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词注释译文

“注释译文诗人有哪些,注释译文有哪些诗人?注释译文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注释译文诗人!”

感兴注释

(1)灵岩:山名,又称砚石山,在江苏苏州西南,春秋末,吴王夫差建离宫于此,有古迹多处。(2)吴城:吴县县城。吴县、苏州在同一治所。(3)纷纷靡靡:众多而富丽。(4)若:像是。列:排列在一起。(5)咸:都。有异:有特殊之处、与众不同。(6)节:节省。行者:路人。(7)窈(yǎo)然:深远曲折。(8)西施:春秋末越国美女。越王勾践把她献给吴王夫差,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。(9)泓然:形容水量大。(10)浣(huàn)花池:相传为西施濯花之处。(11)容:供,让。栖迟:宿息。(12)周眺览:向四周远看。(13)轩(xuān):有廊的房屋。直:当,对着。洞庭:山名,在今苏州西南太湖中。(14)具区:太湖的古称。(15)用:因此。号:称为。(16)“专此”二句:意谓吴郡最美的是灵岩山;灵岩山最美的是奇观阁。专:独一。(17)亟(qì):屡次。甚亟:次数甚多。(18)每:每每,常常。匿幽閟(bì)胜:把幽境胜景都隐藏闭塞起来。(19)莫可搜剔:意谓找不到幽胜佳境,也挑剔不了差错。(20)“如鄙”句:谓好像灵岩山存心鄙视我这样的浅薄的人。(21)淮南行省:张士诚在苏州称吴王(1363—1367)后,仿元代行省建制,设淮南行省,地处当今江苏、安徽两省长江以北、淮河以南地区。参知政事:行省的副长官。

客舍秋怀呈骆正字士则译文

  黄初三年,我来到京都朝觐,归渡洛水。古人曾说此水之神名叫宓妃。因有感于宋玉对楚王所说的神女之事,于是作了这篇赋。赋文云:  我从京都洛阳出发,向东回归封地鄄城,背着伊阙,越过轘辕,途经通谷,登上景山。这时日已西下,车困马乏。于是就在长满杜蘅草的岸边卸了车,在生着芝草的地里喂马。自己则漫步于阳林,纵目眺望水波浩渺的洛川。于是不觉精神恍惚,思绪飘散。低头时还没有看见什么,一抬头,却发现了异常的景象,只见一个绝妙佳人,立于山岩之旁。我不禁拉着身边的车夫对他说:“你看见那个人了吗?那是什么人,竟如此艳丽!”车夫回答说:“臣听说河洛之神的名字叫宓妃,然而现在君王所看见的,莫非就是她!她的形状怎样,臣倒很想听听。”  我告诉他说:“她的形影,翩然若惊飞的鸿雁,婉约若游动的蛟龙。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,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。她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,浮动飘忽似风吹落雪。远而望之,明洁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;近而视之,鲜丽如绿波间绽开的新荷。她体态适中,高矮合度,肩窄如削,腰细如束,秀美的颈项露出白皙的皮肤。既不施脂,也不敷粉,发髻高耸如云,长眉弯曲细长,红唇鲜润,牙齿洁白,一双善于顾盼的闪亮的眼睛,两个面颧下甜甜的酒窝。她姿态优雅妩媚,举止温文娴静,情态柔美和顺,语辞得体可人。洛神服饰奇艳绝世,风骨体貌与图上画的一样。她身披明丽的罗衣,带着精美的佩玉。头戴金银翡翠首饰,缀以周身闪亮的明珠。

客舍秋怀呈骆正字士则注释

〔1〕黄初:魏文帝曹丕年号,公元220—226年。〔2〕京师:京城,指魏都洛阳。按曹植黄初三年朝京师事不见史载,《文选》李善注以为系四年之误。朝京师,即到京都洛阳朝见魏文帝。〔3〕济:渡。洛川:即洛水,源出陕西,东南入河南,经洛阳。〔4〕斯水:指洛川。宓妃:相传为宓羲氏之女,溺死于洛水为神。《离骚》:“我令丰隆乘云兮,求宓妃之所在。”〔5〕“感宋玉”句:宋玉有《高唐》、《神女》二赋,皆言与楚襄王对答梦遇巫山神女事。〔6〕京域:京都(指洛阳)地区。〔7〕言:发语词。东藩:指指在洛阳东北的曹植封地鄄城。藩,古代天子封建诸侯,如藩篱之卫皇室,因称诸侯国为藩国。〔魏志》本传:“(黄初)三年,立为鄄城王。”鄄城(即今山东鄄城县)在洛阳东北,故称东藩。〔8〕伊阙:山名,即阙塞山、龙门山。《水经注·伊水注》:“昔大禹疏以通水,两山相对,望之若阙,伊水历其间北流,故谓之伊阙矣。”山在洛阳南,曹植东北行,故曰背。〔9〕轘辕:山名,在今河南偃师县东南。《元和郡县志》:“道路险阻,凡十二曲,将去复还,故曰轘辕。”〔10〕通谷:山谷名。华延《洛阳记》:“城南五十里有大谷,旧名通谷。”〔11〕陵:登。景山:山名,在今河南偃师县南。〔12〕殆:通“怠”,懈怠。《商君书·农战》:“农者殆则土地荒。”烦:疲乏。〔13〕尔乃:承接连词,犹言“于是就”。税驾:犹停车。税,舍、置。驾,车乘总称。

