赠武应辰见徐径坂注释
- 阅读更多 关于 赠武应辰见徐径坂注释
- 3 次浏览
【三致意】亦作“三致志”。再三表达其意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復之,一篇之中三致志焉。”宋曾季貍《艇斋诗话》:“平甫於此盖三致意焉。”清谭嗣同《仁学》二九:“孔虽当据乱之世,而黜古学,改今制,託词寄义於昇平、太平,未尝不三致意焉。”
“注释译文诗人有哪些,注释译文有哪些诗人?注释译文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注释译文诗人!”
【三致意】亦作“三致志”。再三表达其意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復之,一篇之中三致志焉。”宋曾季貍《艇斋诗话》:“平甫於此盖三致意焉。”清谭嗣同《仁学》二九:“孔虽当据乱之世,而黜古学,改今制,託词寄义於昇平、太平,未尝不三致意焉。”
【鸳鹭行】比喻朝官的行列。鵷和鹭止有班,立有序,故称。唐杜甫《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》诗之五:“不息豺狼鬭,空惭鸳鷺行。”唐白居易《翰林院中感秋怀王质夫》诗:“寄跡鸳鷺行,归心鸥鹤羣。”亦省作“鸳行”。唐杜甫《秦州杂诗》之二十:“为报鸳行旧,鷦鷯在一枝。”唐刘禹锡《奉和司空裴相公中书即事通简旧寮之作》:“佇闻戎马息,入贺领鸳行。”宋王禹偁《送同年刘司谏通判西都》诗:“元老留司卧雒阳,諫官通理輟鸳行。”
【铜雀台】爵臺”。汉末建安十五年冬曹操所建。周围殿屋一百二十间,连接榱栋,侵彻云汉。铸大孔雀置于楼顶,舒翼奋尾,势若飞动,故名铜雀台。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古邺城的西北隅,与金虎、冰井合称三台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帝纪》:“﹝建安十五年﹞冬,作铜雀臺。”晋陆翙《邺中记》:“铜爵臺高一十丈,有屋一百二十间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浊漳水》:“鄴西三臺……中曰铜雀臺,高十丈,有屋百一间。”清赵翼《邺城怀古》诗:“霸图开国古漳滨,铜雀臺高逈入云。”吕志伊《读史感赋》:“而今立马西陵望,铜雀臺荒繐帐空。”2.乐府平调曲名。又名“铜雀妓”。宋郭茂倩《乐府诗集·相和歌辞六·铜雀台》题解:“一曰《铜雀妓》。《鄴都故事》曰:‘魏武帝遗命诸子曰:“吾死之后,葬於鄴之西岗上,与西门豹祠相近,无藏金玉珠寳。餘香可分诸夫人,不命祭吾。妾与伎人,皆著铜雀臺,臺上施六尺牀,下繐帐,朝晡上酒脯粻糒之属。每月朝十五,輒向帐前作伎,汝等时登臺,望吾西陵墓田。”’……后人悲其意,而为之咏也。”
【龙图老子】名臣范仲淹。宋王闢之《渑水燕谈录·名臣》:“范文正公以龙图阁直学士帅邠、延、涇、庆四郡,威德著闻,夷夏耸服,属户蕃部率称曰龙图老子。”汉
【祖生鞭】语出《世说新语·赏誉下》“刘琨称祖车骑为朗诣”刘孝标注引晋虞预《晋书》:“刘琨与亲旧书曰:‘吾枕戈待旦,志梟逆虏,常恐祖生(指祖逖)先吾著鞭耳。’”后因以“祖生鞭”为勉人努力进取的典故。唐李白《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》诗:“多逢剿絶儿,先著祖生鞭。”宋杨万里《寄题郭汉卿琴堂》诗:“如何划然里,犹露祖生鞭。”明杨珽《龙膏记·旅况》:“分明是洛阳季子,临邛司马,长安曼倩,岂久困尘寰,从今去,愿君好着祖生鞭。”亦作“祖逖鞭”。周咏《去国吟》:“湖海蹉跎祖逖鞭,闻鷄五夜不成眠。”漢
【白头新】同“白头如新”。宋陆游《送范舍人还朝》诗:“黄扉甘泉多故人,定知不作白头新。”朱东润注:“白头新,古谚‘白头如新’,是説没有深交的人,即在相识很久以后,还当新交一样看待。”
【花朝月夕】犹言良辰美景。《旧唐书·罗威传》:“每花朝月夕,与宾佐赋咏,甚有情致。”元白朴《驻马听·歌》曲:“花朝月夜,箇中唯有杜韦娘。”明胡应麟《诗薮续编·国朝下》:“每花朝月夕,文酒雍容,穷极胜事,今半化异物矣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一○二回:“到了花朝月夕,依旧相约玩耍。”亦作“花朝月夜”、“花晨月夕”。南朝梁元帝《春别应令诗》:“花朝月夜动春心,谁忍相思今不见。”唐陈子良《隋新城郡东曹掾萧平仲诔》:“花朝月夜,置酒题篇。”清汪汝谦《画舫约》:“花晨月夕,如乘彩云而登碧落。”2.特指农历二月半和八月半。明田汝成《熙朝乐事》:“二月十五日为花朝节。盖花朝月夕,世俗恒言。二八两月为春秋之中,故以二月半为花朝,八月半为月夕也。”参见“花朝节”、“月夕”。典
