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李端注释
【千金一笑】犹言千金买笑。宋张孝祥《虞美人》词之六:“倩人传语更商量,只得千金一笑也甘当。”《西湖佳话·西泠韵迹》:“千金一笑,花柳空自来争;十斛片时,风月何曾肯让。”亦省作“千金笑”。唐张夫人《拾得韦氏花钿以诗寄赠》:“能助千金笑,如何忍弃捐。”明陈所闻《金落索·闺怨》曲:“富贵韶华,难博千金笑。”
【杨执戟】。杨,通“扬”。语本三国魏曹植《与杨德祖书》:“昔杨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,犹称壮夫不为也。”唐李白《古风》之四六:“当涂何翕忽,失路长弃捐。独有杨执戟,闭关草《太玄》。”
“注释译文诗人有哪些,注释译文有哪些诗人?注释译文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注释译文诗人!”
【千金一笑】犹言千金买笑。宋张孝祥《虞美人》词之六:“倩人传语更商量,只得千金一笑也甘当。”《西湖佳话·西泠韵迹》:“千金一笑,花柳空自来争;十斛片时,风月何曾肯让。”亦省作“千金笑”。唐张夫人《拾得韦氏花钿以诗寄赠》:“能助千金笑,如何忍弃捐。”明陈所闻《金落索·闺怨》曲:“富贵韶华,难博千金笑。”
【杨执戟】。杨,通“扬”。语本三国魏曹植《与杨德祖书》:“昔杨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,犹称壮夫不为也。”唐李白《古风》之四六:“当涂何翕忽,失路长弃捐。独有杨执戟,闭关草《太玄》。”
【长安道】横吹曲》名。内容多写长安道上的景象和客子的感受,故名。南朝陈后主、徐陵和唐代韦应物、白居易等均写有此曲。句式长短错落不一。参阅唐吴兢《乐府古题要解》。
【千山万水】山水很多,比喻路途艰险、遥远。唐宋之问《至端州驿见杜审言沉佺期题壁慨然成咏》:“岂意南中岐路多,千山万水分乡县。”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三折:“都则为一官半职,阻隔得千山万水。”李瑛《一片红云》诗:“历千山万水,你从哪里飞来?冒疾风骤雨,经受了怎样的劳顿?”亦作“千水万山”。清洪昇《长生殿·尸解》:“我只道轻魂弱魄飞能去,又谁知千水万山途转修。”典
【北海樽】见“北海尊”。
【六辅渠】六条人工灌溉渠道的总称。汉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,左内史儿宽在郑国渠上游南岸开凿六小渠,以辅助灌溉郑国渠所不能达到的高地,故名。民间亦省称“六渠”。至唐犹存。《汉书·沟洫志》:“自郑国渠起,至元鼎六年,百三十六岁,而儿宽为左内史,奏请穿凿六辅渠,以益溉郑国傍高卬之田。”颜师古注:“在郑国渠之里,今尚谓之辅渠,亦曰六渠也。”
【八行书】书信。《文苑英华》卷二一四引北齐邢邵《齐韦道逊晚春宴》诗:“谁能千里外,独寄八行书?”唐李冶《寄校书七兄》诗:“因过大雷岸,莫忘八行书。”宋梅尧臣《送辛都官知鄂州》诗:“愿君访旧跡,因报八行书。”参见“八行”。
【金门步】谓出入金马门。比喻担任官职或担任官职的人。《文选·谢朓<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>诗》:“若遗金门步,见就玉山岑。”吕向注:“金门谓金马门。言若能遗金门步,当见就我此山中也。”唐张九龄《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》:“山公启事罢,吉甫颂声传,济济金门步,洋洋玉树篇。”唐韩翃《送韦秀才》诗:“好忆金门步,功名自有期。”
【马相如】相如的简称。唐李商隐《梓潼望长卿山》诗:“梓潼不见马相如,更欲南行问酒壚。”元无名氏《渔樵记》第一折:“总饶你似马相如赋《子虚》,怎比的他石崇家夸金谷。”元萨都剌《平川幽居》诗之二:“汉廷论封禪,应问马相如。”
