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词注释译文

“注释译文诗人有哪些,注释译文有哪些诗人?注释译文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注释译文诗人!”

赠吕三校书注释

【校书郎】东汉时,征召学士至兰台或东观宫中藏书处校勘典籍,其职为郎中者,称校书郞中(亦省称校书郎);其职为郎者,则称校书郎。三国魏始置校书郎官职,司校勘宫中所藏典籍诸事。唐以后历代因之。明以后不置。《后汉书·梁慬传》:“校书郎马融上书讼慬与护羌校尉庞参。”王先谦集解“盖中郎、侍郎、郎中,通谓之三署郎,校书郎中本可省称校书郎,犹尚书僕射之省称尚书耳。”《后汉书·杨终传》:“显宗时,徵诣兰臺,拜校书郎。”《魏书·律历志上》:“中坚将军、屯骑校尉张洪,故太史令张明豫息盪寇将军龙祥,校书郎李业兴等三家并上新历,各求申用。”唐元稹《赠三吕校书》诗:“同年同拜校书郎,触处潜行烂熳狂。”《宣和遗事》后集:“遣校书郎卫肤敏为贺生辰使。”参阅《通典·职官八》。

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注释

【豆萁才】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,不成者行大法。应声便为诗曰:‘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。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;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!’帝深有惭色。”后以“豆萁才”喻才思敏捷。唐元稹《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》:“豆萁才敏儁,羽猎正峥嶸。”

使东川。夜深行注释

【百牢关】名。隋置,原名白马关,后改。在今陕西省勉县西南。唐杜甫《夔州歌》之一:“白帝高为三峡镇,瞿唐险过百牢关。”唐李商隐《饯席重送从叔余之梓州》诗:“武关犹悵望,何况百牢关!”清顾祖禹《读史方舆纪要·陕西五·汉中府》:“百牢关在州西南,隋开皇中置,以蜀路险,号曰百牢也。或曰,其地有百牢谷,因名。”亦省作“百牢”。唐郑馀庆《和黄门相公诏还题石门洞》:“地分三蜀限,关志百牢名。”汉

放言五首注释

【饭来开口】张口”。
【陆通歌凤】《论语·微子》:“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:‘凤兮凤兮!何德之衰?往者不可諫,来者犹可追。已而,已而!今之从政者殆而!’”后遂以“陆通歌凤”为避世隐居的典故。唐元稹《放言》诗之四:“宁戚饭牛图底事?陆通歌凤也无端。”
【烧缸地】烧酒缸之处。唐元稹《放言》诗之五:“他时定葬烧缸地,卖与人家得酒盛。”按,三国吴郑泉博学而性嗜酒,临卒,对人曰:“必葬我陶家之侧,庶百岁之后化而成土,幸见取为酒壶,实获我心矣。”见《三国志·吴志·吴主传》注引《吴书》。典

使东川。百牢关(奉使推小吏任敬仲)注释

【百牢关】名。隋置,原名白马关,后改。在今陕西省勉县西南。唐杜甫《夔州歌》之一:“白帝高为三峡镇,瞿唐险过百牢关。”唐李商隐《饯席重送从叔余之梓州》诗:“武关犹悵望,何况百牢关!”清顾祖禹《读史方舆纪要·陕西五·汉中府》:“百牢关在州西南,隋开皇中置,以蜀路险,号曰百牢也。或曰,其地有百牢谷,因名。”亦省作“百牢”。唐郑馀庆《和黄门相公诏还题石门洞》:“地分三蜀限,关志百牢名。”汉

奉诚园(马司徒旧宅)注释

【奉诚园】。原为唐司徒马燧旧宅,燧死,其子畅将园中大杏赠宦官窦文场,文场以进德宗。德宗以为未尝见,颇怪畅,派宦官往封其树。畅惧,因献其宅,废为奉诚园。见唐冯翊子《桂苑丛谈·史遗》。后用为盛衰无常的典实。唐白居易《秦中吟》诗之三:“如何奉一身,直欲保千年?不见马家宅,今作奉诚园!”唐元稹《遣兴》诗之二:“草没奉诚园,轩车昔曾满。”清赵翼《重过灵岩山馆》诗:“得地犹依採香径,籍官幸免奉诚园。”典

纪怀,赠李六户曹、崔二十功曹五十韵注释

【黄梅雨】黄梅季所下的雨。也叫“梅雨”。唐杜甫《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》诗:“思霑道暍黄梅雨,敢望宫恩玉井冰。”宋苏轼《舶趠风》诗:“三旬已过黄梅雨,万里初来舶趠风。”清唐孙华《小病柬松》诗之二:“十日黄梅雨滞淫,炉香綈卷静愔愔。”徐迟《火中的凤凰》:“点点滴滴,把大上海包裹在愁云底下的黄梅雨已经下了半个来月。”

西明寺牡丹注释

【紫云英】牡丹花名。唐元稹《西明寺牡丹》诗:“花向琉璃地上生,光风炫转紫云英。”2.草名。又名红花草。一、二年生草本植物,茎匍匐在地面上,花紫红色或白色,果实为荚果。根部有根瘤菌。可做饲料和绿肥。3.紫色云母。古代方士以为仙药。明高启《乘鲤桥》诗:“左招骑龙君,右携乘鸞子。笑餐紫云英,同咏珠宫里。”典

遣行十首注释

【平安火】唐代每三十里置一堠,每日初夜举烽火报无事,谓之“平安火”。唐元稹《遣行》诗:“迎候人应少,平安火莫惊。”唐姚合《穷边词》:“沿边千里浑无事,唯见平安火入城。”《资治通鉴·唐肃宗至德元载》:“及暮,平安火不至,上始惧。”胡三省注:“《六典》:‘唐镇戍烽候所至,大率相去三十里。’每日初夜,放烟一炬,谓之‘平安火’。时守兵已溃,无人復举火。”清钱谦益《赠翁朔州兆吉》诗之一:“佛灯长似平安火,诗债浑如簿领尘。”
【曲江池】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。秦为宜春苑,汉为乐游原,有河水水流曲折,故称。隋文帝以曲名不正,更名芙蓉园。唐复名曲江。开元中更加疏凿,为都人中和、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。参阅唐康骈《剧谈录·曲江》、宋乐史《太平寰宇记·关西道一·雍州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