【天长地久】《老子》:“天长地久,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长生。”原指天地存在的久远。后用以形容时间悠久。汉张衡《思玄赋》:“天长地久嵗不留,俟河之清祗怀忧。”唐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絶期。”郭沫若《王昭君》第一幕:“可怜她们伶仃的母女又不得不天长地久地永远分离。”亦作“天地长久”。元宫天挺《范张鸡黍》第三折:“此一去不回头,好教我这烦恼越感的天地长久。”
【王孙草】南小山《招隐士》:“王孙游兮不归,春草生兮萋萋。”后以“王孙草”指牵人离愁的景色。唐李颀《题少府监李丞山池》诗:“窗外王孙草,牀头中散琴。清风多仰慕,吾亦尔知音。”宋穆修《寒食》诗:“江边又寒食,傖客奈离襟。恨满王孙草,愁多望帝禽。”元丁鹤年《兵后还武昌》诗之一:“归期实误王孙草,远信虚凭驛使梅。”清朱鹤龄《哭叶中翰元礼》诗:“远道王孙草,羈愁少妇词。”典
【流水高山】1.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伯牙善鼓琴,钟子期善听。伯牙鼓琴,志在登高山,钟子期曰:‘善哉,峩峩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钟子期曰:‘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后以“流水高山”指美妙的乐曲。宋辛弃疾《谒金门·和廓之五月雪楼小集韵》词:“流水高山絃断絶,怒蛙声自咽。”金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四:“也不弹雅调与亲声,流水高山多不是,何似一声声尽説相思。”《冷眼观》第二二回:“不过因为我国政府讳言革命,所以他就变了这么一个谜语出来,把人猜着顽罢了。惜乎那人不悟,倒未免叫李君反存了个流水高山知音絶少的观念在心里了。”2.借指知音、知己。宋王安石《伯牙》诗:“故人舍我归黄壤,流水高山深自知。”清方文《得梅朗三凶问因寄麻孟璿沉景山》诗:“流水高山交不浅,素车白马见何难。”3.即高山流水。古琴曲。宋罗烨《醉翁谈录·小说引子》:“也题《流水高山》句,也赋《阳春白雪》吟。”明叶宪祖《易水寒》第四折:“暂来锦瑟佳人傍,《流水高山》细评量。”《天雨花》第二三回:“君前重与翻新调,《流水高山》好。”
【蛾眉班】下、御史台官员朝见皇帝时,左右分行对立,状如蛾眉,故称。宋沉括《梦溪笔谈·故事一》:“唐制,两省供奉官东西对立,谓之蛾眉班。”宋鲁纾《南游记旧》:“中书、门下,班分东西,向谓之蛾眉班,自王溥始得罢。”
【亿万斯年】极言年代的久长。语出《诗·大雅·下武》:“於万斯年,受天之祜。”唐李德裕《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真容赞》:“四瀆宗海,众星拱辰,亿万斯年,藻朗日新。”《清史稿·礼志五》:“知守成之难,兢业无坠,庶熙洽之盛,亿万斯年。”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:“从此以后,人类将亿万斯年看不见战争。”
选自《放翁词》。陆游(1125年-1210年),字务观,号放翁,越州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南宋的爱国人。万里觅封侯:奔赴万里外的疆场,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。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载,班超少有大志,尝曰,大丈夫应当“立功异域,以取封侯,安能久事笔砚间乎?”后出使西域,被封为定远侯。梁州:仅陕西南部汉中地区。陆游在48岁时在汉中川陕宣抚使署任职,过了一段军旅生活,积极主张收复长安。关河:关塞河防,指山川险要处。梦断:梦醒。尘暗旧貂裘:貂皮裘上落满灰尘,颜色为之暗淡。这里借用苏秦典故,说自己不受重用,未能施展抱负。据《战国策·秦策》载,苏秦游说秦王“书十上而不行,黑貂之裘敝,黄金百斤尽,资用乏绝,去秦而归。”这里比喻多年没有披挂上阵,甲胄尘封,不能立功边陲。胡:本为古代对北方、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,此指金兵。鬓先秋:鬓发早已斑白,如秋霜。天山:在今新疆境内,是汉唐时的边疆,这里代指抗金前线。身老沧洲:陆游晚年退隐在故乡绍兴镜湖边的三山。沧州,滨水之地,古时隐士所居之处。觅:寻找。戍:防守。暗:形容词作动词,变得暗淡。貂裘:貂皮裘衣。秋:白。空:白白的。料: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