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词注释译文

“注释译文诗人有哪些,注释译文有哪些诗人?注释译文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注释译文诗人!”

乾元中寓居同谷县,作歌七首注释

【旧相识】旧相知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﹝吴公子札﹞聘於郑,见子产,如旧相识,与之縞带,子产献紵衣焉。”《晋书·陆机传》:“太康末,与弟云俱入洛,造太常张华。华素重其名,如旧相识。”唐韩愈《送灵师》诗:“还如旧相识,倾壶畅幽悁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一○九回:“岫烟是妙玉的旧相识,先走去接他。”

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注释

【骨肉亲】系亲密的家人,如父母子女、兄弟姊妹等。唐杜甫《戏赠阌乡秦少府短歌》:“去年行宫当太白,朝廻君是同舍客,同心不减骨肉亲,每语见许文章伯。”明刘基《丙申二月别绍兴诸公》诗:“岂无骨肉亲?太半生死隔。”

大云寺赞公房四首注释

【无愧辞】有言不由衷的话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:“﹝赵孟﹞对曰:‘夫子之家事治,言于晋国无隐情,其祝史陈信于鬼神无愧辞。’”唐杜甫《大云寺赞公房》诗之一:“把臂有多日,开怀无愧辞。”唐李商隐《撰彭阳公志文毕有感》诗:“敢伐不加点,犹当无愧辞。”

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注释

【七曜历】和五星纪日的历法。我国通行顺序为日、月、火、水、木、金、土,周而复始。始于古代巴比伦(一说始于古代埃及)。我国四世纪时曾有此法。八世纪时摩尼教徒又由中亚康国传入我国。《新唐书·艺文志三》载有吴伯善《陈七曜历》五卷。敦煌发现的历书和占星术著作亦有用七曜历者。唐杜甫《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》诗:“坐知七曜历,手画三军势。”
【陶唐歌】击壤歌》。相传帝尧时,有老人击壤而作歌曰:“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凿井而饮,耕田而食,帝力于我何有哉?”歌辞内容反映了对没有暴政、没有王税的理想社会的歌颂和向往。清徐夔《苦热》诗:“安得白雨洒秋令,击壤一和陶唐歌。”典

悲青坂注释

【黄头奚】的一个部落名。唐杜甫《悲青坂》诗:“黄头奚儿日向西,数骑弯弓敢驰突。”仇兆鳌注引《唐书》:“室韦,东方之北边黄头奚部也,奚亦东夷种。”

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注释

【金闺籍】金门所悬名牒,牒上有名者准其进入。后用以指在朝为官。《文选·谢朓<始出尚书省>诗》:“既通金闺籍,復酌琼筵醴。”李善注:“金闺,即金门也。《解嘲》曰:‘歷金门,上玉堂。’应劭《汉书》注曰:‘籍者,为二尺竹牒,记其年纪、名字、物色,悬之宫门,案省相应,乃得入也。’”唐韦应物《答韩库部》诗:“名列金闺籍,心与素士同。”宋沉遘《送陈舜俞寿州从事》诗:“未引金闺籍,聊为幙府宾。”
【持斧翁】称。唐杜甫《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》诗:“借问持斧翁,几年长沙客?”仇兆鳌注引申涵光曰:“称御史为持斧翁,亦新。”参见“持斧”。

三川观水涨二十韵注释

【中林士】隐居的人。《晋书·愍帝纪赞》:“是以汉滨之女,守洁白之志;中林之士,有纯一之德。”唐王维《郑霍二山人》诗:“岂乏中林士,无人荐至尊。”唐杜甫《三川观水涨二十韵》:“因悲中林士,未脱众鱼腹。”典

述怀一首(此已下自贼中窜归凤翔作)注释

【一封书】1.一封信。《史记·越世家》:“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,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。”唐于武陵《客中》诗:“一封书未返,千树叶皆飞。”2.明代一种酷刑的名称。《明史·刑法志二》:“酷吏輒用挺棍、夹棍、脑箍、烙铁及一封书、鼠弹筝……或鞭脊背、两踝致伤以上者,俱奏请,罪至充军。”3.南词曲牌名。一名《秋江送别》。

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(骊山温汤之东有龙湫)注释

【珊瑚钩】认为的一种瑞应之物。《孝经援神契》:“珊瑚鉤,瑞宝也,神灵滋液,百珍宝用则见。”《宋书·符瑞志下》:“珊瑚钩,王者恭信则见。”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姑妄听之三》:“《宋书·符瑞志》曰:‘珊瑚钩,王者恭信则见。’然不言其形状,盖自然之宝也。”2.用珊瑚所作的帐钩。唐杜甫《八哀诗·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》:“丰屋珊瑚鉤,麒麟织成罽。”清陈维崧《菩萨蛮·秘戏》词:“宝篆镇垂垂,珊瑚鉤响时。”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姑妄听之三》:“萧詮诗曰‘珠帘半上珊瑚鉤’,则以珊瑚为鉤耳。”3.比喻文章书画华丽珍贵。唐杜甫《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》诗:“飘飘青琐郎,文采珊瑚钩。”仇兆鳌注引师尹曰:“珊瑚钩,言文章之可贵。”元虞集《题柯敬仲画》诗:“百花潭深濯新锦,持报以比珊瑚钩。”
【青琐郎】黄门侍郎的别称。唐杜甫《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》诗:“飘飘青琐郎,文采珊瑚钩。”参见“青琐拜”。

送李校书二十六韵注释

【金闺籍】金门所悬名牒,牒上有名者准其进入。后用以指在朝为官。《文选·谢朓<始出尚书省>诗》:“既通金闺籍,復酌琼筵醴。”李善注:“金闺,即金门也。《解嘲》曰:‘歷金门,上玉堂。’应劭《汉书》注曰:‘籍者,为二尺竹牒,记其年纪、名字、物色,悬之宫门,案省相应,乃得入也。’”唐韦应物《答韩库部》诗:“名列金闺籍,心与素士同。”宋沉遘《送陈舜俞寿州从事》诗:“未引金闺籍,聊为幙府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