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注释译文诗人有哪些,注释译文有哪些诗人?注释译文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注释译文诗人!”
【酒酣耳热】形容酒喝得畅快,酒兴正浓。三国魏曹丕《与吴质书》:“每至觴酌流行,丝竹并奏,酒酣耳热,仰而赋诗,当此之时,忽然不自知乐也。”唐杜甫《醉歌行赠公安颜十少府请顾八题壁》:“酒酣耳热忘头白,感君意气无所惜。”鲁迅《集外集拾遗·“言词争执”歌》:“现在我们再去痛快淋漓喝几巡,酒酣耳热都开心。”
【神仙中人】神仙中人”。亦作“神僊中人”。1.谓神采、仪态、服饰、举止不同凡俗的人。《晋书·王恭传》:“恭美姿仪,人多爱悦,或目之云:‘濯濯如春月柳。’尝被鹤氅裘,涉雪而行,孟昶窥见之,叹曰:‘此真神仙中人也!’”唐杜甫《醉歌行赠公安颜少府请顾八题壁》:“神仙中人不易得,颜氏父子才孤标。”金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五:“羞颜慵怯,力不能运肢体,曩时之端庄,不復同矣。张生飘然,一旦疑神仙中人,不谓从人间至矣。”明吴宽《题陈清全先生小像》:“今其五世孙驄,奉赵仲穆所写先生小像相示,杖屨翛然,真神僊中人也。”2.谓像神仙一般自在快活之人。清余怀《板桥杂记·轶事》:“夜以继日,恒酒酣歌,纶巾鹤氅,真神仙中人也。”典
【吾道东】之学术向东流播。《后汉书·郑玄传》:“﹝玄﹞乃西入关,因涿郡卢植,事扶风马融……因从质诸疑义,问毕辞归。融喟然谓门人曰:‘郑生今去,吾道东矣。’”后因用为感叹己之学术东流或同道东去的语典。《南史·张敷传》:“父邵使与高士南阳宗少文谈《繫》《象》,往復数番。少文每欲屈,握麈尾叹曰:‘吾道东矣。’於是名价日重。”唐钱起《寇中送张司马归洛》诗:“吾道将东矣,秋风更颯然。”汉
【古往今来】自古至今。晋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古往今来,邈矣悠哉。”唐李颀《古行路难》诗:“鲁连所以蹈东海,古往今来称达人。”元金仁杰《追韩信》第三折:“想古往今来,多少功臣名将,谁不出於贫寒碌碌之中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四二回:“虽然住了两三天,日子却不多,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,没听见的,都经验过了。”郭小川《乡村大道》诗:“古往今来的旅人哟,谁不受够了它们的颠簸!”
【沧浪客】浪迹江湖的人。唐杜甫《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》诗:“卿到朝廷説老翁,漂零已是沧浪客。”清曹寅《北行杂诗》之十五:“满坐沧浪客,从谁借酒兵?”
【黄金印】黄金制作的印章。古时公侯将相所佩。《史记·五宗世家论》:“高祖时诸侯皆赋,得自除内史以下,汉独为置丞相,黄金印。”唐李白《别内赴徵》诗之二:“归时儻佩黄金印,莫见苏秦不下机。”明吴昜《威宁伯王襄敏公越》诗:“惨淡黄金印,零落白羽扇。”郭沫若《前茅·哀时古调》:“羡煞人,黄金印,顺口说合纵,横目说连衡。”
【鸿雁行】记·王制》:“父之齿随行,兄之齿鴈行,朋友不相踰。”言兄弟出行,弟在兄后。后因以“鸿雁行”为兄弟之称。清蒲松龄《八月为李大厅复孙俊服启》:“鸿雁行中,伯仲一门皆秀;鸳鸯牒上,朱陈两姓偏多。”典
【白羽扇】特指古代军中主将用来指挥作战的白色羽毛扇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七○二引晋裴启《语林》:“诸葛武侯与宣王(司马懿)在渭滨将战,武侯乘素舆,葛巾,白羽扇,指挥三军,三军皆随其进止。”《晋书·陈敏传》:“敏率万餘人将与卓(甘卓)战,未获济,荣(顾荣)以白羽扇麾之,敏众溃散。”南朝梁简文帝《赋得白羽扇》诗:“可怜白羽扇,却暑復来氛;终无顾庶子(顾荣),谁为一挥军。”宋陆游《秋思》诗:“破虏谁持白羽扇,从军曾拥緑沉枪。”2.泛指白色的羽毛扇。唐李白《夏日山中》诗:“嬾摇白羽扇,躶袒青林中。”唐孟郊《塘下行》:“徒将白羽扇,调妾木兰花。”汉
【汉官威仪】指汉朝官吏的服饰、典礼制度。亦泛指华夏的礼仪制度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上》:“及见司隶僚属,皆欢喜不自胜。老吏或垂涕曰:‘不图今日復见汉官威仪!’”唐杨巨源《春日奉献圣寿无疆》诗:“愿同东观士,长覩汉官仪。”明何景明《送张国宾进万寿表还》诗:“凤管暂停秦女曲,龙旂遥覩汉官仪。”邓溥《自题印雅》诗:“远规秦制度,重见汉官仪。”
【燕山铭】燕然铭”。汉
