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词注释译文

“注释译文诗人有哪些,注释译文有哪些诗人?注释译文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注释译文诗人!”

逼仄行,赠毕曜(一作bX々行,一作赠毕四曜)注释

【三百青铜钱】唐杜甫《偪仄行》:“速宜相就饮一斗,恰有三百青铜钱。”元王子一《误入桃源》第一折:“﹝我﹞则是杖头三百青钱掛,抵多少坐三日县官衙。”
【行路难】1.行路艰难。亦比喻处世不易。唐杜甫《宿府》诗:“风尘荏苒音书絶,关塞萧条行路难。”唐白居易《太行路》诗:“行路难,不在水,不在山,只在人情反覆间。”2.乐府杂曲歌辞名。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。原为民间歌谣,后经文人拟作,采入乐府。南朝宋鲍照《拟行路难》十九首及唐李白所作《行路难》三首都较著名。《晋书·袁山松传》:“初,羊曇善唱乐,桓伊能挽歌,及山松《行路难》继之,时人谓之‘三絶’。”陈去病《少年行》之三:“劝君莫诵《行路难》,劝君莫復居长安。”

李鄠县丈人胡马行注释

【凤臆龙鬐】的胸脯,龙的颈毛。比喻骏马的雄奇健美。唐杜甫《李鄠县丈人胡马行》:“凤臆龙鬐未易识,侧身注目长风生。”明高明《琵琶记·杏园春宴》:“但见耳批双竹,鬃散五花,展开凤臆龙鬐,昂起豹头虎额。”典

喜晴(一作喜雨)注释

【楚筵辞醴】楚元王刘交传》载,楚元王礼敬穆生,常为设醴。及王戊即位,忘设醴。穆生退曰:“可以逝矣!”遂谢病去。后因以“楚筵辞醴”为遭君主冷遇的典实。唐杜甫《寄李十二白二十韵》:“楚筵辞醴日,梁狱上书辰……老吟秋月下,病起暮江滨。莫怪恩波隔,乘槎与问津。”
【薏苡谤】同“薏苡之谤”。唐陈子昂《题居延古城》诗:“桂枝芳欲晚,薏苡谤谁明。”唐杜甫《寄李十二白二十韵》:“稻粱求未足,薏苡谤何频!”

真定即事,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注释

【叶县凫】《风俗通·正失·叶令祠》:“俗説孝明帝时,尚书郎河东王乔,迁为叶令,乔有神术,每月朔常诣臺朝,帝怪其来数而无车骑,密令太史候望,言其临至时,常有双鳧从东南飞来;因伏伺,见鳧举罗,但得一双舄耳。”后因以“叶县鳧”指代得到皇上眷念的县令。唐高适《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》:“詔宠金门策,官荣叶县鳧。”

骢马行注释

【香罗帕】品做的巾帕。唐杜甫《骢马行》:“赤汗微生白雪毛,银鞍却覆香罗帕。”《警世通言·王娇鸾百年长恨》:“看时,乃是侍儿来寻香罗帕的。生见其三回五转,意兴已倦,微笑而言:‘小娘子!罗帕已入人手,何处寻觅?’”典

秋雨叹三首注释

【走风雨】雨,在风雨中奔走。唐杜甫《秋雨叹》诗之三:“老夫不出长蓬蒿,稚子无忧走风雨。”宋孙觌《徙寓妙觉佛舍》诗:“褰裳肯过我,崖嶠走风雨。”
【禾头生耳】亦称“禾生耳”。谓庄稼遭雨后禾头长出卷曲如耳形的芽蘖。古谚有所谓“秋雨甲子,禾头生耳。”见唐张鷟《朝野佥载》卷一。禾生耳,预示收成不好。唐杜甫《秋雨叹》诗之一:“禾头生耳黍穗黑,农夫田妇无消息。”南唐李建勋《闲出书怀》诗:“溪田雨涨禾生耳,原野鶯啼黍熟时。”宋杨万里《明发石山》诗:“便恐禾生耳,寧论客断魂。”一说,“禾头生耳”之“禾”,乃“木”字之误。参阅明陈士元《俚语解》卷二及《九家集注杜诗》卷一。
【浊泾清渭】《诗·邶风·谷风》:“涇以渭浊,湜湜其沚。”孔颖达疏:“言涇水以有渭水清,故见涇水浊。”古以为泾水浊,渭水清。比喻是非善恶分明。唐杜甫《秋雨叹》诗:“去马来牛不復辨,浊涇清渭何当分。”元刘秉忠《木兰花慢·望月婆罗门引》词:“谁辨浊涇清渭,一任东流。”参见“涇渭分明”。汉

