻會》野火曰燒。
【花】〔古文〕蘤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呼瓜切,音譁。《正字通》草木之葩也。《歐陽修·花品序》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,稱牡丹則直曰花。又地名。《廣州志》南海縣有花田。又姓。唐有花驚定。《杜甫詩》成都猛將有花卿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宋有尚書郞花尹。又《韻補》音訶。《棗據詩》延首觀神州,廻晴盻曲阿。芳林挺修榦,一歲再三花。 《說文》本作華。榮也。从艸,鄭氏曰:,象華葉垂敷之形,亏象蔕萼也。《唐韻古音》按花字,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,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,或是後人攺易。唯《後漢書·李諧·述身賦》曰:樹先春而動色,草迎歲而發花。
【蜡】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七慮切,音覻。《說文》蠅胆也。《周禮·秋官·蜡氏註》蜡,骨肉腐臭,蠅蟲所蜡也。《月令》曰:掩骼埋骴,此官之職也。又助駕切,音乍。年終祭名。《禮·禮運》仲尼與于蜡賔。《註》夏曰淸祀,殷曰嘉平,周曰蜡,秦曰臘。《郊特牲》蜡也者,索也。歲十二月,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。又《玉篇》子六切,音蹙。蟲名。 蜡祭之蜡。《廣韻》或作。《六書正譌》从虫昔聲。別作,从示,非。漢典考證:〔《說文》蠅膽也。〕 謹照原文膽改胆。考證:〔《說文》蠅膽也。〕 謹照原文膽改胆。(蠟)《唐韻》盧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力盍切,音臘
【夜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羊謝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寅謝切《正韻》寅射切,耶去聲。日入爲夜,與晝對。《夏小正》時有養夜。《註》猶言永夜也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寤氏》以星分夜,以詔夜士夜禁。《衞宏·漢舊儀》晝漏盡,夜漏起,省中黃門持五夜。《註》晝有朝禺中晡夕,夜有甲乙丙丁戊。漢制,金吾掌宮外,戒非常,惟元夜弛禁,前後各一日,謂之放夜。又宣夜,窺天之器。《蔡邕·釋誨》言天體者有三,一曰周髀,二曰宣夜,三曰渾天。又夜明,祭月之坎。《禮·祭法》夜明,祭月也。又武宿夜,武舞曲名。《禮·祭統》舞莫重於武宿夜。又子夜,晉曲名。《樂府·解
【嫌】《廣韻》戸兼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賢兼切《正韻》胡兼切,協平聲。《說文》不平於心也。一曰疑也。《禮·曲禮》禮者,所以定親疎,决嫌疑也。《又》禮不諱嫌名。《後漢·馮異傳》帝曰:將軍何嫌何疑,而有懼意。《唐書·尉遲敬德傳》秦王謂尉遲敬德曰:丈夫意氣相期,勿以小嫌介意。 《集韻》或作慊。
【短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都管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覩緩切,端上聲。《說文》有所長短,以矢爲正。《徐曰》若以弓爲度也。《廣韻》促也,不長也。《書·堯典》日短星昴,以正仲冬。《禮·月令》度有長短。又長短術。《史記·六國年表》謀詐用,而縱橫長短之說起。《註》長短術興於六國時,行長入短,其語隱謬,用相激怒。又短功。《唐書·百官志》凡工匠,十月至正月爲短功。又短人。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僬僥三尺,短之至也。《荀子·非相篇》帝堯長,帝舜短。文王長,周公短。仲尼長,子弓短。《張華·博物志》伊尹黑而短。又凡指人過失曰短。《史記·屈原傳》
【词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似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詳兹切,音祠。《說文》意內而言外也。《釋名》嗣也。令撰善言,相嗣續也。《廣韻》說也。《正韻》言也。《字彙》文也。《公羊傳·昭十一年》春秋之信史也。其詞則丘有罪焉爾。《史記·儒林傳》是時天子方好文詞。《晉書·郭璞傳》璞詞賦爲中興之冠。《舊唐書·張九齡傳》張說常謂人曰:後來詞人稱首也。又《陸贄傳》贄以博學宏詞登科。《韓非子·問田篇》驅於聲詞,眩乎辯說。又《博雅》已也。又《廣韻》請也,吿也。○按《說文》本作意內言外。韻會引作音內言外。又引徐曰:惟也,思也,曰也,兮也
