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注释译文诗人有哪些,注释译文有哪些诗人?注释译文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注释译文诗人!”
【龙门寺】魏熙平元年建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。为游览胜地。唐白居易《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》之一:“经年不到龙门寺,今夜何人知我情?”唐姚合《寄东都分司白宾客》诗:“竹斋晚起多无事,唯到龙门寺里频。”
【福田衣】之别称。唐姚合《送清敬闍黎归浙西》诗:“自飜贝叶偈,人施福田衣。”明宋濂《报恩说》:“天台有一沙门,名曰无闻,既著福田衣,参善知识,昼夜六时,每思父母恩深,未知所报。”典
【贝叶偈】合《送清敬闍黎归浙西》诗:“自翻贝叶偈,人施福田衣。”参见“贝叶经”。
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、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。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,而我们汉人的军队一大早向敌人射著名叫金仆姑的箭。追忆着往事,感叹如今的自己,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。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,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。
【登科记】科举时代及第士人的名录。唐代有“登科记”,宋以后名“登科録”,亦称“题名録”。详载乡、会试中式人数、姓名、籍贯、年岁以及考官以下官职姓名,并三场试题目。唐张籍《赠贾岛》诗:“姓名未上登科记,身屈惟应内史知。”元郑光祖《倩女离魂》第三折:“双亲行先报喜,都为这一纸登科记。”《醒世恒言·吴衙内邻舟赴约》:“未几揭晓,潘朗閲登科记,状元果是梦中所迎匾上姓名。”参阅宋高承《事物纪原·旗旐采章·登科记》。
【燕然山】领兵大破北匈奴刻石勒功之处。亦借指边塞。唐李白《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》诗:“请缨不繫越,且向燕然山。”唐于濆《塞下曲》:“燕然山上云,半是离乡魂。”唐吴融《绵竹山四十韵》:“勒铭燕然山,万代垂芬郁。”
壮岁旌旗拥万夫:指作者领导起义军抗金事,当时正二十岁出头。他在《进美芹十论子》里说:“臣尝鸠众二千,隶耿京,为掌书记,与图恢复,共藉兵二十五万,纳款于朝。”锦襜(chān)突骑渡江初:指作者南归前统帅部队和敌人战斗之事。锦襜突骑:精锐的锦衣骑兵。襜:战袍。衣蔽前曰“襜”。“燕兵”两句:叙述宋军准备射击敌军的情况。娖(chuò):整理的意思。银胡觮(原字为“革”旁加“录”,音lù):银色或镶银的箭袋。金仆姑:箭名。平戎策:平定当时入侵者的策略。如《美芹十论》《九议》等。种树书:表示退休归耕农田。
【三千世界】“三千大千世界”的省称。南朝陈徐陵《孝义寺碑》:“方使三千世界,百亿须弥,同望飞轮,共禀玄德。”《醒世恒言·吕洞宾飞剑斩黄龙》:“长老曰:‘老僧今年胆大,黄龙山下扎寨;袖中颺起金鎚,打破三千世界。’”详“三千大千世界”。2.泛指宇宙。唐刘禹锡《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》诗:“二入笙歌云幕下,三千世界雪花中。”详“三千大千世界”。汉
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,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,接连响起号角声。把烤牛肉分给部下,乐队演奏北疆歌曲。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。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,弓箭像惊雷一样,震耳离弦。(我)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,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。可怜已成了白发人!
醉里:醉酒之中。挑灯:拨动灯火,点灯。 看剑:查看宝剑。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。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。八百里:指牛。《世说新语·汰侈》“晋王恺有良牛,名‘八百里驳’”。后词多以“八百里”指牛。麾:军旗。麾下:指部下。炙:烤肉。五十弦:本指瑟,泛指乐器。 翻:演奏。 塞外声: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。沙场:战场点兵:检阅军队。马作的卢( dí lú)飞快: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;作,像…一样;的卢,马名。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。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,脱离险境。作:像,如。霹雳(pī lì):特别响的雷声,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。了(liǎo)却:了结,完成。天下事:此指恢复中原之事。.赢得:博得。身后:死后。可怜:可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