同熊少府题卢主簿茅斋(庐兼有人伦)注释

【武陵源】1.晋陶潜《桃花源记》载:晋太元中,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,见其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,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,男女老少怡然自乐。村人自称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来此,遂与外界隔绝。后渔人复寻其处,“迷不復得”。后以“武陵源”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。唐宋之问《宿清远峡山寺》诗:“寥寥隔尘事,何异武陵源。”唐李白《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》诗:“功成拂衣去,归入武陵源。”宋王安石《即事》诗之七:“归来向人説,疑是武陵源。”亦作“武陵滩”、“武陵川”。唐汪遵《东海》诗:“同作危时避秦客,此行何似武陵滩。”唐皇甫冉《酬包评事壁画山水见寄》诗:“寒侵赤城顶,日照武陵川;若览名山誌,仍闻《招隐》篇。”明唐顺之《广德道中》诗:“倘遇秦人应不识,只疑误入武陵川。”2.亦作“武陵溪”。东汉刘晨、阮肇入天台山迷不得返,饥食桃果,寻水得大溪,溪边遇仙女,并获款留。及出,已历七世,复往,不知何所。后成文人经常援引的典故。见《太平御览》卷四一引南朝宋刘义庆《幽明录》。唐王之涣《惆怅词》之十:“晨肇重来路已迷,碧桃花谢武陵溪。”元无名氏《货郎旦》第三折:“多管为残花几片,悮刘晨迷入武陵源。”元曾瑞《留鞋记》第一折:“有缘千里能相会,刘晨曾入武陵溪。”明汤显祖《牡丹亭·寻梦》:“为甚呵,玉真重遡武陵源?也则为水点花飞在眼前。”

沙苑行注释

【麋鹿游】《史记·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臣闻子胥諫吴王,吴王不用,乃曰:‘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臺也。’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,露霑衣也。”后因以“麋鹿游”比喻繁华之地变为荒凉之所,暗示国家沦亡。明徐复祚《投梭记·应聘》:“远害朝看麋鹿游,蒙筐篚亲相叩。”清林旭《虎丘道上》诗:“新愁旧恨相随续,举目真看麋鹿游。”

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,兼呈李白注释

【空中书】界寄来的书信。唐杜甫《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》诗:“罢琴惆悵月照席,几岁寄我空中书?”
【草头露】的露水,稀少易干。比喻难以持久。唐杜甫《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》诗:“惜君只欲苦死留,富贵何如草头露?”宋苏轼《陌上花》诗之三:“生前富贵草头露,身后风流陌上花。”元萨都剌《寒江钓雪图》诗:“人间富贵草头露,桐江何处觅羊裘?”汉

东平旅游,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注释

【问缣游】据《后汉书·王丹传》载:丹同郡河南太守陈遵友人丧亲,遵赙助甚丰。丹乃怀缣一匹,陈之于主人前,曰:“如丹此縑,出自机杼。”遵闻而有惭色。丹子有同门生丧亲,家在中山,白丹欲往奔慰。丹不许,令寄缣以祠。人问其故,丹举古人交游之例说明交道之难。后因用“问縑游”指笃实而又谨慎的交游。唐高适《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》:“叨承解榻礼,更得问縑游。”
【晏子裘】晏婴,以节俭力行著称,着布衣鹿裘以朝。孔子弟子有若谓其衣一狐裘至三十年。后因以“晏子裘”为称人节俭的典故。亦谓处境困顿。唐高适《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》:“不改任棠水,仍传晏子裘。”亦省作“晏裘”。唐杜牧《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》诗:“旅馆夜忧姜被冷,暮江寒觉晏裘轻。”明邵璨《香囊记·辞婚》:“乡书有雁,晏裘凋弊成长叹。”参阅《礼记·檀弓下》、《晏子春秋·杂下十二》。

白丝行注释

【金粟尺】的星点用金粟嵌成。唐杜甫《白丝行》:“繰丝须长不须白,越罗蜀锦金粟尺。”仇兆鳌注:“尺以金粟饰之,富贵家之物。”金元好问《赠答张教授仲文》诗:“倒凤颠鸞金粟尺,裁断琼綃三万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