【骢马使】·桓典传》:“﹝桓典﹞辟司徒袁隗府,举高第,拜侍御史。是时宦官秉权,典执政无所回避。常乘驄马,京师畏惮,为之语曰:‘行行且止,避驄马御史。’……在御史七年不调,后出为郎。”后以“驄马使”指御史。唐张南史《送李侍御入茅山采药》诗:“聊听驄马使,却就紫阳仙。”明何景明《九日同陈侍御凤谷登宴》诗:“柏臺驄马使,兰谷凤仙家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一○五回回目:“锦衣军查抄寧国府,驄马使弹劾平安州。”
【梅花岭】1.地名。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广储门外。明万历中,州守吴秀浚河积土成丘,丘上植梅,故名。明末,清兵攻破扬州,史可法死难,家人葬其衣冠于此。清在此设梅花书院。《明史·史可法传》:“可法死,觅其遗骸。天暑,众尸蒸变,不可辨识。踰年,家人举袍笏招魂,葬於扬州郭外之梅花岭。”清李斗《扬州画舫录·新城北录上》:“万历二十年,太守吴秀开濬城濠,积土为岭,树以梅,因名梅花岭。”2.即大庾岭。在江西省大余县、广东省南雄县交界处。宋苏轼《清远舟中寄耘老》诗:“小寒初度梅花岭,万壑千巖背人境。”王文诰辑注引《南安志》:“大庾岭,其上多梅花,又名梅岭。”
【五色诏】晋陆翽《邺中记》:“石季龙与皇后在观上,为詔书,五色纸,著凤口中。凤既衔詔,侍人放数百丈緋绳,轆轤回转,凤凰飞下,谓之凤詔。凤凰以木作之,五色漆画,脚皆用金。”后因以“五色詔”指诏书。唐王维《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》:“朝罢须裁五色詔,珮声归向凤池头。”唐窦常《奉贺太保岐公承恩致政》诗:“五色詔中宣九德,百僚班外置三师。”明陈汝元《金莲记·觐圣》:“朝罢须裁五色詔,肯将衰朽惜残年。”
【谢宣城】朝齐谢朓。朓曾任宣城太守,故称。唐杜甫《陪裴使君登岳阳楼》诗:“礼加徐孺子,诗接谢宣城。”清姚鼐《入山》诗:“取作分司随口句,惊人无復谢宣城。”典
【碧纱窗】装有绿色薄纱的窗。前蜀李珣《酒泉子》词之四:“秋月嬋娟,皎洁碧纱窗外照。”明冯梦龙《山歌·无郎》:“姐儿立在碧纱窗,眼观孤雁好恓惶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二六回:“﹝寳玉﹞觉得一缕幽香,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。”漢
【细柳营】时,周亚夫为将军,屯军细柳。帝自劳军,至细柳营,因无军令而不得入。于是使使者持节诏将军,亚夫传令开壁门。既入,帝按辔徐行。至营,亚夫以军礼见,成礼而去。帝曰:“此真将军矣!曩者霸上,棘门军,若儿戏耳!”见《史记·绛侯世家》。后遂称军营纪律严明者为细柳营。细柳,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南。唐李嘉祐《送马将军奏事毕归滑州使幕》诗:“棠梨宫里瞻龙衮,细柳营前著豹裘。”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抚兵》:“纷纷将士愿移家,细柳营中起暮笳。”亦省作“细柳”。南朝陈徐陵《为始兴王让琅玡二郡太守表》:“自甘泉通水,细柳屯兵,旁带戎臣,颇同疆埸。”明徐渭《上督府公生日诗》:“已遣严兵营细柳,更教长剑倚扶桑。”清毛师柱《兵过》诗:“军容同细柳,知不负君恩。”
【簪白笔】史官、谏官入朝,或近臣侍从,插笔于帽,以便随时记录、书写。后插白笔,为官员冠饰之一。五代马缟《中华古今注·簪白笔》:“簪白笔,古珥笔之遗象也。腰带剑、珥笔,示君子有文武之备焉。”《宋史·舆服志四》:“立笔,古人臣簪笔之遗象。其制削竹为干,裹以緋罗,以黄丝为毫,拓以银缕叶,插於冠后。旧令,文官七品以上朝服者,簪白笔、武官则否,今文武皆簪焉。”典
【一叶报秋】一叶知秋”。唐鲍溶《始见二毛》诗:“百川赴海返潮易,一叶报秋归树难。”唐柳氏《杨柳枝》词:“一叶随风忽报秋,纵使君来岂堪折。”汉
【怨王孙】又名“忆王孙”。双调,五十三字。参阅清万树《词律》卷六注。参见“忆王孙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