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词注释译文

“注释译文诗人有哪些,注释译文有哪些诗人?注释译文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注释译文诗人!”

观刈麦注释

(1)刈(yì):割。(本为古体诗)(2)陇 :同“垄”,田埂,这里泛指麦地!(3)覆陇黄: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。覆:盖。(4)妇姑:媳妇和婆婆,这里泛指妇女。(5)荷(hè)箪(dān)食(sì):用竹篮盛的饭。荷:背负,肩担。箪食:装在竹篮里的饭食。(箪食固定读dān sì[如箪食壶浆,箪食瓢饮],指装在竹篮里的饭食,食不单独作名词讲)(6)童稚携壶浆: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。浆: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,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。(7)饷(xiǎng)田: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。(8)丁壮:青壮年男子。(9)南冈:地名。(10)足蒸暑土气,背灼炎天光: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,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。(11)但:只。(12)惜:盼望。(13)其: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。(14)秉(bǐng)遗穗: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。秉,拿着。遗,遗失(15)悬:挎着。(16)敝(bì)筐:破篮子。(17)相顾言:互相诉说。顾:视,看。(18)输税(shuì):缴纳租税。(19)曾(zēng)不事农桑: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。曾:竟然。事:从事。农桑:农耕和蚕桑。(20)吏(lì)禄(lù)三百石(dàn):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,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。石:古代容量单位,十斗为一石。(古时候念dàn,现在念shí)(21)岁晏(yàn):年底。晏,晚。(22)念此:想到这些。(23)尽日:整天、终天。

观刈麦译文

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,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。夜里刮起了南风,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。妇女担着用竹篮盛的饭,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饮料,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饭食,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。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,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。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,只是希望夏日天再长一些。又见一位贫苦妇女,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,右手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,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。听她望着别人说话,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。因为缴租纳税卖尽家田,只好拾些麦穗填饱饥肠。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,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。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,到了年底还有余粮。想到这些内心感到非常惭愧,整日也不能忘却。

秋词译文

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,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。万里晴空,一只鹤凌云而飞起,就引发我的兴到了蓝天上了。

离思五首注释

【曾经沧海】尽心上》:“故观於海者难为水。”唐元稹《离思》诗之四:“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。”后多以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,眼界开阔,经验丰富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一回:“请教,一个曾经沧海的十三妹,这些个玩意儿可有个不在行的?”
【水晶帘】见“水精帘”。2.词牌名。即《江城子》。参见“江城子”。汉

李白墓注释

【惊天动地】的事情极不寻常,令人震惊。唐白居易《李白墓》诗:“可怜荒陇穷泉骨,曾有惊天动地文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四七回:“安排缚虎擒龙计,要捉惊天动地人。”《老残游记》第十三回:“话説老残復行坐下,等黄人瑞吃几口烟,好把这惊天动地的案子,説给他听。”巴金《家》二十:“这样一来,恐怖的空气更浓了,好像真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灾祸就要到来一般。”2.形容音响洪亮。元无名氏《博望烧屯》第一折:“火炮响惊天动地,施谋略巧计安排。”老舍《二马》第一段一:“有时候圣灵充满,他们唱得惊天动地,叫那边红旗下的朋友不得不用字典上找不出来的字骂街。”3.犹言大惊小怪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一回:“我只插戴了这一点捞什子,还觉着怪寒尘的,谁知你到那么惊天动地起来!”

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注释

【丹徒布衣】1.借指平民。晋诸葛长民,有武功,历官显要。曾督青扬二州诸军事,领青州刺史,又领晋陵太守,镇丹徒。长民骄纵贪侈,不恤政事,所在残虐,为百姓所苦。常惧刘裕绳之以法,乃叹曰:“贫贱常思富贵,富贵必履机危。今日欲为丹徒布衣,岂可得也!”后果为刘裕所杀。见《晋书·诸葛长民传》。2.指南朝宋刘穆之。穆之东莞莒(今山东莒县)人,世居京口(丹徒),少时家贫,常就岳家乞食。一日食饱求槟榔,其妻兄弟戏之曰:“檳榔消食,君乃常飢,何忽须此?”及穆之为丹阳尹,召妻兄弟饮,至醉饱,令厨人以金盘盛槟榔一斛进之。见《南史·刘穆之传》。后以指贫困未遇之士。唐李白《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》诗之二:“丹徒布衣者,慷慨未可量。何时黄金盘,一斛荐檳榔。”宋黄庭坚《次韵胡彦明同年》:“谁料丹徒布衣侣,今朝忽有酒如川。”宋陆游《夜从父老饮酒村店作》诗:“丹徒布衣有筹略,渔阳突骑莫枝梧。”
【金张馆】日磾、张安世的居处。常用以泛指权贵馆舍。晋左思《咏史》之四:“朝集金张馆,暮宿许史庐。”唐孟浩然《宴张记室宅》诗:“甲第金张馆,门庭轩骑多。”唐李白《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》诗之一:“秋坐金张馆,繁阴昼不开。”

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译文

 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,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,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,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。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,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。  不要说官事冗杂,年纪老大,已经失去了少年时追赶春天的心情。请你忙里偷闲地先到江边游春散心,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经很深。

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背景

  此作于公元823年(长庆三年)早春。当时韩愈已经56岁,任吏部侍郎。虽然时间不长,但此时心情很好。此前不久,镇州(今河北正定)藩镇叛乱,韩愈奉命前往宣抚,说服叛军,平息了一场叛乱。穆宗皇帝非常高兴,把他从兵部侍郎任上调为吏部侍郎。在文学方面,他早已声名大振。同时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,他也卓有建树。因此,虽然年近花甲,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,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。   此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。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,故称“张十八”。大约韩愈约张籍游春,张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辞,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,极言早春景色之美,希望触发张籍的游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