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骝马注释
- 阅读更多 关于 紫骝马注释
- 13 次浏览
【无憀赖】无所依从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风操》:“今人避讳,更急于古,凡名子者,当为孙地,吾亲识中有讳襄、讳友、讳同、讳清、讳和、讳禹,交疏造次,一座百犯,闻者辛苦,无憀赖焉。”2.精神无所寄托。宋朱熹《和刘叔通怀游子蒙之韵》:“病餘我更无憀赖,勉为同怀一赋诗。”汉
“注释译文诗人有哪些,注释译文有哪些诗人?注释译文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注释译文诗人!”
【无憀赖】无所依从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风操》:“今人避讳,更急于古,凡名子者,当为孙地,吾亲识中有讳襄、讳友、讳同、讳清、讳和、讳禹,交疏造次,一座百犯,闻者辛苦,无憀赖焉。”2.精神无所寄托。宋朱熹《和刘叔通怀游子蒙之韵》:“病餘我更无憀赖,勉为同怀一赋诗。”汉
【登山屐】宋诗人谢灵运游山时常穿的一种有齿的木屐。《南史·谢灵运传》:“寻山陟岭,必造幽峻……登躡常着木屐,上山则去其前齿,下山去其后齿。”后常用作登山探幽的典故。唐朱放《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》诗:“雪里登山屐,林间漉酒巾。”宋苏辙《次题方子明道人东窗韵》:“齿折登山屐,尘生貰酒缾。”清顾炎武《子德李子闻余在难特走燕中告急于其行也作诗赠之》:“每并登山屐,常随泛月觥。”参见“谢公屐”。典
【清凉山】1.又称石头山。在江苏省南京市西。战国楚威王灭越,于此置金陵邑。三国吴筑石头城,故又称石城山。山上有清凉寺、扫叶楼、翠微亭及六朝、南唐遗井等古迹。其支脉小仓山即清袁枚随园所在地。参阅清顾祖禹《读史方舆纪要·江南二·江宁府》。2.山西省五台山别称。参阅唐澄观《华严经疏钞》。
【相思木】朝梁任昉《述异记》卷上:“昔战国时,魏国苦秦之难。尝有民从政戍秦,久不返,妻思而卒。既葬,塚上生木,枝叶皆向夫所在而倾,因谓之相思木。”南朝梁武帝《欢闻歌》之二:“南有相思木,含情復同心。”
【笑中刀】亦作“笑里刀”。比喻外表和善而内心阴险的人,或有害而不易察觉的事物。唐舒元舆《坊州按狱》诗:“氓苦税外緡,吏忧笑中刀。”唐白居易《不如来饮酒》诗之七:“且灭嗔中火,休磨笑里刀。”《新唐书·奸臣传上·李义府》:“义府貌柔恭,与人言,嬉怡微笑,而阴贼褊忌著于心,凡忤意者皆中伤之,时号义府‘笑中刀’。”元郑廷玉《看钱奴》第一折:“自拏着杀子杀孙笑里刀,怎留的好儿好女眼前花。”元石德玉《曲江池》第二折:“笑里刀剐皮割肉,绵里针剔髓挑觔。”
【西州路】书·谢安传》:“羊曇者,太山人,知名士也,为安所爱重。安薨后,輟乐弥年,行不由西州路。尝因石头大醉,扶路唱乐,不觉至州门。左右白曰:‘此西州门。’曇悲感不已,以马策扣扉,诵曹子建曰:‘生存华屋处,零落归山丘。’慟哭而去。”按,羊昙,谢安的外甥。后遂以“西州路”为典实,表示感旧兴悲、悼亡故人之情。宋苏轼《八声甘州·寄参寥子》词:“约他年、东还海道,愿谢公、雅志莫相违。西州路,不应回首,为我沾衣。”宋辛弃疾《水调歌头·三山用赵丞相韵答帅幕王君》词:“莫説西州路,且尽一杯看。”清查慎行《哭王右朝》诗之二:“东山便是西州路,欲学羊曇计转穷。”汉
