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微之听妻弹别鹤操,因为解释其义,依韵加四句注释
【不得已】无可奈何;不能不如此。《老子》:“兵者,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。不得已而用之,恬淡为上,胜而不美。”《汉书·景帝纪》:“乃者吴王濞等为逆,起兵相胁,詿误吏民,吏民不得已。”颜师古注:“已,止也,言不得止而从之,非本心也。”元无名氏《千里独行》第二折:“俺二叔叔不得已,降了曹丞相。”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十五:“这三道防线也是不得已而为之,要是我能够集中资金在一个地方办厂,那发展会更大的。”
“注释译文诗人有哪些,注释译文有哪些诗人?注释译文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注释译文诗人!”
【不得已】无可奈何;不能不如此。《老子》:“兵者,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。不得已而用之,恬淡为上,胜而不美。”《汉书·景帝纪》:“乃者吴王濞等为逆,起兵相胁,詿误吏民,吏民不得已。”颜师古注:“已,止也,言不得止而从之,非本心也。”元无名氏《千里独行》第二折:“俺二叔叔不得已,降了曹丞相。”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十五:“这三道防线也是不得已而为之,要是我能够集中资金在一个地方办厂,那发展会更大的。”
【朱顶鹤】即丹顶鹤。唐白居易《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》:“朱顶鹤一隻,与师云间骑。云间鹤背上,故情若相思。”《元人小令集·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·失题》曲之三:“作伴的是白面猿、朱顶鹤,相随着。”参见“丹顶鹤”。
【白玉墀】玉石台阶。亦借指朝堂。明谢谠《四喜记·怡情旅邸》:“题名共列黄金榜,献策同登白玉墀。”
【食蓼虫】以苦蓼为食的虫。唐白居易《自咏》:“水旱合心忧,飢寒须手抚。何异食蓼虫,不知苦是苦。”清赵翼《哭黄月山》诗:“读书七十年,苦如食蓼虫。”
【瞬息间】见“瞬息之间”。漢
【登高会】1.旧时重九登高同饮菊花酒的聚会。唐白居易《九日寄微之》诗:“去秋共数登高会,又被今年减一场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六回:“老先生此来,恰好虞老先生尚未荣行,又重九相近,我们何不相约作一个登高会?”2.指上元日登高的聚会。晋陆翽《邺中记》:“正月十五日有登高之会。”漢
【东西南北】1.四方。泛指到处,处处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东西南北,谁敢寧处。”唐韩愈《感春》诗之一:“东西南北皆欲往,千江隔兮万山阻。”亦作“东西南朔”。郭孝成《民国各团体之组织》第二节:“自武汉举义以来,不旬月间,天下响应,东西南朔,联翩建义,禹域版图,殆全归汉有。”2.指普天下。清纳兰性德《摸鱼儿·送别德清蔡夫子》词:“英雄辈,事业东西南北,临风因甚成泣!”3.谓飘流在外,居处无定。唐睿宗《孔子赞》:“吾岂匏瓜,东西南北。”郭小川《在大沙漠中间》诗:“他们是东西南北的人,从不曾高枕而卧,现在在这里落户,却竟十分心安理得。”4.指分散四方。宋张孝祥《鹊桥仙·别立之》词:“离歌声断酒杯空,容易里、东西南北。”宋张孝祥《柳梢青·饯别蒋德施粟子求诸公》词:“后夜相思,水长山远,东西南北。”5.指方向。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一:“正行之间,一阵大风起处,捲得灰沙飞起,眼前对面不见,竟不知东西南北了。”老舍《骆驼祥子》十九:“感情在他心中绕着圆圈,把个最简单的人闹得不知道了东西南北。”
