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道士曾昭莹注释
【石菖蒲】植物的一种。茎可入药。明张宁《方洲杂言》:“草木中耐寒者极多,素馨、车前、凤尾、治蘠、薜荔、石菖蒲……不可胜纪。”亦省作“石蒲”。唐无名氏《瓦松赋》:“离离兮若星榆之昭灼,燁燁兮疑石蒲之葱蒨。”汉
“注释译文诗人有哪些,注释译文有哪些诗人?注释译文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注释译文诗人!”
【石菖蒲】植物的一种。茎可入药。明张宁《方洲杂言》:“草木中耐寒者极多,素馨、车前、凤尾、治蘠、薜荔、石菖蒲……不可胜纪。”亦省作“石蒲”。唐无名氏《瓦松赋》:“离离兮若星榆之昭灼,燁燁兮疑石蒲之葱蒨。”汉
【不系舟】1.比喻自由而无所牵挂。《庄子·列御寇》:“巧者劳而知者忧,无能者无所求,饱食而敖游,汎若不繫之舟,虚而敖游者也。”唐白居易《适意》诗之一:“岂无平生志,拘牵不自由。一朝归渭上,泛如不繫舟。”宋张孝祥《浣溪沙》词:“已是人间不繫舟,此心元自不惊鸥,卧看骇浪与天浮。”2.比喻漂泊无定。唐李白《寄崔侍御》诗:“宛溪霜夜听猿愁,去国长如不繫舟。”唐白居易《想东游五十韵》:“去去无程客,行行不繫舟。”
【楚妃叹】吟叹曲之一。晋石崇作辞。内容咏叹春秋时楚庄王贤妃樊姬谏庄王狩猎及进贤事。所咏之事见汉刘向《列女传·楚庄樊姬》。参阅《初学记》卷十六引晋石崇《〈楚妃叹〉序》、《乐府诗集·相和歌辞四·吟叹曲》。典
【煮鹤烧琴】比喻糟蹋美好事物因而大杀风景之事。唐韦鹏翼《戏题盱眙壁》诗:“自从煮鹤烧琴后,背却青山卧月明。”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骂筵》:“赏心亭上雪初融,煮鹤烧琴宴鉅公。”参见“烧琴煮鹤”。
【延津剑】津宝剑”。指龙泉、太阿两剑。明陈所闻《金落索·代王皖城答》曲:“遭逢不让延津剑,弃掷休如緑綺絃。”明张凤翼《红拂记·奇逢旧侣》:“延津宝剑看重会,合浦明珠喜再逢。”参见“延平津”。
【峄阳桐】见“嶧阳孤桐”。
【思归引】琴曲名。相传春秋时邵王聘卫侯女,未至而王死,太子留之,不听,拘于深宫,思归不得,遂援琴而歌曰:“涓涓流水,流反而淇兮;有怀於卫,靡日不思;执节不移兮,行不诡随;坎坷何辜兮,离厥菑。”曲终,自缢而死。亦名《离物操》。见汉蔡邕《琴操·思归引》。
【风入松】古琴曲名。《乐府诗集·琴曲歌辞四·风入松歌》宋郭茂倩题解:“《琴集》曰:‘《风入松》,晋嵇康所作也。’”明高明《琵琶记·琴诉荷池》:“两个夫妻正和美,説甚么宫怨,相公,当此夏景,只弹一曲《风入松》好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太宗至道元年》:“宰相问曰:‘新曲何名?’文济曰:‘古曲《风入松》也。’”2.词牌名。有双调七十二、七十三、七十四、七十六字四体,平韵。参阅《词谱》卷十七。3.曲牌名。南北曲皆有。字句格律均与词牌七十六字体前半阕略同。北曲属双调,用在套曲内或用作小令。南曲属仙吕入双调,用作过曲。典
【钟子期】春秋时楚人,伯牙鼓琴,意在高山流水,钟子期听而知之。子期死,伯牙谓世无知音,乃破琴绝弦,终身不复鼓琴。事见《吕氏春秋·本味》、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。汉东方朔《七谏·谬谏》:“伯牙之絶弦兮,无钟子期而听之。”
【青云士】列传》:“閭巷之人,欲砥行立名者,非附青云之士,恶能施于后世哉?”张守节正义:“若不託贵大之士,何得封侯爵赏而名留后代也?”后因以“青云士”喻指位高名显的人。唐韩愈《赴江陵途中寄翰林三学士》诗:“朝为青云士,暮作白头囚。”唐李咸用《哭所知》诗:“朝为青云士,暮为玄夜人。”元刘永之《感遇》诗之一:“由来青云士,高视笑泥途。”
【一日千里】马跑得极快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騏驥驊騮,一日而驰千里,捕鼠不如狸狌。”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徐偃王作乱,造父为繆王御,长驱归国,一日千里以救乱。”《汉书·项籍传》:“﹝籍﹞谓亭长曰:‘吾知公长者也,吾骑此马五岁,所当亡敌,尝一日千里,吾不忍杀,以赐公。’”2.比喻人才智出众。《后汉书·王允传》:“同郡郭林宗尝见允而奇之,曰:‘王生一日千里,王佐才也。’”3.形容进步或发展的迅速。宋叶适《答少詹书》:“每见少詹厉志篤意,欲一日千里,未尝不赞嘆。”《朱子语类》卷一二一:“公们如此做,工夫大,故费日子,觉得今年只似去年,前日只是今日,都无昌大发越底意思。这物事须教看得精透后,一日千里始得。”孙中山《社会主义的分析--对中国社会党演说词》:“足见我国人民之脑际,久藴蓄社会主义之精神,宜其进行之速,有一日千里之势也。”邹韬奋《抗战以来》三:“尤其是特别热情英勇的青年,他们的组织和工作更是一日千里,蒸蒸日上。”
【庾开府】指北周文学家庾信。因其官至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故称。唐杜甫《春日忆李白》诗:“清新庾开府,俊逸鲍参军。”明夏完淳《大哀赋》:“苏属国之旄节终留,庾开府之江关永弃。”
【忆江南】原名《谢秋娘》,唐段安节《乐府杂录》谓此调系唐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所作。后因白居易词有“能不忆江南”句改名。又名《江南好》、《春去也》、《望江南》、《望江楼》、《梦江口》、《梦江南》、《望江梅》等。单调,二十七字;双调,五十四字:皆平韵。参阅《词谱》卷一。
【烟雨楼】亦作“烟雨臺”。亦作“烟雨臺”。名胜地。有多处,以在浙江省嘉兴市鸳鸯湖上的最有名。为吴越钱元璙所建,以景色迷蒙如在烟雨中得名。原在湖滨,明嘉靖年间移建于湖中,历代均有修葺。清吴伟业《鸳湖曲》:“我来倚棹向湖边,烟雨臺空倍惘然。”吴翌凤笺注:“《一统志》:烟雨楼在嘉兴府鸳鸯湖上。”
【濡须坞】堡坞名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吴主传》:“﹝建安﹞十六年,权徙治秣陵。明年,城石头,改秣陵为建业。闻曹公将来侵,作濡须坞。”清钱谦益《刑部尚书沉公神道碑》:“仿曹操之开芍陂,孙权之立濡须坞以足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