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夜君山台望月注释
【洞庭湖】南省北部、长江南岸。面积2,820平方公里,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,素有“八百里洞庭”之称。湘、资、沅、澧四水汇流于此,在岳阳县城陵矶入长江。湖中小山甚多,以君山最为著名。沿湖有岳阳楼等名胜古迹。明徐元《八义记·山神点化》:“三醉岳阳人不识,朗吟飞过洞庭湖。”典
“注释译文诗人有哪些,注释译文有哪些诗人?注释译文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注释译文诗人!”
【洞庭湖】南省北部、长江南岸。面积2,820平方公里,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,素有“八百里洞庭”之称。湘、资、沅、澧四水汇流于此,在岳阳县城陵矶入长江。湖中小山甚多,以君山最为著名。沿湖有岳阳楼等名胜古迹。明徐元《八义记·山神点化》:“三醉岳阳人不识,朗吟飞过洞庭湖。”典
【百步穿杨】周本纪》:“楚有养由基者,善射者也。去柳叶百步而射之,百发而百中之。左右观者数千人,皆曰善射。”后因以“百步穿杨”形容射术非常高明。唐李涉《看射柳枝》诗:“万人齐看翻金勒,百步穿杨逐箭空。”宋陈善《扪虱新话·文贵精工》:“大抵文以精故工,以工故传远。三折肱始为良医,百步穿杨始名善射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五三回:“云长吃了一惊,带箭回寨,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,今日只射盔缨,正是报昨日不杀之恩也。”周立波《金戒指》:“有的说他身轻如燕,能飞檐走壁;有的说他枪法如神,能百步穿杨。”
【燕市悲歌】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荆軻既至燕,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。荆軻嗜酒,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於燕市,酒酣以往,高渐离击筑,荆軻和而歌於市中,相乐也,已而相泣,旁若无人者。”后以“燕市悲歌”表现朋友间的情谊以及惜别的情怀。唐李涉《送魏简能东游》诗之二:“燕市悲歌又送君,目随征雁过寒云。”
【鲁阳戈】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:“鲁阳公与韩搆难,战酣日暮,援戈而撝之,日为之反三舍。”后以“鲁阳戈”谓力挽危局的手段或力量。南朝梁萧纪《同萧长史看妓》诗:“想君愁日暮,应羡鲁阳戈。”唐杜甫《伤春》诗之五:“难分太仓粟,竞弃鲁阳戈。”王德锺《十九岁述怀》诗之六:“匡时挥尽鲁阳戈,天意如斯奈若何!”亦省作“鲁戈”。元马麐《独酌谣》:“鲁戈莫麾斥,羲车莫招摇。”清袁于令《西楼记·检课》:“一任窗前之驹隙,不愁镜里之霜华,吾以为鲁戈难再,江笔可危也。”沉砺《偶成》诗:“楚囚对泣浑无补,谁为中原奋鲁戈?”
【岘山碑】晋羊祜任襄阳太守,有政绩。后人以其常游岘山,故于岘山立碑纪念,称“峴山碑”。《晋书·羊祜传》:“襄阳百姓於峴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,岁时饗祭焉。望其碑者莫不流涕,杜预因名为堕泪碑。”唐李涉《过襄阳寄上于司空頔》诗:“歇马独来寻故事,逢人唯説峴山碑。”亦称“峴首碑”。唐李商隐《泪》诗:“湘江竹上痕无限,峴首碑前洒几多。”明袁宏道《又赠朗哉仍用前韵》:“铜鞮陌上穿花出,峴首碑前枕石眠。”
【田舍翁】稼汉。唐白居易《买花》诗:“有一田舍翁,偶来买花处。”金元好问《族祖处士墓铭》:“人言田舍翁不通晓,果然!”清赵翼《归田即事》诗:“怜他未惯蓬茅宅,笑我原来田舍翁。”
【山长水远】1.谓山水阻隔,道路遥远。唐许浑《寄宋邧》诗:“山长水远无消息,瑶瑟一弹秋月高。”宋秦观《怀李公择学士》诗:“蓬断草枯时节晚,山长水远梦魂劳。”元贯云石《殿前欢》曲:“山长水远,何日回归?”亦作“山长水阔”。宋晏殊《蝶恋花》词:“欲寄彩牋兼尺素,山长水阔知何处?”2.谓山川壮阔。《嘉庆重修一统志·常州府一》:“三吴襟带之邦,百越舟车之会。山长水远,气秀地灵。”
【一封书】1.一封信。《史记·越世家》:“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,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。”唐于武陵《客中》诗:“一封书未返,千树叶皆飞。”2.明代一种酷刑的名称。《明史·刑法志二》:“酷吏輒用挺棍、夹棍、脑箍、烙铁及一封书、鼠弹筝……或鞭脊背、两踝致伤以上者,俱奏请,罪至充军。”3.南词曲牌名。一名《秋江送别》。
【章华台】楚离宫名。故址有四:(1)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,晋杜预以为春秋时楚灵王所建者即此。台高十丈,基广十五丈。称“华容之章华”。(2)在今安徽省亳州市东南,一说楚灵王所建即此。清杨守敬以为灵王可能先建于华容,后因乐乾溪风物而筑此,仍袭用旧名。即“城父之章华”。(3)在今河南汝南东,战国楚襄王为秦将白起所逼,北保于陈时所建,并袭用旧名。即“汝阳之章华”。(4)在今湖北沙市,建者不详。后人附会为灵王所筑,即豫章台。
【水田衣】1.袈裟的别名。因用多块长方形布片连缀而成,宛如水稻田之界画,故名。也叫百衲衣。唐唐彦谦《西明寺威公盆池新稻》诗:“得地又生金象界,结根仍对水田衣。”清吴伟业《和王太常西田杂兴韵》之六:“手植松枝当麈尾,云林居士水田衣。”清钱大昕《十驾斋养新录·水田衣》:“释子以袈裟为水田衣。”2.指用各色布块拼合而成的衣服。清翟灏《通俗编·服饰》:“王维诗:‘乞饭从香积,裁衣学水田。’按,时俗妇女以各色帛寸翦间杂,紩以为衣,亦谓之水田衣。”
【骨肉亲】系亲密的家人,如父母子女、兄弟姊妹等。唐杜甫《戏赠阌乡秦少府短歌》:“去年行宫当太白,朝廻君是同舍客,同心不减骨肉亲,每语见许文章伯。”明刘基《丙申二月别绍兴诸公》诗:“岂无骨肉亲?太半生死隔。”
【雁门僧】指东晋高僧慧远。慧远,雁门郡楼烦人,曾主持庐山东林寺,善诗文,与刘遗民、宗炳、慧永等结白莲社。见南朝梁慧皎《高僧传·义解二·释慧远》。唐杜牧《行次白沙馆先寄上河南王侍郎》诗:“歌惭渔浦客,诗学雁门僧。”唐灵澈《远公墓》诗:“空悲虎溪月,不见雁门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