闷题注释
【白漫漫】一大片白色。明无名氏《宫词》曲:“登楼倚阑看暮景,白漫漫天阔云平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十三回:“只这四十九日,寧国府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,花簇簇官去官来。”《再生缘》第二十回:“红艷艷,桃李争春迎旭日;白漫漫,梨花开傍粉墙边。”瞿秋白《赤都心史》五:“天天是凄清惨淡的天色,一片白漫漫的青影,到底使人烦闷。”典
“注释译文诗人有哪些,注释译文有哪些诗人?注释译文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注释译文诗人!”
【白漫漫】一大片白色。明无名氏《宫词》曲:“登楼倚阑看暮景,白漫漫天阔云平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十三回:“只这四十九日,寧国府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,花簇簇官去官来。”《再生缘》第二十回:“红艷艷,桃李争春迎旭日;白漫漫,梨花开傍粉墙边。”瞿秋白《赤都心史》五:“天天是凄清惨淡的天色,一片白漫漫的青影,到底使人烦闷。”典
【万古千秋】形容经历的时间极久。唐周朴《望中怀古》诗:“齐心楼上望浮云,万古千秋空姓名。”元张埜《夺锦标·七夕》词:“恨人间会少离多,万古千秋今夕。”陈毅《湖海诗社开征引》:“万古千秋业,天下为公器。”
【凤凰钗】一种贵重的金钗。钗头上饰以凤凰形。语本晋王嘉《拾遗记·晋时事》:“﹝石崇﹞使翔风调玉以付工人,为倒龙之珮,縈金为凤冠之钗,言刻玉为倒龙之势,铸金钗象凤皇之冠。”唐于濆《古宴曲》:“十户手胼胝,凤凰釵一隻。”南唐李建勋《春词》诗:“折得玫瑰花一朵,凭君簪向凤凰釵。”宋乐史《绿珠传》:“刻玉为倒龙珮,縈金为凤凰釵。”
【斗百草】“鬭百草”。一种古代游戏。竞采花草,比赛多寡优劣,常于端午行之。南朝梁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五月五日,四民并蹋百草,又有鬭百草之戏。”唐郑谷《采桑》诗:“何如鬭百草,赌取凤皇釵。”宋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》戏文第十七出:“清晓,侍婢不惜千金,相呼斗百草。”明高明《琵琶记·牛氏规奴》:“院公踢气毬不好,便和你鬭百草耍子。”亦省作“斗草”。唐白居易《观儿戏》诗:“弄尘復鬭草,尽日乐嬉嬉。”明贾仲名《金安寿》第二折:“佳人鬭草,公子粧幺,鞦韆料峭,鼓吹游遨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二三回:“每日只和姊妹丫头们一处,或读书,或写字,或弹琴下棋,作画吟诗,以至描鸞刺凤,斗草簪花,低吟悄唱,拆字猜枚,无所不至。”清彭孙遹《金粟闺词》之四四:“鬭艸归来香径里,裙花深处涴芹泥。”
【金马门】名。学士待诏之处。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金马门者,宦﹝者﹞署门也。门傍有铜马,故谓之曰‘金马门’。”唐刘禹锡《为郎分司寄上都同舍》诗:“籍通金马门,身在铜驼陌。”宋高似孙《纬略》卷七:“待詔金马门,汉盛选也。以汉之久,而膺此选者仅若此耳,殊不轻畀也。”亦省称“金门”。汉扬雄《解嘲》:“与羣贤同行,歷金门上玉堂有日矣。”唐李贺《酒罢张大彻索赠诗》:“金门石阁知卿有,豸角鸡香早晚含。”
【校书郎】东汉时,征召学士至兰台或东观宫中藏书处校勘典籍,其职为郎中者,称校书郞中(亦省称校书郎);其职为郎者,则称校书郎。三国魏始置校书郎官职,司校勘宫中所藏典籍诸事。唐以后历代因之。明以后不置。《后汉书·梁慬传》:“校书郎马融上书讼慬与护羌校尉庞参。”王先谦集解“盖中郎、侍郎、郎中,通谓之三署郎,校书郎中本可省称校书郎,犹尚书僕射之省称尚书耳。”《后汉书·杨终传》:“显宗时,徵诣兰臺,拜校书郎。”《魏书·律历志上》:“中坚将军、屯骑校尉张洪,故太史令张明豫息盪寇将军龙祥,校书郎李业兴等三家并上新历,各求申用。”唐元稹《赠三吕校书》诗:“同年同拜校书郎,触处潜行烂熳狂。”《宣和遗事》后集:“遣校书郎卫肤敏为贺生辰使。”参阅《通典·职官八》。