【斲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竹角切,音琢。《說文》斫也。从斤从。《註》徐鉉曰:器也。斤以斫之,或从畫丮作。《書·梓材》旣勤樸斲。《傳》已勞力撲治斲削。又《韻補》叶株遇切。《何晏·景福殿賦》縱橫踰延,各有攸注,公輸荒其規矩,匠石不知其所斲。又叶竹鹿切。《漢淮南王屛風賦》大匠治之,雕刻削斲。等化器類,庇廕尊屋。
【锦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飮切,音。《說文》襄色織文也。从帛金聲。《徐曰》襄,雜色也。漢魏郡有縣,能織錦綺,因名襄邑。《釋名》錦,金也。作之用功重,其價如金,故字从金帛。《詩·衞風》衣錦褧衣。《傳》錦,文衣也。《左傳·襄三十一年》子有美錦,不使人學製焉。《拾遺記》員嶠山有冰蠶,霜覆之,然後成繭。其色五采,後代效之,染五色絲,織以爲錦。又《五代史·吳越世家》臨安有大樹,錢鏐幼時戲於此,及貴歸,衣以錦,號其樹曰衣錦將軍。又《南窗紀談》中散大夫,舊說謂之十樣錦。受命之初,不俟恩赦,便許封贈父母,一也。妻
【囊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奴當切,音瀼。《說文》橐也。从橐省,襄省聲。《詩·大雅》于橐于囊。《傳》小曰橐,大曰囊。《集韻》一曰有底曰囊,無底曰橐。又《史記·鼂錯傳》太子家號曰智囊。又《宋玉·風賦》盛怒於土囊之口。《註》土囊,大穴也。又《莊子·在宥篇》乃始臠卷傖囊,而亂天下也。《註》傖囊猶搶攘。又姓。《春秋·定四年》楚囊瓦出奔鄭。又《正字通》六朝人作隱囊,柔軟可倚。《王維詩》不學城東遊俠兒,隱囊紗帽坐彈碁。又米囊,楊花別名,見容齋隨筆。又《漢官儀》凡表章皆皁囊封事。又《晉書·郭璞傳》郭公者精卜
【尊】《唐韻》《韻會》祖昆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租昆切,音遵。《說文》高稱也。《廣韻》重也,貴也,君父之稱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尊地,乾坤定矣。《孟子》天下有達尊三:爵一,齒一,德一。《禮·表記》使民有父之尊,有母之親,而後可以爲民父母。又敬也。《禮·曲禮》禮者,自而尊人。雖負販者,必有尊也。又《說文》註酒器。《周禮·春官》司尊彝,掌六尊六彝之位。六尊,謂犧尊,象尊,著尊,壺尊,太尊,山尊,以待祭祀賔客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尊盧氏之後。與宗通。又叶將鄰切,音津。《前漢·班固敘傳》大祖元勳,啓立輔臣。支庶藩屛,侯王尊。又叶此
【不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《註》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《韻會》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負切《廣韻》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甫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也。亦作鳺鴀。《爾雅·釋鳥》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
【空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苦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枯公切,音崆。空虛也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赤帝行德天牢,謂之空。又大也。《詩·小雅》在彼空谷。《傳》大也。又盡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空,盡也。《詩·小雅》杼柚其空。又太空,天也。又地名。《爾雅·釋地》北戴斗極爲空桐。《左傳·哀二十年》宋公遊于空澤。《註》空澤,宋地。《史記·殷本紀註》伊尹生于空桑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京兆縣十二,其三曰船司空。《註》縣名。本主船之官,遂以爲縣。又《武帝紀》元鼎五年,行幸雍遂,踰隴登空同。《註》空同,山名。亦作崆峒。《山海經》白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