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注释译文诗人有哪些,注释译文有哪些诗人?注释译文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注释译文诗人!”
【翰墨场】犹翰墨林。南朝宋谢瞻《张子房诗》:“济济属车士,粲粲翰墨场。”唐杜甫《壮游》诗:“往昔十四五,出游翰墨场。”宋张孝祥《鹧鸪天·上元设醮》词之三:“忆昔追游翰墨场,武夷仙伯较文章。”
【漉酒巾】巾。泛指葛巾。唐白居易《效陶潜体》诗之十三:“口吟《归去来》,头戴漉酒巾。”唐朱放《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》诗:“雪里登山履,林间漉酒巾。”明宋濂《跋<匡庐社图>》:“其一人冠漉酒巾,被羊裘,杖策徐行。”参见“漉酒”。
【分大小】婚之次日拜见亲族,谓之“分大小”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八回:“新娘听公公讲完了这篇考据,纔一一的接见亲族,俗叫作‘分大小儿’。”载涛恽宝惠《清末贵族之生活》:“次早新妇下地……夫妇同到上房叩见父母、翁姑,谓之行双礼;次分大小,本家及亲戚长辈,请坐受礼。”
【若耶溪】溪名。出浙江省绍兴市若耶山,北流入运河。相传为西施浣纱之所。唐杜甫《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》:“若耶溪,云门寺,吾独胡为在泥滓?青鞋布袜从此始。”宋辛弃疾《汉宫春·会稽蓬莱阁怀古》词:“谁向若耶溪上,倩美人西去,麋鹿姑苏。”明冯梦龙《挂枝儿·藕》:“藉儿好一箇嫩白的肌体,深深的住在若耶溪。”参见“若耶”。漢
【畔牢愁】雄所作辞赋篇名,已佚。《汉书·扬雄传上》:“又旁《惜诵》以下至《怀沙》一卷,名曰《畔牢愁》。”颜师古注引李奇曰:“畔,离也。牢,聊也。与君相离,愁而无聊也。”2.借指离愁之作。唐杜牧《寄浙东韩乂评事》诗:“梦寐几回迷蛺蝶,文章应广《畔牢愁》。”唐李商隐《拟意》诗:“书成祓禊帖,唱杀《畔牢愁》。”亦省作“畔牢”。宋林逋《和唐异见寄》:“骚人新遗《畔牢》词,隐几微吟愧所知。”
【相思曲】古乐府曲名。《乐府诗集·清商曲辞三·懊侬歌》郭茂倩题解引南朝陈智匠《古今乐录》:“《懊儂歌》者,晋石崇、緑珠所作,惟《丝布涩难缝》一曲而已,后皆隆安初民间讹謡之曲。宋少帝更製新歌三十六曲,齐太祖常谓之《中朝曲》,梁天监十一年,武帝敕法云改为《相思曲》。”南朝梁王僧孺《春思》:“復闻黄鸟吟,今作《相思曲》。”
【富民侯】年,悔以江充谮杀卫太子据,又悔征伐连年。会车千秋上书为卫太子鸣冤,因擢升为大鸿胪,数月后又代刘屈釐为丞相,封富民侯,取“大安天下,富实百姓”之意。事见《汉书·车千秋传》、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、《汉书·韦玄成传》。后因以“富民侯”称安天下、富百姓的高官。宋林逋《送王舍人罢两浙宪赴阙》诗:“越俗今无讼,闲田亦有秋。公朝论爵赏,当拜富民侯。”宋辛弃疾《水调歌头·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》词:“莫射南山虎,直觅富民侯。”元宋褧《送高子敬归鼓城》诗:“元龙不拜富民侯,袖劒囊书苦掉头。”
【岁寒心】节操。唐张九龄《感遇》诗之七:“岂伊地气暖?自有岁寒心。”宋文天祥《至扬州》诗:“折节从今交国士,死生一片岁寒心。”清顾炎武《德州讲易毕奉柬诸君》诗:“亮哉岁寒心,不变霜与雪。”参见“岁寒”。
【鸳鹭行】比喻朝官的行列。鵷和鹭止有班,立有序,故称。唐杜甫《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》诗之五:“不息豺狼鬭,空惭鸳鷺行。”唐白居易《翰林院中感秋怀王质夫》诗:“寄跡鸳鷺行,归心鸥鹤羣。”亦省作“鸳行”。唐杜甫《秦州杂诗》之二十:“为报鸳行旧,鷦鷯在一枝。”唐刘禹锡《奉和司空裴相公中书即事通简旧寮之作》:“佇闻戎马息,入贺领鸳行。”宋王禹偁《送同年刘司谏通判西都》诗:“元老留司卧雒阳,諫官通理輟鸳行。”
【第一流】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:“桓大司马下都,问真长曰:‘闻会稽王语奇进,尔邪?’刘曰:‘极进,然故是第二流中人耳。’桓曰:‘第一流復是谁?’刘曰:‘正是我辈耳。’”唐许浑《早秋寄刘尚书》诗:“天生心识富人侯,将相门中第一流。”清钱泳《履园丛话·杂记下·浮签》:“更凭若个话前游,九十人中第一流。”瞿秋白《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》:“他们的作品,未必都是第一流的,未必都流传下来。”《新民晚报》1990.10.2:“它们以最美好的环境与场地、第一流的设备与服务竞相号召,终于又迎来了新一代的台球爱好者。”
【北堂萱】1.指萱草。语本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:“焉得諼草,言树之背。”毛传:“諼草令人忘忧。背,北堂也。”谖草,即萱草,俗名忘忧草。南朝梁吴均《酬别江主簿屯骑》诗:“何用赠分首,自有北堂萱。”唐骆宾王《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》诗之二:“忘怀南涧藻,蠲思北堂萱。坐叹华滋歇,思君谁为言?”2.借指母亲。宋王楙《野客丛书·萱堂桑梓》:“今人称母为北堂萱,盖祖《毛诗·伯兮》诗:‘焉得諼草,言树之背。’……其意谓君子为王前驱,过时不反,家人思念之切,安得諼草种於北堂,以忘其忧,盖北堂幽阴之地,可以种萱。初未尝言母也,不知何以遂相承为母事。”清周亮工《题李武曾灌园养母图》诗:“荷鉏忘旦暮,得慰北堂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