【楚江萍】《孔子家语·致思》载,楚王渡江,见物大如斗,圆而赤,取之,使人往鲁问孔子。孔子曰:“此所谓萍实者也,可剖而食之,吉祥也,唯霸者能获焉。”后因以“楚江萍”喻吉祥而罕见难得之物。唐杜甫《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》诗:“荣华贵少壮,岂食楚江萍!”宋梅尧臣《答宣阗司理》诗:“便言楚江萍,光彩牟旭日。”亦省称“楚萍”。唐苏味道《九江口南济北接蕲春南与浔阳岸》诗:“风摇蜀柹下,日照楚萍开。”唐杜甫《独坐》诗之一:“暖老思燕玉,充饥忆楚萍。”《宋史·乐志十三》:“舞佾方更进,朝阳上楚萍。”明宋应星《<天工开物>序》:“乃枣梨之花未赏,而臆度楚萍,釜鬵之范鲜经,而侈谈莒鼎。”
【鸱夷子】皮。唐李白《古风》之十八:“何如鴟夷子,散髮棹扁舟。”宋周密《齐东野语·范公石湖》:“岂鴟夷子成功於此,扁舟去之。”《古今小说·李公子救蛇获称心》:“范蠡乃越国之上卿,因献西施於吴王夫差,就中取事,破了吴国。后见越王义薄,扁舟遨游五湖,自号鴟夷子。”参见“鴟夷子皮”。
【燧人氏】中的古帝王。钻木取火的发明者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有圣人作,钻燧取火,以化腥臊,而民悦之,使王天下,号之曰燧人氏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高贵乡公髦传》:“若使包羲因燧皇而作《易》,孔子何以不云燧人氏没包羲氏作乎?”唐杜甫《写怀》诗之二:“祸首燧人氏,厉阶董狐笔。”亦省称“燧人”。《庄子·缮性》:“逮德下衰,及燧人、伏羲始为天下,是故顺而不一。”汉班固《白虎通·号》:“钻木燧取火,教民熟食,养人利性,避臭去毒,谓之燧人也。”赵朴初《滴水集·<历史博物馆>诗之二》:“燧人取火非常业,世界从兹事事新。”典
【青云梯】1.上天的阶梯。多指高峻入云的山路。南朝宋谢灵运《登石门最高顶》诗:“惜无同怀客,共登青云梯。”唐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脚著谢公屐,身登青云梯。”王琦注:“青云梯,谓山岭高峻,如上入青云,故名。”2.喻高位或谋取高位的途径。唐白居易《效陶潜体诗》之十四:“亦有同门生,先升青云梯。”《竹坡诗话》引宋孔毅父《寄孙元忠》诗:“君有长才不贫贱,莫令斩断青云梯。”清厉鹗《游摄山栖霞寺留止三日得诗》之三:“谁为噉名者,更凿青云梯。”
【魑魅魍魉】害人的鬼怪的统称。《文选·张衡<西京赋>》:“魑魅魍魎,莫能逢旃。”李善注:“《説文》曰:‘螭,山神,兽形。’‘魅,怪物。’魍魎,水神。”唐薛用弱《集异记·僧晏通》:“虽风雨露雪,其操不易,虽魑魅魍魎,其心不摇。”明徐渭《刘公去思碑》:“即有魑魅魍魎,亦夔夔睢睢,毕露而不可逃。”亦作“魑魅罔两”。晋王嘉《拾遗记·前汉上》:“余此物名为匕首,其利难儔,水断虬龙,陆斩虎兕,魑魅罔两,莫能逢之。”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“题未定”草(八)》:“以前虽无成例,却是留给后来的宝贝,其功用与铸了魑魅罔两的形状的禹鼎相同。”
【龙伯国】1.古代传说中的大人国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龙伯之国有大人,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,钓而连六鼇。”《山海经·大荒东经》“有波谷山者,有大人之国”晋郭璞注:“《河图玉版》曰:‘龙伯国人,长三十丈,生万八千岁而死。’”民意《告非难民生主义者》:“是又梁氏所谓犹以千百之僬侥国人,与一二之龙伯国人抗,蔑有济也。”2.近代亦借指凶狠的英国帝国主义。清魏源《秦淮镫船引》:“十丈长人龙伯国,翻天復地喷波涛。”
【池中物】比喻蛰居无为的人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周瑜传》:“刘备以梟雄之姿,而有关羽、张飞熊虎之将……恐蛟龙得云雨,终非池中物也。”唐杜甫《七月三日戏呈元二十一曹长》诗:“吾子得神仙,本是池中物。”金元好问《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》诗之四:“蛟龙岂是池中物,蟣蝨空悲地上臣。”陈衍《辽诗纪事·张元》:“张有雪诗,吴诗独不传。观此数联,可想见其非池中物也。”漢
【白头吟】1.乐府楚调曲名。《西京杂记》卷三:“相如(司马相如)将聘茂陵人女为妾,卓文君作《白头吟》以自絶,相如乃止。”唐王昌龄《悲哉行》:“勿听《白头吟》,人间易忧怨。”元本高明《琵琶记·伯喈五娘相会》:“《白头吟》记得不曾忘,緑鬢妇何故在他方?”明王九思《次康对山<四时闺怨>》曲:“何处买知音?浪费黄金。相如空负《白头吟》。”按,《宋书·乐志》大曲中有古辞《白头吟》,《玉台新咏》列为古乐府,《乐府诗集》收两篇,都不言卓文君所作。2.古琴曲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