送人游岭南注释

【呜呼哀哉】“呜嘑哀哉”。1.表示悲痛之辞。常用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。《左传·哀公十六年》:“呜呼哀哉!尼父,无自律。”《隶释·汉小黄门谯敏碑》:“呜嘑哀哉!国丧良佐,家陨栋梁。”《后汉书·侯霸传》:“未及爵命,奄然而终。呜呼哀哉!”宋叶适《祭李参政文》:“奈何一朝,长隔死生。呜呼哀哉!”2.借指死亡或事情完结,有时含诙谐或讽刺意。《警世通言·桂员外途穷忏悔》:“施济忽遘一疾,医治不痊,呜呼哀哉了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十六回:“﹝秦邦业﹞将秦钟打了一顿,自己气的老病发了,三五日,便呜呼哀哉了。”鲁迅《集外集·选本》:“不过这类的辩论,照例是不会有结果的,往复几回之后……而问题于是呜呼哀哉了。”郭澄清《大刀记》第十一章:“﹝他们﹞有的呜呼哀哉了,有的嗷嚎嗷嚎的叫起来。”汉

精舍对雨注释

【鞠为茂草】谓杂草塞道。形容衰败荒芜的景象。鞠,通“鞫”。《晋书·石勒载记》:“诚知晋之宗庙鞠为茂草,亦犹洪川东逝,往而不还。”《隋书·杨玄感传》:“黄河之北,则千里无烟;江淮之间,则鞠为茂草。”清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一:“瑶瓦芝楣,鞠为茂草。”亦省作“鞠茂草”、“鞠草”。南朝齐王融《三月三日曲水诗序》:“谗莠蔑闻,攘争掩息。稀鸣桴於砥路,鞠茂草於圆扉。”唐李商隐《祭长安杨郎中文》:“笔海惊波,词园鞠草,文塲不写於中心,册苑空留於秘宝。”明陈与郊《灵宝刀·支郡怜冤》:“圜扉鞠草不教除,昼静官閒讼自无。”参见“鞫为茂草”。

送吕少府译文

  贾谊做了长沙王的太傅,已经由于被贬谪离开京城,自己感到很不得意;等到坐船渡过湘水的时候,就写了一篇赋来凭吊屈原。屈原是楚国的贤能之臣。遭受谗言的诬陷而被放逐,作了离《离骚》这篇文章,文章的结尾说:“算了罢,国家没有一个正直贤能的人,没有一个人了解我啊”于是就跳到汨罗江自杀了。贾谊我追念感伤这件事情,借此来比喻自己,那文章的词句说:  恭敬地承受这美好的恩惠啊,到长沙去做官。途中听说屈原啊,自己沉到汨罗江自杀了。到了这湘江后写一篇文章投到江水中啊,(我)恭敬的凭吊屈原先生,(你)遭受了世间无尽的谗言啊,乃至毁灭了自己的生命。唉!唉!遭逢的时代不好啊。鸾鸟凤凰躲避流窜啊,猫头鹰却在高空翱翔。宦官内臣尊贵显耀啊,用谗言奉承阿谀的人能得志;贤才能臣无法立足啊,端方正派的人却郁郁不得志。世人都认为卞随、伯夷恶浊啊,认为盗跖、庄蹻廉洁,(认为)宝剑莫邪粗钝啊,铅质的刀锋利。慨叹抱负无法施展,屈原你无故遇祸啊!这就好比是抛弃了周鼎,而把瓦盆当成了宝物啊;乘坐、驾驶疲牛,使跛驴作骖啊,反让骏马吃力的去拖盐车啊;帽冠低居在下,鞋履反高高再上;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是不会长久的。慨叹先生你真不幸啊,竟遭遇到这样的祸难!”  总之:算了吧!整个国家没有一个人了解我啊,一个人独自忧愁抑郁能够和谁说呢?凤凰飘飘然向高处飞去啊,自己本来就打算远走高飞。

