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吏部汪书一首注释
- 阅读更多 关于 投吏部汪书一首注释
- 10 次浏览
【山公启事】涛甄拔人物的启奏。《晋书·山涛传》:“涛再居选职十有餘年,每一官缺,輒启拟数人,詔旨有所向,然后显奏,随帝意所欲为先……涛所奏甄拔人物,各为题目,时称‘山公启事’。”唐李商隐《赠宇文中丞》诗:“人间只有嵇延祖,最望山公启事来。”清吴伟业《鸳湖曲》:“中散弹琴竟未终,山公启事成何用?”汉
“注释译文诗人有哪些,注释译文有哪些诗人?注释译文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注释译文诗人!”
【山公启事】涛甄拔人物的启奏。《晋书·山涛传》:“涛再居选职十有餘年,每一官缺,輒启拟数人,詔旨有所向,然后显奏,随帝意所欲为先……涛所奏甄拔人物,各为题目,时称‘山公启事’。”唐李商隐《赠宇文中丞》诗:“人间只有嵇延祖,最望山公启事来。”清吴伟业《鸳湖曲》:“中散弹琴竟未终,山公启事成何用?”汉
建安十五年,曹操击败袁绍及其三子,并北征乌桓,平定北方。于是在邺建都,于漳河畔大兴土木修建铜雀台,高十丈,分三台,各相距六十步远,中间各架飞桥相连。然后曹植做出这部作品。 曹操听后大为赞赏,封其为平原侯,并勉励说:“吾昔为顿丘令,正值二十初度,思当时所行,无愧于今。今汝已长成,可不勉哉!”
绿草丛生的围墙,环绕着长满青苔的庭院,庭院中日色隔隔芭樵叶儿倦。蝴蝶在台阶上翩翩起飞,帷帘在微风里自在飘垂。白玉的帘沟上一双燕儿低语呢喃,共垣的四周杨花柳絮飘旋飞转。几处传出簸钱为戏的嬉闹声,绿帘里正做着淡淡的春梦。
【木芙蓉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。叶掌状,秋季开白或淡红色花,结蒴果,有毛。栽培供观赏,插条即活。俗称芙蓉或芙蓉花。又称木莲。或称地芙蓉,以别于荷花之称芙蓉。花叶可入药。唐韩愈《木芙蓉》诗:“艳色寧相妬?嘉名偶自同。採江官渡晚,搴木古祠空。”朱熹考异:“此诗言荷花与木芙蓉生不同处,而色皆美,名又同,故以採江、搴木二事相对,言其生处。”宋沉晦《小重山》词:“湖上秋来莲荡空。年华都付与,木芙蓉。”参阅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木三·木芙蓉》。
【五辛盘】即五辛菜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二九引晋周处《风土记》:“元日造五辛盘,正元日五熏鍊形。”注:“五辛所以发五臟气。”南朝梁庾肩吾《岁尽应令》诗:“聊开柏叶酒,试奠五辛盘。”宋庞元英《文昌杂录》卷三:“唐岁时节物,元日则有屠苏酒、五辛盘、咬牙餳。”清方文《雨后赴韩元长之招途中有作》诗:“遥指层楼今夜月,先判一醉五辛盘。”参见“五辛菜”。
【后庭花】1.花名。鸡冠花的一种。宋王灼《碧鸡漫志》卷五:“吴蜀鸡冠花有一种小者,高不过五六寸,或红,或浅红,或白,或浅白,世目曰后庭花。”2.花名。雁来红的异名。徐光启《农政全书》卷五九引明朱橚《救荒本草》:“后庭花,一名雁来红,人家园圃多种之……其叶众叶攒聚,状如花朵,其色娇红可爱,故以名之。”3.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曲名。唐为教坊曲名。本名《玉树后庭花》,南朝陈后主制。其辞轻荡,而其音甚哀,故后多用以称亡国之音。唐杜牧《泊秦淮》诗:“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《后庭花》。”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骂筵》:“出身希贵宠,创业选容,《后庭花》又添几种。”4.词牌名。双调,四十四字,前后段各四句,仄韵。又有《后庭花破子》,单调,三十二字,七句,五平韵。5.曲牌名。属北曲仙吕宫。字数与词牌《后庭花破子》同,但末句前可增加五字或六字句。可用作小令,也可用于套曲中。
