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曾待制游两山注释
【八万四千】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,后用以形容极多。《法华经·宝塔品》:“若持八万四千法藏,十二部经,为人演説。”宋陆游《醉歌》:“八万四千颠倒想,与君同付醉眠中。”元武汉臣《玉壶春》第二折:“做子弟的,须要九流三教皆通,八万四千傍门尽晓。”清魏源《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》:“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梁,如人侧卧一肱张。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,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。”
“注释译文诗人有哪些,注释译文有哪些诗人?注释译文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注释译文诗人!”
【八万四千】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,后用以形容极多。《法华经·宝塔品》:“若持八万四千法藏,十二部经,为人演説。”宋陆游《醉歌》:“八万四千颠倒想,与君同付醉眠中。”元武汉臣《玉壶春》第二折:“做子弟的,须要九流三教皆通,八万四千傍门尽晓。”清魏源《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》:“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梁,如人侧卧一肱张。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,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。”
【金不换】其宝贵,不能用金换取。清褚人穫《坚瓠补集·后戏目诗》:“喜称人心金不换,万年欢赏赤松游。”陈毅《游晋祠》诗:“帝王兴废长已矣,人民世纪金不换。”梁斌《红旗谱》九:“起先宝地在小严村南边,南堤根底下,倒是一块金不换的好地。”2.一种毛笔的名称。鲁迅《南腔北调集·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》:“我并无大刀,只有一枝笔,名曰‘金不换’。”巴金《怀念鲁迅先生》:“如果先生活着,他绝不会放下他的‘金不换’。他是一位作家,一位人民所爱戴的伟大的作家。”3.药草名。即三七。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草一·三七》:“彼人言其叶左三右四,故名三七,盖恐不然。或云本名山漆,谓其能合金疮,如漆黏物也,此説近之。金不换,贵重之称也。”徐珂《清稗类钞·植物·三七》:“三七为多年生草,本名山漆,又名金不换。”
【朽株枯木】枯木朽株”。宋陆游《忽得京书有感》诗:“白髮苍颜七十翁,朽株枯木略相同。”清冯桂芬《公启曾协揆》:“大军一至,则朽株枯木亦助声威;大军不至,则铁郭金城将沦灰烬。”汉
【呼卢喝雉】,用木制骰子五枚,每枚两面,一面涂黑,画牛犊;一面涂白,画雉,一掷五子皆黑者为卢,为最胜采;五子四黑一白者为雉,是次胜采。赌博时为求胜采,往往且掷且喝,故称赌博为“呼卢喝雉”。宋陆游《风顺舟行甚疾戏书》诗:“呼卢喝雉连暮夜,击兔代狐穷岁年。”清杨掌生《京尘杂录·长安看花记》:“﹝众人﹞諠闐笑语,呼卢喝雉,众声如殷雷。”叶圣陶《穷愁》:“阿松随入,履一重堂奥,即闻呼卢喝雉之声出后屋。”参阅宋程大昌《演繁露·卢雉》。
【金仆姑】箭名。《左传·庄公十一年》:“乘丘之役,公以金僕姑射南宫长万。”杜预注:“金僕姑,矢名。”唐卢纶《和张仆射<塞下曲>》之一:“鷲翎金僕姑,燕尾绣蝥弧。”《四游记·锺离将兵伐寇》:“大将出皇都,腰悬金僕姑。”清刘大櫆《张约夫刻石歌》:“和璧三寸廉且腴,冷光射人金僕姑。”亦省称“金僕”。《陈书·高祖纪上》:“公三筹既画,八阵斯张,裁举灵鉟,亦抽金僕。”清毛奇龄《<梅中诗存>序》:“世无甘蝇,非谓辞金僕而却铣珧也。”
【方丈室】一丈见方之室。极言室之狭小。唐元稹《归田》诗:“冬修方丈室,春种桔槔园。”2.指寺院住持的居室。唐綦毋潜《宿龙兴寺》诗:“灯明方丈室,珠繫比丘衣。”典
【五千言】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:“老子迺著书上下篇,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,莫知所终。”后以“五千言”为老子《道德经》的代称。唐白居易《养拙》诗:“迢遥无所为,时窥五千言。”宋姜夔《永遇乐·次韵辛克清先生》词:“五千言,老来受用,肯教造物儿戏。”鲁迅《集外集·<奔流>编校后记》:“老聃作五千言,释迦有恒河沙数说,也还是东洋人中的‘好事之徒’也。”
【小壶天】并《水调歌头》词:“华栋一何丽,移下小壶天。几多曲房新户,縹緲似当年。”元张可久《寨儿令·小隐》曲:“种药田,小壶天,伴陈摶野云闲处眠。”参见“小壶”。
【桃花人面】棨《本事诗》。崔护清明京都郊游,于一庭院,桃花之下邂逅一美妙女子。次年再访,物在人去,慨叹不已,题一绝句: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东风。”后遂用“桃花人面”形容女子貌美。亦借指意中人。元刘致《朝天文·同文子方邓永年泛洞庭湖宿凤凰台下》曲:“杨柳宫眉,桃花人面,是平生未了缘。”清李渔《奈何天·逼嫁》:“若不是我惊魂易转,险些儿,隔断了桃花人面。”清吴敬梓《满江红》词:“记那日,芳郊香径,桃花人面。”
【醉太平】名。又名《凌波曲》、《醉思凡》、《四字令》等。双调三十八字,平韵。又一体,四十五字,仄韵。2.曲牌名。南北曲圴有。《太和正音谱》、《中原音韵》属正宫,《太平乐府》属南吕宫。字数均与词牌不同。南曲亦名《升平乐》,用作过曲。北曲可用作小令,亦可用于套曲内。3.花名。宋宋祁《益部方物略记·瑞圣花》:“出青城山中,干不条,高者乃寻丈。花率秋开,四出,与桃花类。然数十跗共为一花,繁密若缀,先后相继而开,九閲月未萎也。蜀人号丰瑞花……浅红者为醉太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