【感皇恩】词调名。本唐教坊曲名。天宝十三载,改金风调《苏莫遮》为《感皇恩》。又名《人南渡》、《迭萝花》。其曲有六五、六六、六七、六八字等七体。皆双调。参阅《词谱》卷十五。
【京洛尘】雒尘”。晋陆机《为顾彦先赠妇》诗之一:“京洛多风尘,素衣化为緇。”后以“京洛尘”比喻功名利禄等尘俗之事。唐司空图《下方》诗:“三十年来往,中间京洛尘。”清钱谦益《客途有怀吴中故人·李先辈长蘅》诗:“锁院文章京雒尘,篝灯每共话酸辛。”亦省作“京尘”。唐孟郊《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》诗:“江调难再得,京尘徒满躬。”宋苏轼《次韵孙巨源见寄五绝》之五:“不羡京尘骑马客,羡他淮月弄舟人。”明高明《琵琶记·官媒议婚》:“宦海沉身,京尘迷目,名韁利锁难脱。”
【棹歌行】“櫂歌行”。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名。《乐府诗集·相和歌辞十五·櫂歌行》宋郭茂倩题解:“《乐府解题》曰:晋乐,奏魏明帝辞云‘王者布大化’,备言平吴之勋。若晋陆机‘迟迟春欲暮’,梁简文帝‘妾住在湘川’,但言乘舟鼓櫂而已。”汉
【鸢飞鱼跃】雅·旱麓》:“鳶飞戾天,鱼跃于渊。”孔颖达疏:“其上则鳶鸟得飞至於天以游翔,其下则鱼皆跳跃於渊中而喜乐,是道被飞潜,万物得所,化之明察故也。”后以“鳶飞鱼跃”谓万物各得其所。宋陈亮《西铭说》:“鳶飞鱼跃,卓然不可揜於勿忘勿助长之间,而仁孝之道平施於日用矣。”明沉鲸《双珠记·风鉴通神》:“小生姓孙,名纲……已优游乎鳶飞鱼跃之天。”陈毅《由北京到广州》诗:“清水池塘傍茅舍,鳶飞鱼跃竹万竿。”亦省作“鳶鱼”。宋沉括《熙宁九年谢早出表》:“此盖皇帝陛下,施同天地,仁察鳶鱼。”明陈汝元《金莲记·构衅》:“太极图中生意好,鳶鱼机趣滔滔。渊源夙仰泰山高。”清魏源《默觚下·治篇九》:“《棫朴》琢髦士,《旱麓》兴鳶鱼。”
【南征北伐】亦作“南征北讨”。亦作“南征北战”。形容转战南北,经历了许多战斗。唐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歷於宣王,挟中兴復古之德,雄南征北伐之威,卒不能定鲁侯之嗣。”元无名氏《昊天塔》第一折:“想老夫幼年时,南征北讨,东荡西除,到今日都做了一场春梦也。”廖仲恺《中国人民和领土在新国家建设上之关系》:“所以我们中国历史上,说到那些南征北讨,开疆辟地的皇帝,不怨他劳民伤财,就要骂他好大喜功。”柯岩《我的爷爷》诗:“我的爷爷,是个老红军,他为人民南征北战,厮杀了多半生。”郭小川《万里长江横渡》诗:“这风口浪尖上,难道不就是我们的南征北战路?”
【四海一家】之内,犹如一家。形容天下一统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四海之内若一家,通达之属莫不从服。”唐刘知几《史通·探赜》:“异乎炎汉之世,四海一家。马迁乘传,以求自古遗文;而州郡上计,皆先集太史,若斯之备也。”宋陆游《感愤》诗:“四海一家天历数,两河百郡宋山川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三九回:“而今是四海一家的时候,任你荆軻、聂政,也只好叫做乱民。”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