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词注释译文

“注释译文诗人有哪些,注释译文有哪些诗人?注释译文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注释译文诗人!”

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译文

古代三秦之地,拱护长安城垣宫阙。风烟滚滚,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。 与你握手作别时,彼此间心心相印;你我都是远离故乡,出外做官之人。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,知己啊知己,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,都象在一起。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,伤心地痛哭;象多情的少年男女,彼此泪落沾衣。 &&   雄伟的长安城有辅佐的三秦,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。  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,因为都是离家在外做官之人。   只要四海之内有一知己朋友,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邻。   不要因为我们就要离别两地,就像普通儿女一样泪湿衣襟。

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注释

1、本文选自《王子安集》(《四部丛刊》本)。 2、少府:官名。 3、之:到,往。 4、蜀州:现在四川崇州。也作蜀川。 5、城阙(què ):皇宫门前的望楼,往往被用来代表京都。这里指唐朝都城长安。 6、辅:以……为辅,这里是拱卫的意思。 7、三秦:这里泛指秦岭以北、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。本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。秦亡后,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为雍,塞,翟三国,以封秦朝三个降将,因此关中又称“三秦”。 8、风烟望五津:“风烟”两字名词用作状语,表示行为的处所,译为: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。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,遥望蜀州。 9、五津: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、万里津、江首津、涉头津、江南津。这里泛指蜀川。 10、君:对人的尊称,这里指“你” 11、宦(huàn)游:出外做官。 12、海内:四海之内,即全国各地。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,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。 13、天涯:天边,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。 14、比邻:并邻,近邻。   15、无为:不要效仿。 16、歧路:岔路。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。 17、沾巾:泪水沾湿衣服。意思是挥泪告别。

从军行七首 其一注释

【百尺楼】1.泛指高楼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陈登传》:“汜(许汜)曰:‘昔遭乱过下邳,见元龙(陈登)。元龙无客主之意,久不相与语,自上大牀卧,使客卧下牀。’备(刘备)曰:‘……君求田问舍,言无可采,是元龙所讳也。何缘当与君语?如小人,欲卧百尺楼上,卧君於地,何但上下牀之间邪?’”唐王昌龄《从军行》之一:“烽火城西百尺楼,黄昏独上海风秋。”宋苏轼《次韵答邦直子由》之四:“恨无扬子一区宅,懒卧元龙百尺楼。”明陈汝元《金莲记·量移》:“身凭百尺楼,目断千山秀。”吕志伊《镇山楼远眺》诗:“登临行远几悲秋,大好湖山百尺楼。”2.词牌名。即《卜算子》。因秦湛词有“极目烟中百尺楼”句,故名。参见“卜算子”。

送魏万之京译文

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, 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。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, 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。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, 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。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, 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。

送魏万之京注释

  ①魏万:又名颢。上元初进士。曾隐居王屋山,自号王屋山人。之:往;到……去。   ②游子:指魏万。离歌:离别的歌。初渡河:刚刚渡过黄河。魏万家住王屋山,在黄河北岸,去长安必须渡河。   ③“鸿雁”二句:设想魏万在途中的寂寞心情。   ④关城:指潼关。曙色:黎明前的天色。催寒近:寒气越来越重,一路上天气愈来愈冷。御苑:皇宫的庭苑。这里借指京城。砧声:捣衣声。向晚多:愈接近傍晚愈多。   ⑤“莫见”句:勉励魏万及时努力,不要虚度年华。蹉跎:此指虚度年华。说文新附:“蹉跎,失时也。”

南歌子注释

【鸳鸯枕】绣有鸳鸯的枕头。为夫妻所用。唐温庭筠《南歌子》词:“懒拂鸳鸯枕,休缝翡翠裙。罗帐罢炉燻。”宋晁端礼《鹧鸪天》词:“晓来苔上拾残英,连教贮向鸳鸯枕,犹有餘香入梦清。”郁达夫《题<杨妃醉卧图>》诗:“海上有仙山,梦压鸳鸯枕。”亦省称“鸳枕”。唐杨衡《咏春色》:“夕迷鸳枕上,朝漫綺弦中。”《警世通言·宿香亭张浩遇莺莺》:“并连鸳枕,如双双比目同波;共展香衾,似对对春蚕作茧。”《白雪遗音·马头调·桐叶惊风》:“对银灯,独自斜把鸳枕靠,暗自伤悼。”

滕王阁诗译文

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,佩玉、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。早晨,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;傍晚,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。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,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,人事变迁,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。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,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。

滕王阁诗注释

⑴滕王阁: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,江南三大名楼之一。⑵江:指赣江。渚:江中小洲。⑶佩玉鸣鸾:身上佩戴的玉饰、响铃。⑷南浦:地名,在南昌市西南。浦: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(多用于地名)。⑸西山:南昌名胜,一名南昌山、厌原山、洪崖山。⑹日悠悠: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。⑺物换星移:形容时代的变迁、万物的更替。物:四季的景物。⑻帝子:指滕王李元婴。⑼槛:栏杆。

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注释

【杯中物】。晋陶潜《责子》诗:“天运苟如此,且进杯中物。”唐韩翃《送齐明府赴东阳》诗:“风流好爱杯中物,豪荡仍欺陌上郎。”宋辛弃疾《满江红·送信守郑舜举被召》词:“问人间,谁管别离愁?杯中物。”元关汉卿《金线池》第二折:“你不肯冷落了杯中物,我怎肯生疎了絃上手。”亦作“杯中之物”。《醒世恒言·蔡瑞虹忍辱报仇》:“﹝蔡武﹞平昔别无所好,偏爱的是杯中之物,若一见了酒,连性命也不相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