【相为表里】外互相配合,共为一体。《汉书·鼌错传》:“两军相为表里,各用其长技,衡加之以众,此万全之术也。”宋秦观《十二经相合义说》:“火与木相生,故厥阴与少阳合,而肝胆三焦命门所以相为表里也。”明徐复祚《投梭记·渡江》:“况有亲兄王导,现为丞相。每事与大将军相为表里,眼见得大事可成。”亦省作“相表里”。明沉德符《野获编补遗·京职·刘文泰》:“上又改命该院自修,取回词臣,以太监张瑜主其事,文泰因此益与瑜相表里,於是援引专侍禁中。”《明史·儒林传序》:“粤自司马迁、班固创述《儒林》,著汉兴诸儒修明经艺之由,朝廷广厉学官之路,与一代政治相表里。”典
【水曹郎】部曹郎。南朝梁诗人何逊与唐诗人张籍都曾任水部郎。唐白居易《江楼晚眺寄水部张员外》诗:“好著丹青图写取,题诗寄与水曹郎。”宋苏轼《初到黄州》诗:“逐客不妨员外置,诗人例作水曹郎。”清王又旦《赠梁峒樵水部》诗:“几载常含画省香,知君例作水曹郎。”
【白头新】同“白头如新”。宋陆游《送范舍人还朝》诗:“黄扉甘泉多故人,定知不作白头新。”朱东润注:“白头新,古谚‘白头如新’,是説没有深交的人,即在相识很久以后,还当新交一样看待。”
【不奈何】1.没奈何,无可奈何。唐张松龄《渔父》词:“珍重意、下长波,半夜潮生不奈何。”《宣和遗事》前集:“朝廷不奈何,只得出榜招諭宋江等。”2.不作难,不难为。《水浒传》第三八回:“这厮本事自有,只是粗心胆大不好。在汀州牢里,但吃醉了时,却不奈何罪人,只要打一般强的牢子。”漢
【白头翁】白发老人。唐王昌龄《题灞池》诗之二:“借问白头翁,垂纶几年也?”《资治通鉴·汉武帝征和三年》:“会高寝郎田千秋上急变,讼太子寃曰‘……臣尝梦一白头翁教臣言’。”宋陈师道《寄张大夫》诗:“只应青眼老,尚记白头翁。”2.草名。近根处有白茸,状似白头老翁,故名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九九○引《本草经》:“白头翁,一名野丈人,一名胡王使者,味苦温,无毒。”唐李白《见野草中有名白头翁者》诗:“如何青草里,亦有白头翁。”宋王安石《与同官会饮于城南因成一篇追寄》诗:“赤车使者白头翁,当归入见天门东。”3.鸟名。身间青,脑上晕深团,老时头部毛变白,故名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诸葛恪传》“恪之才捷,皆此类也”裴松之注引晋虞溥《江表传》:“曾有白头鸟集殿前,权曰:‘此何鸟也?’恪曰:‘白头翁也。’”宋王质《林泉结契·山友辞·白头翁》:“白头翁,白头翁,咀嚼浅紫掐深红。”清王士禛《香祖笔记》卷八:“道上钩衣苍耳子,风前聒客白头翁。”《新民晚报》1990.3.20:“有一次大风雨后,我在校园的林子里捡到一只小白头翁。”汉
【冬冬鼓】街鼓的俗称。唐时设置在京城街道的警夜鼓。《新唐书·马周传》:“先是,京师晨暮传呼以警众,后置鼓代之,俗曰‘鼕鼕鼓’。”宋宋敏求《春明退朝录》卷上:“京师街衢置鼓於小楼之上,以警昏晓。太宗时,命张公洎製坊名,列牌於楼上。按唐马周始建议置鼕鼕鼓,惟两京有之。后北都亦有鼕鼕鼓,是则京都之制也。”漢
【梦儿亭】亭名。亦称“梦谢亭”、“客儿亭”。唐白居易《馀杭形胜》诗:“梦儿亭古传名谢,教妓楼新道姓苏。”清钱谦益《西湖杂感》诗之十一:“梦儿亭里屯戈甲,教妓楼前掣骆驼。”相传此亭系杜明师为谢灵运所建。灵运父居会稽,携灵运至钱塘杜明师家寄养,杜夜梦有贤人来访;及晓,乃灵运至,因以名亭。灵运小字客儿,故一名客儿亭。参阅《清一统志·杭州府二·梦谢亭》。
【泗水亭】古亭名。在今江苏省沛县东。汉高祖刘邦曾任泗水亭长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﹝高祖﹞及壮,试为吏,为泗水亭长。”张守节正义:“《括地志》云:‘泗水亭在徐州沛县东一百步,有高祖庙也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