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词注释译文

“注释译文诗人有哪些,注释译文有哪些诗人?注释译文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注释译文诗人!”

春送郭大之官注释

【手板支颐】义庆《世说新语·简傲》:“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。桓谓王曰:‘卿在府久,比当相料理。’初不答,直高视,以手版拄颊云:‘西山朝来,致有爽气。’”后以“手板支颐”为闲散自适之典。唐雍陶《寄永乐殷尧藩明府》诗:“头巾漉酒临黄菊,手板支颐向白云。”

送王使君赴太原拜节度副使注释

【万户侯】之侯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有能得齐王头者,封万户侯。”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惜乎,子不遇时!如令子当高帝时,万户侯岂足道哉!”明何景明《鲁连》诗:“不受万户侯,长揖千乘君。”2.用以泛指高爵显位。唐杜牧《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》诗:“谁人得似张公子,千首诗轻万户侯。”宋陆游《山中夜归戏作短歌》:“少年意薄万户侯,白首乃作穷山囚。”毛泽东《沁园春·长沙》词:“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,粪土当年万户侯。”

竹里径注释

【风光好】1.词牌名。宋陶穀使南唐,自恃为上国使者,辞色毅然不可犯。韩熙载乃命妓秦弱兰佯为驿卒女,穀与相昵,并作《风光好》词赠之。后穀于后主席上辞色如前,乃命弱兰歌此词,穀即日窘归。见宋郑文宝《南唐近事》。参阅宋沉辽《云巢编》。穀词双调三十六字,平韵。2.曲牌名。属南曲羽调。字句格律与词牌同。用作引子。

送王闰注释

【瘦棱棱】不丰满或消瘦露骨。宋辛弃疾《最高楼》词:“花知否?花一似何郎,又似沉东阳。瘦稜稜地天然白,冷清清地许多香。”同“瘦稜稜”。艾明之《雨》:“李阿镜叹息地摇摇头,突然扒开自己的衣服,露出瘦棱棱的胸膛,一把抓住身边那个青工的手,把它按在自己的肋骨下面。”杜鹏程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五章三:“那细嫩的满是青春活力的脸膛,一下子变得瘦棱棱的了,好像她刚害完一场大病。”

秋日趋府上张大夫注释

【醉如泥】《后汉书·周泽传》“一岁三百六十日,三百五十九日斋”唐李贤注:“《汉官仪》此下云:‘一日不斋醉如泥。’”唐杜甫《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》诗之三:“肯藉荒亭春草色,先判一饮醉如泥。”宋张孝祥《西江月》词:“三杯村酒醉如泥,天色寒呵且睡。”清李福《浣溪沙》词:“望里层层众緑齐,春风也怕子规啼,只须饮到醉如泥。”2.酒杯名。宋无名氏《五国故事》卷下:“延羲在位,为长夜之饮,锻银叶为酒杯,以赐饮羣下。银叶既柔弱,因目之为冬瓜片,又名之曰醉如泥。”

留卢秦卿(一作郎士元诗)注释

【石尤风】人尤某娶石氏女,情好甚笃。尤远行不归,石思念成疾,临死叹曰:“吾恨不能阻其行,以至于此。今凡有商旅远行,吾当作大风为天下妇人阻之。”见元伊世珍《琅嬛记》引《江湖纪闻》。后因称逆风、顶头风为“石尤风”。南朝宋孝武帝《丁督护歌》之一:“愿作石尤风,四面断行旅。”唐陈子昂《初入峡苦风寄故乡亲友》诗:“寧知巴峡路,辛苦石尤风。”宋杨亿《荷花》诗:“洒从琼蕊露,吹任石尤风。”亦省作“石尤”、“石邮”。唐李商隐《拟意》诗:“去梦随川后,来风贮石邮。”明张煌言《答曹云霖监军书》:“弟栖迟沙关,几三月矣。金尽粟空……只得仍图北返。两番鼓棹,又为石尤留滞。”清纳兰性德《南乡子·柳沟晓发》词:“人去似春休,巵酒曾将酹石尤。”王大觉《月夜渡淀湖歌》:“我被石尤妒,屡把归期误。”

送史申之峡州注释

【瘦岩岩】”。形容瘦削或瘦弱的样子。元马致远《汉宫秋》第一折:“则他那瘦岩岩影儿可喜杀。”元关汉卿《大德歌·夏》曲:“俏寃家,在天涯……蛾眉淡了教谁画?瘦巖巖羞戴石榴花。”元张可久《寨儿令·收心》曲:“面皮儿黄紺紺,身子儿瘦巖巖,相识每陡然轻视俺。”明叶宪祖《鸾鎞记·摧落》:“一副生擦擦苦肝肠,一条瘦巖巖贱体肤,到头来刘蕡命薄冯唐暮,因此蚤拚却做浮屠。”明李唐宾《梧桐叶》第一折:“他如今瘦岩岩腰减罗裙褪。”杜鹏程《保卫延安》第二章:“他瘦岩岩的脸,还是又严肃又自尊的。”见“瘦巖巖”。
【病厌厌】懨”。

过长林湖西酒家译文

近日门前溪水涨,情郎几度,偷偷来相访,船儿小,无法挂上红斗帐,不能亲热无计想,并蒂莲下空惆怅。愿妾身为红芙蓉,年年长在秋江上,再愿郎是花下浪,没有障碍与阻挡,随风逐雨,时时来寻访。

酬李端校书见赠注释

【玉壶冰】成冰,形容寒冷。唐杜甫《赠特进汝阳王二十二韵》:“研寒金井水,簷动玉壶冰。”元杨维桢《吴子夜四时歌》:“朝来玉壶冰,为君添衣裳。”2.喻高洁清廉。南朝宋鲍照《代白头吟》:“直如朱丝绳,清如玉壶冰。”宋黄庭坚《奉和公择舅氏送吕道人研长韵》:“奉身玉壶冰,立朝朱丝絃。”清刘献廷《赠别还灯和尚》诗:“仪范三坛云海月,禪心一片玉壶冰。”3.酒名。宋叶梦得《浣溪沙·送卢倅》词:“荷叶荷花水底天,玉壶冰酒酿新泉,一欢聊復记他年。”清吴伟业《戏题士女图》诗之五:“四壁萧条酒数升,锦江新酿玉壶冰。”

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注释

【曝衣楼】皇宫中帝后于七月七日曝衣之处。唐李贺《七夕》诗:“鹊辞穿线月,花入曝衣楼。”唐沉佺期《七夕曝衣篇》诗:“宫中扰扰曝衣楼,天上娥娥红粉席。”《渊鉴类函·岁时八·七月七日三》“曝衣”:“太液池西有汉武帝曝衣楼,七月七日宫人出衣曝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