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词注释译文

“注释译文诗人有哪些,注释译文有哪些诗人?注释译文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注释译文诗人!”

咏史二首注释

【凌烟阁】封建王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。唐太宗贞观十七年画功臣像于凌烟阁之事最著名。北周庾信《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》:“天子画凌烟之阁,言念旧臣;出平乐之宫,实思贤傅。”唐刘肃《大唐新语·褒锡》:“贞观十七年,太宗图画太原倡义及秦府功臣赵公长孙无忌、河间王孝恭、蔡公杜如晦、郑公魏徵、梁公房玄龄、申公高士廉、鄂公尉迟敬德、郧公张亮、陈公侯君集、卢公程知节、永兴公虞世南、渝公刘政会、莒公唐俭、英公李勣、胡公秦叔宝等二十四人於凌烟阁,太宗亲为之赞,褚遂良题阁,阎立本画。”唐白居易《题酒瓮呈梦得》诗:“凌烟阁上功无分,伏火炉中药未成,更拟共君何处去,且来同作醉先生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五四回:“且教:功名未上凌烟阁,姓字先标聚义厅。”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迎驾》:“不要取笑,日后画在凌烟阁上,倒有些神气的。”欧阳予倩《木兰从军》第十场:“不求图画凌烟阁,只为家邦致太平。”见“凌烟阁”。

偶苏求至话别(后六句与送苏绍之归岭南诗同)注释

【白头吟】1.乐府楚调曲名。《西京杂记》卷三:“相如(司马相如)将聘茂陵人女为妾,卓文君作《白头吟》以自絶,相如乃止。”唐王昌龄《悲哉行》:“勿听《白头吟》,人间易忧怨。”元本高明《琵琶记·伯喈五娘相会》:“《白头吟》记得不曾忘,緑鬢妇何故在他方?”明王九思《次康对山<四时闺怨>》曲:“何处买知音?浪费黄金。相如空负《白头吟》。”按,《宋书·乐志》大曲中有古辞《白头吟》,《玉台新咏》列为古乐府,《乐府诗集》收两篇,都不言卓文君所作。2.古琴曲名。

秋日病中注释

【肘后方】撰医书《肘后备急方》,简称《肘后方》,意谓卷帙不多,可以悬于肘后。后因借以泛指随身携带的丹方。唐白居易《六年春赠分司东都诸公》诗:“每因同醉乐,自觉忘衰疾,始悟肘后方,不如杯中物。”宋黄庭坚《几道复觅槟榔》诗:“蛮烟雨里红千树,逐水排痰肘后方。”清方文《赠李德纯丈》诗:“高人形似鹤,恰喜髩如霜,不卖壶中药,惟传肘后方。”

题赠仲仪上人院注释

【不经意】随便。宋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五:“元用素强记,即朗诵一再。王肃不视,且听且行若不经意。”清恽敬《<卓忠毅公遗稿>书后》:“求其琐屑不经意之事,以观其学问之所至。”巴金《沉默集·知识阶级》:“王教授仿佛不经意地说出了这句话,一面暗暗地留心那两个学生的脸色。”

题樟亭注释

【白头翁】白发老人。唐王昌龄《题灞池》诗之二:“借问白头翁,垂纶几年也?”《资治通鉴·汉武帝征和三年》:“会高寝郎田千秋上急变,讼太子寃曰‘……臣尝梦一白头翁教臣言’。”宋陈师道《寄张大夫》诗:“只应青眼老,尚记白头翁。”2.草名。近根处有白茸,状似白头老翁,故名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九九○引《本草经》:“白头翁,一名野丈人,一名胡王使者,味苦温,无毒。”唐李白《见野草中有名白头翁者》诗:“如何青草里,亦有白头翁。”宋王安石《与同官会饮于城南因成一篇追寄》诗:“赤车使者白头翁,当归入见天门东。”3.鸟名。身间青,脑上晕深团,老时头部毛变白,故名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诸葛恪传》“恪之才捷,皆此类也”裴松之注引晋虞溥《江表传》:“曾有白头鸟集殿前,权曰:‘此何鸟也?’恪曰:‘白头翁也。’”宋王质《林泉结契·山友辞·白头翁》:“白头翁,白头翁,咀嚼浅紫掐深红。”清王士禛《香祖笔记》卷八:“道上钩衣苍耳子,风前聒客白头翁。”《新民晚报》1990.3.20:“有一次大风雨后,我在校园的林子里捡到一只小白头翁。”汉

雁门太守行注释

【雁门山】“雁门”。亦作“鴈门山”。1.山名。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。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:“又北水行五百里,至于鴈门之山,无草木。”袁珂校注:“《海内西经》云:‘鴈门山,鴈出其閒。在高柳北。’即此山也。”《淮南子·墬形训》:“烛龙在雁门北,蔽于委羽之山,不见日。”2.山名。在今江苏南京附近。唐李白《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》诗:“緑水向雁门,黄云蔽龙山。”王琦注:“《景定建康志》:‘雁门山在城东南六十里,周迴二十里,高一百二十五丈,西连彭城山,南连大城山,北连陵山。山势连绵,类北地雁门,故以为名。’……《江南通志》:‘雁门山在江寧府上元县东南六十里。’”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