【水田衣】1.袈裟的别名。因用多块长方形布片连缀而成,宛如水稻田之界画,故名。也叫百衲衣。唐唐彦谦《西明寺威公盆池新稻》诗:“得地又生金象界,结根仍对水田衣。”清吴伟业《和王太常西田杂兴韵》之六:“手植松枝当麈尾,云林居士水田衣。”清钱大昕《十驾斋养新录·水田衣》:“释子以袈裟为水田衣。”2.指用各色布块拼合而成的衣服。清翟灏《通俗编·服饰》:“王维诗:‘乞饭从香积,裁衣学水田。’按,时俗妇女以各色帛寸翦间杂,紩以为衣,亦谓之水田衣。”
【衣带水】条衣带那么宽的河流。形容水面狭窄。后亦泛指仅隔一水,极其邻近。语出《南史·陈纪下·后主》:“隋文帝谓僕射高熲曰:‘我为百姓父母,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?’”唐唐彦谦《汉代》诗:“不因衣带水,谁觉路迢迢。”清张岱《陶庵梦忆·方物》:“钱塘衣带水犹不敢轻渡,则向之传食四方,不可不谓之福德也。”亦省作“衣带”。宋岳珂《祝英台近·登多景楼》词:“倩谁问。因甚衣带中分,吾家自畦畛。”柳亚子《鲁游杂诗》之三:“下方城郭真如蚁,衣带黄流曲折环。”参见“一衣带水”。汉
【灵和柳】《南史·张绪传》:“刘悛之为益州,献蜀柳数株,枝条甚长,状若丝缕。时旧宫芳林苑始成,武帝以植於太昌灵和殿前,常赏玩咨嗟,曰:‘此杨柳风流可爱,似张绪当年时。’”后遂以为咏柳常用之典。唐唐彦谦《汉代》诗:“梓泽花犹满,灵和柳未凋。”宋陆游《小市》诗:“楼臺到处灵和柳,帘幕谁家子晋笙?”明夏完淳《宴送盛伯含之金陵》诗:“旧京无限灵和柳,折尽东风第一枝。”
【拥鼻吟】书·谢安传》:“安本能为洛下书生咏,有鼻疾,故其音浊,名流爱其咏而弗能及,或手掩鼻以效之。”后以“拥鼻吟”指用雅音曼声吟咏。唐唐彦谦《春阴》诗:“天涯已有销魂别,楼上寧无拥鼻吟。”宋林逋《春夕闲咏》:“屐齿徧庭深,若为拥鼻吟。”清金农《新编拙诗四卷杂题》诗之二:“鐘声断处攒眉想,日影趖时拥鼻吟。”亦省作“拥鼻”。宋欧阳修《和应之登广爱寺阁寄圣俞》:“旧社更谁能拥鼻,新秋有客独登高。”典
【雍门琴】见“雍门鼓琴”。
【辟司徒】管垒壁之官。辟,通“壁”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齐侯以为有礼。既而问之,辟司徒之妻也。”杜预注:“辟司徒,主垒壁者。”
【杨朱路】泛指歧路、分别的路。北周庾信《别张洗马枢》诗:“君登苏武桥,我见杨朱路。”唐唐彦谦《离鸾》诗:“尘埃一别杨朱路,风月三年宋玉墙。”元汤式《普天乐·友人为人所诬赴杭》曲:“袖拂庾公尘,人上杨朱路。”亦作“杨朱陌”。五代梁嵩《代母作倚门望子赋》:“杨朱陌上,萧条而恨泪潸潸;汉武臺边,宛转而残霞漠漠。”参见“杨朱泣岐”。
【九回肠】1.回,也写“廻”。愁肠反复翻转。比喻忧思郁结难解。语出汉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是以肠一日而九迴。”南朝梁简文帝《应令》诗:“望邦畿兮千里旷,悲遥夜兮九廻肠。”唐刘禹锡《望赋》:“秋之景兮悬清光,偏结愤兮九回肠。”宋苏轼《题织锦图上回文诗》之二:“红手素丝千字锦,古人新曲九廻肠。”2.回,也写“廻”。曲名。清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音律》:“更有以十数曲串为一曲,而标以总名如《六犯清音》《七贤过关》《九廻肠》《十二峰》之类,更觉浑雅。”
【人情味】有情感、意味等。茅盾《关于<俄罗斯问题>》:“而剧本的故事却相当轻松,富於人情味。”杨朔《百花时节》:“中国古代有句人情味极浓的诗,叫做:‘每逢佳节倍思亲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