送吕少府背景

  这篇《吊屈原赋》,是贾谊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受毁谤与排挤,在公元前177年(汉文帝三年)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以后所作。作者认为自己政治上的遭遇同屈原相似,因而赋中不但慨叹屈原生前的不幸,对他寄以极大的同情;同时,也以屈原坎坷的一生作自喻,揭露了统治者的是非不分、黑白颠倒,抒发了自己不受重 用的不平和不甘屈服的心情。既是吊古,也是伤今。   公元前221年,历史进入了大一统的秦汉时代。这一时期,先秦诸子百家思想逐渐糅合,儒学独尊地位最初确立,汉赋和史学成就突出,佛教开始传入中国,道教逐渐形成。在这一种新的文化格局之中,长沙的汉代文化发射出令人眩目的光辉,这里拥有着贾谊、张仲景等一批文化巨人,丝织、漆器等工艺美术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。   贾谊18岁即以能“诵属书”而著名于郡中,经太守吴廷尉的引荐,被文帝召为博士,不久即赴任太中大夫。贾谊希图革新政治,提出“改正朔,易服色,法制度,定官名,兴礼乐”等一系列建议,受到汉文帝的赏识,一度欲提拔他任公卿之位,但遭到周勃、邓通等将相大臣的诋毁,说他“年少初学,专欲擅权,纷乱诸事”,终于未受重用。公元前176年,贾谊被调出京城,改任长沙王太傅。于是,在屈原之后,又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走向长沙。

送吕少府注释

[1]此赋是贾谊赴长沙王太傅任途中,经过湘水时所作。屈原自沉于湘水支流汨罗江,贾谊触景生情,作此凭吊屈原同时亦以自伤。[2]长沙王:指西汉长沙王吴芮的玄孙吴差。太傅:官名,对诸侯王行监护之责。谪(zhé):贬官。[3]湘水:在今湖南境内,注入洞庭湖。贾谊由京都长安赴长沙必渡湘水。[4]《离骚》赋:楚辞既称辞也称赋。[5]汨罗:水名,湘水支流,在今湖南岳阳市境内。[6]因自喻:借以自比。[7]恭承:敬受。嘉惠:美好的恩惠,指文帝的任命。俟罪:待罪,这里是谦词。[8]侧闻:谦词,说不是正面听到,尊敬的说法。[9]造:到。讬(tuō):同“托”,寄托。先生:指屈原,古人单称先生而不称名,表示尊敬。[10]罔极:没有准则。殒(yǔn):殁,死亡。厥:其,指屈原。[11]不祥:不幸。[12]伏窜:潜伏,躲藏。鸱枭:猫头鹰一类的鸟,古人认为是不吉祥的鸟,此喻小人。翱翔:比喻得志升迁。[13]闒(tà):小门。茸:小草。[14]逆曳:被倒着拖拉,指不被重用。倒植:倒立,指本应居高位反居下位。[15]随:卞随,商代的贤士。夷:伯夷。二者都是古贤人的代表。溷(hún):混浊。跖:春秋时鲁国人,传说他是大盗。蹻(jué):庄蹻,战国时楚国将领,庄蹻接受楚顷襄王之命开辟云南,后来退路被秦国斩断,他回不来就在云南做了王,客观上背叛了楚国。传说中这两个人成为“坏人”的代表。

送董颋注释

【不可胜言】道。形容数量多。《史记·游侠列传》:“﹝朱家﹞所藏活豪士以百数,其餘庸人不可胜言。”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治家》:“﹝裴子野﹞后坐事伏法,籍其家产,麻鞋一屋,弊衣数库,其餘财宝,不可胜言。”
【齿至之车】·楚策四》:“夫驥之齿至矣,服盐车而上太行。”后用“齿至之车”指年齿适中之马所驾的车子。汉枚乘《七发》:“钟岱之牡,齿至之车,前似飞鸟,后类距虚。”
【要言妙道】微的言谈理论。汉枚乘《七发》:“今太子之病,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,可以要言妙道説而去也。”汉枚乘《七发》:“使之论天下之释微,理万物之是非。孔老览观,孟子持筹而算之,万不失一。此亦天下要言妙道也。”宋辛弃疾《六州歌头·属得疾小愈困卧无聊戏作以自释》词:“口不能言臆对,虽卢扁、药石难除。有要言妙道,往问北山愚。”
【沌沌浑浑】水波相随貌。《文选·枚乘<七发>》:“沌沌浑浑,状如奔马。”李善注:“沌沌浑浑,波相随之貌也。”
【发瞽披聋】张开瞽目,打通聋耳。犹言恢复视觉和听觉能力。汉枚乘《七发》:“当是之时,虽有淹病滞疾,犹将伸傴起躄,发瞽披聋而观望之也。”漢
【出舆入辇】谓动必乘车。汉枚乘《七发》:“且夫出舆入輦,命曰蹷痿之机。”《宋史·吕大防传》:“前代人君虽在宫禁,出舆入輦。”

题武当逸禅师兰若注释

【天造草昧】1.谓天地之始,万物草创于混沌蒙昧之中。《易·屯》:“天造草昧。”孔颖达疏:“言天造万物於草创之始,如在冥昧之时也。”汉班固《幽通赋》:“天造草昧,立性命兮。”2.谓草创之时。章炳麟《革命道德说》:“天造草昧,壮士乌集,纪律未申,符籍未著。”
【舍生取谊】见“舍生取义”。

送张评事注释

【知命不忧】命者无忧虑。语本《易·繫辞上》:“乐天知命,故不忧。”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德人无累兮,知命不忧。”明刘基《愁鬼言》:“达人大观,知命不忧。”参见“知命”。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