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词注释译文

“注释译文诗人有哪些,注释译文有哪些诗人?注释译文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注释译文诗人!”

和答诗十首。和雉媒注释

【骨肉亲】系亲密的家人,如父母子女、兄弟姊妹等。唐杜甫《戏赠阌乡秦少府短歌》:“去年行宫当太白,朝廻君是同舍客,同心不减骨肉亲,每语见许文章伯。”明刘基《丙申二月别绍兴诸公》诗:“岂无骨肉亲?太半生死隔。”
【刎颈交】谊深挚,可以共生死的朋友。《史记·张耳陈馀列传》:“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,亦知陈餘非庸人也。餘年少,父事张耳,两人相与为刎颈交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崔浩云:‘言要齐生死,断颈无悔。’”《后汉书·廉范传》:“初,范与洛阳庆鸿为刎颈交,时人称曰:‘前有管鲍,后有庆廉。’”元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三折:“想着我罢职辞朝,曾与赵盾名为刎颈交。”亦省作“刎颈”。参见“刎颈”。汉

祗役骆口,因与王质夫同游秋山,偶题三韵注释

【烟霞侣】亦作“烟霞侣”。1.与山水结成伴侣。喻性好山水。唐白居易《祇役骆口因与王质夫同游秋山偶题》诗:“石拥百泉合,云破千峯开;平生烟霞侣,此地重徘徊。”2.指游山玩水的伴侣。清孙枝蔚《清明日泛舟城北》诗:“素心能几人?经年成间阻。今日鶯花前,重聚烟霞侣。”3.指山林隐士。唐丘丹《奉酬韦苏州使君》诗:“久作烟霞侣,暂将簪组亲。”

八骏图-戒奇物、惩佚游也注释

【千里马】日行千里的骏马。《战国策·燕策一》:“臣闻古之君人,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,三年不能得。”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“千里马,匈奴宝马也。”唐韩愈《杂说》:“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”2.指远行之马。《林则徐日记·道光十九年二月二六日》:“发闽中家书一封,编己字三号,由福州客商千里马带去。”3.比喻难得的人才。陈登科等《徐悲鸿》第二章二八:“徐悲鸿摆着手:‘不要恭维!我虽非伯乐,可白石先生真是千里马,决不能骈死于槽枥之中!’”黄虹坚《勇退》:“主任也半开玩笑地回答:‘哎呀,咱俩感觉一样,诸位伯乐帮帮忙找匹千里马替我拉拉车吧!’”4.草鞋的别名。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服器一·草鞋》:“﹝释名﹞草屨,屩,不借,千里马。”典
【四荒八极】八方极偏远之地。唐白居易《八骏图》诗:“四荒八极蹋欲徧,三十二蹄无歇时。”前蜀杜光庭《寿春节进元始天尊帧并功德疏表》:“四荒八极,毕贄琛珍。”

天可度-恶诈人也注释

【笑中有刀】藏刀”。唐白居易《天可度》诗:“看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,笑中有刀潜杀人。”《旧唐书·李义府传》:“义府貌状温恭,与人语必嬉怡微笑,而褊忌阴贼,既处权要,欲人附己,微忤意者,輒加倾陷,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。”
【笑欣欣】喜笑貌。《水浒传》第二六回:“老婆哭道:‘笑欣欣出去,却怎地这般归来!’”《红楼梦》第五十回:“只见宝玉笑欣欣擎了一枝红梅进来。”

黑潭龙-疾贪吏也注释

【九重泉】泉。南朝梁萧统《咏弹筝人》诗:“还信三洲曲,谁念九重泉。”唐杜甫《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》诗:“便与先生应永诀,九重泉路尽交期。”参见“九泉”。2.极深之水。唐白居易《黑潭龙》诗:“狐假龙神食豚尽,九重泉底龙知无。”

