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词注释译文

“注释译文诗人有哪些,注释译文有哪些诗人?注释译文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注释译文诗人!”

送夏侯侍郎注释

【谢宣城】朝齐谢朓。朓曾任宣城太守,故称。唐杜甫《陪裴使君登岳阳楼》诗:“礼加徐孺子,诗接谢宣城。”清姚鼐《入山》诗:“取作分司随口句,惊人无復谢宣城。”典

春申君祠注释

【三千客】形容门客众多。战国齐孟尝君、魏信陵君、赵平原君、楚春申君四公子皆喜养士,门下号称有食客三千人。见《史记》四公子本传。唐胡曾《函谷关》诗:“朱门不养三千客,谁为鸡鸣得放回。”前蜀韦庄《江南送李明府入关》诗:“我为孟馆三千客,君继寧王五代孙。”前蜀贯休《献钱尚父》诗:“满堂花醉三千客,一剑霜寒十四州。”唐杜牧《春申君》诗:“三千宾客总珠履,欲使何人杀李园。”

华清宫注释

【朝元阁】唐代阁名。在陕西省临潼县骊山。玄宗朝,改名降圣阁。唐李商隐《华清宫》诗:“朝元阁迥《羽衣》新,首按昭阳第一人。”宋程大昌《雍录》卷四:“朝元阁。”自注:“天寳七载,玄元皇帝见于朝元阁,即改名降圣阁。”宋谢翱《吊宋内》诗之四:“禾黍何人为守閽?落花臺殿暗销魂。朝元阁下归来燕,不见当时鸚鵡言。”清洪昇《长生殿·偷曲》:“闻那朝元阁,在禁苑西首,我且绕着红墙,迤邐行去。”唐王建《华清宫感旧》诗:“尘到朝元天使急,千官夜发大龙迴。”宋苏轼《骊山》诗:“我上朝元春半老,满地落花无人扫。”清吴翊《新燕》诗:“近识朝元消息否?珠帘零落几回探。”
【华清宫】殿名。在陕西省临潼县城南骊山麓,其地有温泉。唐贞观十八年(公元644年)建汤泉宫,咸亨二年(公元671年)改名温泉宫。天宝六载(公元747年)再行扩建,改名华清宫。天宝十五载宫殿毁于兵火。汉

送李司直赴江西使幕注释

【谢康乐】宋谢灵运,曾袭封康乐公,故称。唐杜甫《石柜阁》诗:“优游谢康乐,放浪陶彭泽。”宋严羽《沧浪诗话·诗评》:“虽谢康乐拟鄴中诸子之诗,亦气象不类。”明练子宁《二月望日与饶隐君游玉笥山》诗:“我怀谢康乐,独往游名山。”亦省称“谢康”。唐李林甫《秋夜望月忆韩席等诸侍》诗:“作赋推潘岳,题诗许谢康。”汉

送孙泼赴云中注释

【黄骢少年】传》:“果从军征讨,乘黄驄马,衣青袍,每先登陷阵,时人号为‘黄驄年少’。”后以“黄驄少年”指勇敢的年轻人。唐韦应物《送孙徵赴云中》诗:“黄驄少年舞双戟,目视傍人皆辟易。”

送李明府赴滑州注释

【沈尚书】历仕南朝宋、齐、梁三代,梁武帝时,官至尚书令,故称。唐李商隐《有怀在蒙飞卿》诗:“哀同庾开府,瘦极沉尚书。”参见“沉东阳”。2.鹤的别名。元伊世珍《嫏嬛记》卷下引无名氏《採兰杂志》:“鹤,一名仙子,一名沉尚书,一名蓬莱羽士。”

送张中丞归使幕(一作韩翃诗)注释

【簪白笔】史官、谏官入朝,或近臣侍从,插笔于帽,以便随时记录、书写。后插白笔,为官员冠饰之一。五代马缟《中华古今注·簪白笔》:“簪白笔,古珥笔之遗象也。腰带剑、珥笔,示君子有文武之备焉。”《宋史·舆服志四》:“立笔,古人臣簪笔之遗象。其制削竹为干,裹以緋罗,以黄丝为毫,拓以银缕叶,插於冠后。旧令,文官七品以上朝服者,簪白笔、武官则否,今文武皆簪焉。”典

别何员外注释

【尚书郎】官名。东汉之制,取孝廉中之有才能者入尚书台,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,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,满一年称尚书郎,三年称侍郎。魏晋以后尚书各曹有侍郎、郎中等官,综理职务,通称为尚书郎。《乐府诗集·横吹曲辞五·木兰诗》:“可汗问所欲,‘木兰不用尚书郎,愿借明驼千里足,送儿还故乡。’”明黎民表《紫荆关》诗:“金城谁献议,老作尚书郎。”

酬李书记校书越城秋夜见赠注释

【水衡钱】私藏的钱。由水衡都尉、水衡丞掌管、铸造,故称。《汉书·宣帝纪》:“﹝本始﹞二年春,以水衡钱为平陵,徙民起第宅。”颜师古注引汉应劭曰:“水衡与少府皆天子私藏耳。”2.泛指国帑。南朝陈徐陵《中妇织流黄》诗:“欲知夫壻处,今督水衡钱。”清秦松龄《满目》诗:“薄海徧供金革费,羣公莫滥水衡钱。”郁达夫《日本竹枝词》之八:“羡煞传经诸伏女,一时分得水衡钱。”

登白云亭注释

【白云亭】1.亭名。在江西省馀干县之南。唐刘长卿《登馀干古县城》诗:“孤城上与白云齐,万古荒凉楚水西。”清顾祖禹《读史方舆纪要·江西三·饶州府》:“又县(餘干县)西南八十步有白云亭,亦德裕(李德裕)所建,跨古城之危,瞰长江之深,与干越亭对峙。”2.亭名。在湖北省巴东县之西。宋寇準建。宋陆游《入蜀记》卷六:“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絶境……予自吴入楚,行五千餘里,过十五州,亭榭之胜,无如白云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