【征虏亭】。在今江苏省江宁县东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:“支道林还东,时贤并送於征虏亭。”刘孝标注引《丹阳记》:“太安中,征虏将军谢安立此亭,因以为名。”唐刘禹锡《金陵怀古》诗:“潮满冶城渚,日斜征虏亭。”宋徐铉《送吴郎中为宣州推官知泾县》诗:“征虏亭边月,鷄鸣伴客行。”典
【琅邪台】琊臺”。1.台名。越王勾践观台,在琅邪故城东南十里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臺下。”张守节正义:“《括地志》云:‘密州诸城县东南百七十里有琅邪臺,越王句践观臺也。臺西北十里有琅邪故城。’《吴越春秋》云:‘越王句践二十五年,徙都琅邪,立观臺以望东海……’即句践起臺处。”南朝齐谢朓《和王著作八公山》诗:“东限琅邪臺,西距孟诸陆。”2.台名。在山东琅玡山上。秦始皇筑层台刻石纪功处。现原台已废圮,遗址如小山丘,地临黄海,气象恢宏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作琅邪臺,立石刻,颂秦德。”张守节正义引《括地志》:“琅邪山在密州诸城县东南百四十里。始皇立层臺於山上,谓之琅邪臺,孤立众山之上。”唐李白《古风》之三:“秦王扫六合,虎视何雄哉……铭功会稽岭,骋望琅琊臺。”3.指秦“琅邪台刻石”。费砚《抚印宗派绝句》之三:“完白山人书秦碑,刓印直是琅琊臺。”
【二三子】犹言诸君;几个人。《论语·八佾》:“二三子何患於丧乎?天下之无道也久矣,天将以夫子为鐸。”南朝梁江淹《杂体诗》:“眷我二三子,辞义丽金雘。”唐韩愈《山石》诗:“嗟哉吾党二三子,安得至老不更归。”宋梅尧臣《春日游龙门山寺》诗:“还邀二三子,共到凿龙游。”清叶廷琯《鸥波渔话·黄子久别居》:“余居是山,夏初与二三子相羊瀑流间,得芝草三耦。”
【可怜相】的样子。朱自清《论书生的酸气》:“‘寒’和‘瘦’映衬起来,够可怜相的。”茅盾《子夜》十四:“他故意不看这可怜相的老头儿。”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二部六:“看见杜善人装做可怜相。”
【从军行】乐府《相和歌辞·平调曲》名。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。据《乐府广题》,现存最早的歌辞为三国魏左延年所作。自魏晋以迄唐,作此曲者甚多,而以唐李颀、王昌龄等所作最为著名。北周王褒的《远征人》、南朝陈伏知道的《从军五更转》、唐李益的《从军有苦乐行》等,标目小异,而内容略同,都是由《从军行》演化而来的。唐吴兢《乐府古题要解》卷下:“《从军行》……皆述军旅苦辛之词也。”
【郁郁葱葱】鬱葱”。1.气旺盛貌。汉王充《论衡·恢国》:“初者,苏伯阿望舂陵气鬱鬱葱葱。”宋王安石《南乡子》词:“自古帝王州,鬱鬱葱葱佳气浮。”宋梅尧臣《江宁李谏议》诗:“陛下始封地,气象常鬱葱。”明蒋一葵《长安客话·香山寺》:“鬱葱佳气,偪窗而来。”《孽海花》第九回:“云气鬱葱,岛屿环青。”2.草木苍翠茂盛貌。宋陈亮《祝英台近·九月一日寿俞德载》词:“好招致,对此鬱鬱葱葱,新篘未成醉。”袁静《伏虎记》第三二回:“这三个山头,原来都是松柏成林,郁郁葱葱。”宋王安石《到郡与同官饮》诗:“草木犹疑夏鬱葱,风云已见秋萧索。”明高启《长洲苑》诗:“草树迎萧索,湖山罢鬱葱。”