李夫人-鉴嬖惑也注释

【人非木石】想感情,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,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。语出汉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“身非木石,独与法吏为伍,深幽囹圄之中,谁可告愬者?”唐白居易《李夫人》诗:“人非木石皆有情,不如不遇倾城色。”郁达夫《迟桂花》:“她虽则是一个纯真的小孩子,但人非木石,究竟总有一点感情。”亦作“人非草木”。《水浒传》第十七回:“众人道:‘上覆观察,小人们人非草木,岂不省的。’”
【反魂香】。唐白居易《李夫人》诗:“九华帐深夜悄悄,反魂香降夫人魂。”宋刘过《满庭芳》词:“痛念平生情分,孤负我,临老风光。罗裙在,凭谁留意,去觅反魂香。”
【九华帐】子。唐王维《洛阳女儿行》:“罗帷送上七香车,宝扇迎归九华帐。”唐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闻道汉家天子使,九华帐里梦魂惊。”

五弦弹-恶郑之夺雅也注释

【二十五弦】古代由二十五根弦组成的一种琴瑟。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:“琴不鸣,而二十五絃各以其声应。”《汉书·郊祀志上》:“泰帝使素女鼓五十絃瑟,悲,帝禁不止,故破其瑟为二十五絃。”唐钱起《归雁》诗:“二十五絃弹夜月,不胜清怨郤飞来。”宋陈亮《贺新郎·寄辛幼安和见怀韵》词:“二十五弦多少恨,算世间,那有平分月。”
【融融曳曳】同“融融洩洩”。黄远庸《中日国民联合之经过》:“各招待会中之记事,既已由本报别録,不復具记,要之两国国民之融融曳曳於一堂,於此诸会中实留一最大之纪念。”漢
【正始之音】指魏晋玄谈风气。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。当时以何晏、王弼为首,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,谈玄析理,放达不羁;名土风流,盛于洛下,世称“正始之音”。《晋书·卫玠传》:“昔王辅嗣吐金声於中朝,此子復玉振於江表,微言之绪,絶而復续。不意永嘉之末,復闻正始之音!”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既共清言,遂达三更……丞相乃嘆曰:‘向来语,乃竟未知理源所归,至於辞喻不相负;正始之音,正当尔耳!’”2.指纯正的乐声。唐白居易《五弦弹》诗:“正始之音其若何?朱絃疏越清庙歌。一弹一唱再三叹,曲淡节稀声不多,融融曳曳召元气,听之不觉心平和。”亦省作“正始音”。唐白居易《清夜琴兴》诗:“心积和平气,本应正始音。”典

古冢狐-戒艳色也注释

【一朝一夕】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。形容时间短促。《易·坤》:“臣弑其君,子弑其父,非一朝一夕之故,其所由来者渐矣。”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:“又袁术僭逆,非一朝一夕,日磾随从,周旋歷岁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一○一回:“吾伐中原,非一朝一夕之事,正当为此长久之计。”毛泽东《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》第八章:“所有这些方面的完成,需要一个长的努力过程,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,然而必须向这个方向发展。”亦省作“一朝夕”。宋真德秀《论语详说后序》:“人见其温润縝栗,无少瑕点,以为出於天成,而不知追琢磨治之功非一朝夕积也。”

时世妆-儆戎也注释

【时世妆】入时或时髦的装饰打扮。唐白居易《时世妆》诗:“时世妆,时世妆,出自城中传四方。”妆,一本作“粧”。清黄遵宪《番客篇》:“蕃身与汉身,均学时世妆。”同“时世妆”。唐白居易《上阳白发人》诗:“小头鞋履窄衣裳,青黛点眉眉细长;外人不见见应笑,天宝末年时世粧。”宋范成大《古风送南卿》诗:“不能时世粧,萧然古冠服。”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续录六》:“见一美妇,长不满二尺,紫衣青衿,著红履,纤瘦如指,髻作时世粧。”漢
【时世妆】入时或时髦的装饰打扮。唐白居易《时世妆》诗:“时世妆,时世妆,出自城中传四方。”妆,一本作“粧”。清黄遵宪《番客篇》:“蕃身与汉身,均学时世妆。”同“时世妆”。唐白居易《上阳白发人》诗:“小头鞋履窄衣裳,青黛点眉眉细长;外人不见见应笑,天宝末年时世粧。”宋范成大《古风送南卿》诗:“不能时世粧,萧然古冠服。”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续录六》:“见一美妇,长不满二尺,紫衣青衿,著红履,纤瘦如指,髻作时世粧。”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